第一百節 俘虜帶來的後續(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2459 字 2020-11-28

江山說:「我想不會很久的,歷史上熊文燦是在1632年接任兩廣總督的。我們擊敗何如賓之後,應該會使得熊文燦總督兩廣的時間提前。老熊是以招撫著稱的,他到任之後很可能會和我們主動接觸。」

當下有人提出要以澳宋的名義正式和廣東方面談判,效法當年的英國人簽訂一個通商條約。還有人列出了五條主要條款:割讓香港一島;在廣州城外予以租界;賠償軍費及臨高政權的全部損失;重開雙邊貿易,歸還所有廣州站的財產。

「這五條根本不可能。」江山說,「起碼現在不可能。不要說王尊德就是老熊來也不敢答應,御史一本奏上他非被逮進京不可。」

「炮轟廣州,封鎖珠江口!」

「炮轟廣州可能有用,但是封鎖珠江口對大明卻沒什么意義。大明朝廷和大清朝廷在這點上是有共同點的――他們都不認為海外貿易對自己有什么意義。」於鄂水說,「按照正常的歷史軌跡,1631年朝廷就會下令封鎖廣州灣。所以我們封鎖不封鎖根本沒意義。」

「這么說我們就無計可施了?」

「如果要武力解決:按照鴉片戰爭的思路:一面圍攻廣州,迫使廣州地方官府和我們達成貿易和解。同時,為了保證廣東官府能確實的實行,派遣艦隊到長江口,攻占鎮江,然後炮轟南京,作出截斷漕運的威脅。」他聳了下肩,「要是這樣大明還不肯屈服,我們除了全面開戰直接占領廣東就沒有其他的選擇了。」

要作出這樣規模的軍事行動顯然遠遠超越了現階段穿越政權的能力。文德嗣認為這件事情只能和廣州官府的首腦人物私下里談,而且不能談要簽訂什么具體的條約之類。

文德嗣慢悠悠的說:「做官的人最怕落字據!你們真是一點概念也沒有,關鍵要默契,默契!」他揮舞了一下胳膊,「你去行賄辦事,難道也叫對方打個收條,說我收你五萬塊,某某事情一定辦到?你們真是太幼稚了!」

中國傳統的王朝是沒有外交條約概念,要和廣東地方官府簽訂什么對等和約之類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雙方和談的知道思路就是默契。彼此暗中達成一個默契和底線,互不越界。

「要廣東官府賠款是不可能的。」文德嗣說,「第一他們沒這個錢――就算有錢也不肯給我們;第二呢,官場上沒官家賠償老百姓這個規矩。你要人破例這就成了很大的事情。」

「這樣我們豈不是談不攏了?」司凱德嘀咕著說。

「小司啊,你還當殖民貿易長官……」

司凱德趕緊澄清:「文主席,我是殖民貿易部的辦公室主任。」

「不管你是什么吧。當領導的話權力尋租這個詞沒聽過?」文德嗣笑著說,「真金白銀不能給你,但是官府手里的權力漏一點給你,不就能補償我們的損失了?」

眾人露出了明白了的表情。

「我們不能明明白白的說:香港島割讓給我!還要對方白紙黑字的寫下了。這事,全大明也沒一個當官的敢這樣答應。連崇禎皇帝都不敢――他不怕文官集團把他噴死還怕在史籍上落個『割地』的名聲。」文德嗣說,「但是我們可以悄悄的把島占了,在上面愛干什么干什么就行了――只要別搞得地方官府對上面交代不了就行,反正這種事情歷來是瞞上不瞞下的。」

司凱德皺眉道:「能挨幾年呢?總要露餡的。」

鄔德輕輕的敲了下桌子:「時間!」他嚴肅的說,「三年前我們不占臨高縣城,待在城外發展也是靠了這個瞞上不瞞下――我們贏得了時間。我們還要再贏得三五年的時間。」

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煤鐵復合體成型,第二個五年計劃就是大規模的暴裝備暴兵員的時候,到了這個時候就不再需要大明認可或者容忍了。

會議決定成立一個「廣東和談小組」,准備重返廣州,與廣東官府進行接觸。大致准備走三天不同的線路。首先是高舉的路線,其次是李洛由,最後是廣州一部分和廣州站交往較深的官紳,來個多管齊下。

吳南海這時候要求發言:「可支配人力增加了一萬,我們的糧食問題就出來了。」

臨高的糧食問題是比較突出的,本身縣里的糧食產量有限,外來人口涌入又很多。大量的人口集中在在學校、行政部門、軍事單位和工業企業等非農業生產部門,提高單位畝產和擴大種植面積的工作展開不久,所以整體的糧食供應偏緊,雖然目前尚可自給有余,但是已經形成了對越南大米供應的依賴性。

增加的一萬名俘虜,按照營養學博士陳思根的提出的個人配給標准,從事築路這樣的重體力勞動者,每人每天的熱量要達到3600千卡,至少也不能低於3000千卡。這個數字如果全靠碳水化合物供應的話等於每天必須供應給俘虜750克的糙米或者相當的淀粉食品。

「一萬人,每天的供應量是7.5噸糙米。」吳南海著重指出了這個數字的巨大,「一個30天的月份消耗就是225噸。」

鄔德一邊聽一邊計算著存糧數字,他開始皺眉了。這樣一來臨高的糧食安全儲備周期就會一下縮短十一天時間。

「而且糙米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不高,長期只有碳水化合物攝入,對健康不利。我們需要向勞工和俘虜提供更多的蛋白質、脂肪。保證他們能長期穩定的為我們工作,同時也減少糧食的直接消耗。」吳南海說,

馬千矚說:「你說你想要怎么辦吧。」

吳南海說:「我希望改變我們的漁業體制,海洋捕魚應該從海軍中獨立出來――這畢竟是個農業項目,由海軍兼管漁業體制上不順。」

海洋捕撈業的確是現階段唯一可以快速大量提供蛋白質和脂肪來源的產業。正是靠了海上捕魚,臨高政權才能大致勉強保證下元老和統治下勞工、應該軍隊的蛋白質供應。

擁擠的會議室里響起了一陣低低的議論聲:吳南海一貫以低調無爭著稱,現在突然直接攻擊體制問題,要奪回漁業權,這讓大家很意外。

現行的漁業體制是海軍管理漁業。漁船也是海軍的特務艇。一部分特務艇專門進行捕魚作業。除了海軍直接捕魚之外,還有海軍在博鋪附近的漁場搞得「漁業稅」,每條私人漁船必須繳納捕獲量的五分之一。

不管是海軍的捕獲物還是漁民的捕撈稅,全部繳納到農業部屬下的海產品加工廠。總量是相當可觀的。

悠的表態了,「我個人認為稅務權力必須統一。再者直接征收實物稅從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倒退,不利於發展商品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