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節 南京(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29 字 2020-11-28

南京的紫禁城是一座南北長五里、東西寬四里的高牆圍繞起來的一爿有著黃色琉璃瓦屋頂的建築群。承天門的朱紅色宮牆已經剝落了許多,顯得斑斑駁駁。城樓屋頂上有小樹和野草,顯然許久都沒有清理過了。宮門口,照例有幾個太監和守護的衛士,但是一個個都沒精打采的。

陪同他們進城的,是起威在當地的招募的一個大伙,真正的伏地蟲老住戶,眼見他們對紫禁城如此的感興趣,便向他們述說起里面的情形來。

宮城之內,以承天門為界,門以北是紫禁城。穿過端門、午門走進去,迎面依次矗立著「奉天」、「謹身」、「華蓋」三座大殿。東西兩側還分別建有「文華殿」和「武英殿」,以及「文樓」和「武樓」。這是皇帝接受百官朝覲和舉行大典的地方。

「三大殿」以北,一直到後宰門,屬於「後廷」范圍。那里面另有許多名稱各異的宮殿,還有一座御花園。皇帝的日常生活起居都在那里。

除了紫禁城這一部分之外,在宮城的南面,一條寬廣的御道從承天門外的五龍橋,筆直向著宮城的正門――洪武門伸展開去。

御道的東側,分布著除刑部之外的吏、戶、禮、兵、工等五部和宗人府、鴻臚寺、欽天監、太醫院等;御道西面則是最高的軍事機構――五軍都督府,以及錦衣衛、通政使司、太常寺等衙門的所在地。

「你知道的真不少。莫非你進去過?」周洞天忽然起了疑心。

「小人哪里能進去。不過南京城里的老公兒不少,在茶坊聽他們說起過許多南京宮里頭的事情。所以略知一二。」大伙點頭哈腰道。

這偌大一座壯麗宮城自從成祖皇帝遷都北京之後,經歷了二百多年的閑置歲月,到如今早已蕭條破敗,完全不復昔年的氣象了。大明皇帝極少離開北京到這南方的留都巡幸,造成紫禁城里的宮殿大多荒廢失修,就連那些一直有官員派駐的衙門,除了幾個有人到部視事――所謂的視事無非是做些等因奉此的例行公事――的門堂還算整齊外,大多一任牆垣傾圮,無人過問。一派衰敗不堪的摸樣。梅林覺得有些遺憾,說了聲:「走吧」。

轎子沿著大路行進,走過從貢院之後市面變得熱鬧繁華起來。

天氣晴朗。春天溫暖的陽光從藍澄澄的天空中斜照下來,把左邊一排房屋的陰影,投在寬敞的、青石板鋪成的路面上,投在行人的身上。這條南京城里的主要干道原本很寬,「雖九軌可容」,自從萬歷年以來,人口增長很快,買賣興旺,接到兩側的民居、商鋪紛紛侵占官道,漸漸得道路就變得不那么寬闊了。加上街道上行人眾多,使得道路愈發的擁擠。

接到兩側的鋪面一家挨著一家。密密麻麻的。店鋪大多房檐不高,門面寬廣;店頭的黑漆招牌上寫著「綢絨老店」、「網巾發客」、「杭粉名香官皂」、「川廣雜貨」、「西北兩口皮貨發售」、「東西兩洋貨物俱全」、「內廊樂賢堂名書發兌」、「順昌號通商銀鋪」等類字樣,有的還是金粉鑲嵌的。街道上,乘轎子的、騎驢的、步行的人,熙來攘往。

來自四面八方的客商,麇集在官廊內、塌房前,叫賣展示著貨物,和顧客們討價還價。來自各地的士紳大戶,儒生士子,在門前掛著燈籠、養著各種生鮮花朵的茶社里高談闊論。茶座里座無虛席,生意興隆;酒樓上人聲鼎沸,笙歌盈耳,隨風飄散著哧哧的艷笑和酒餚誘人的濃香……

街道上、店鋪里的口音,也不再是全然是通行南北的南京官話,南腔北調的口音充斥其間。除了來自徽州、江北、山東等地到這繁華之地討生活的小百姓,操持各地口音的人群中又多了許多衣著光鮮的縉紳大戶。明末社會的動盪和戰亂,遼東的敗局,貴州奢安之亂,各地層出不窮的各種「民變」,使得當地的縉紳們紛紛來到社會秩序安定的江南,在這溫柔鄉銷金窟中來避囂。他們大多攜帶著一大家子的家眷奴仆和許許多多的金銀財寶,在南京城里城外買房置地,過著紙醉金迷糜爛生活。

端坐在轎子中的這兩位元老,此刻的心情各不相同。周洞天對南京的繁華頗為吃驚――在他看來,這里與杭州相比毫不遜色。看來「首都效應」在這大明的留都還是相當顯著的。如此繁榮的市面,顯然不是僅僅依靠南京本地的消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