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節 窺覬濟州島(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37 字 2020-11-28

顯然,從山東或者浙江一次性的直接把人運回來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那么唯一的辦法就是在中途設置停靠點,臨時「囤積」人口。先把人口從登州盡量運出去,然後再一批一批的往回運送。

「根據我們衛生部門的看法,收納的流民最好在當地或者靠近當地的地點先進行一定程度的凈化和檢疫。」代表衛生部門來開會的張土木說道,「否則人多擁擠,空氣又不流通的船艙里很容易爆發各種流行病。船上又缺少有力處置的能力,不但航程死亡率太高,運到臨高的幸存者的健康也會受到很大的損害。」

「我們必須得找幾個中途轉運點。」陳海陽說道,「最好和廣州站一樣,在當地或者靠近當地的某個地點設置一個前置凈化營。」

臨高需要的是人力,尤其是說北方方言的。但並不是說這些人力都得馬上弄回海南來。第一步實際上只需要這些人送出明朝的控制區域。然後再慢慢把這些人力往海南或者其他需要的地點輸送。

就近設置一個凈化營的好處在於每次從登州運走的人口可以大為增加。如果說海上航行20天的的時候每噸位可運1人的話,如果航行時間控制在7天以內,就無需在船上裝載過多的水和糧食,每噸位的運載數可以提高到4人,甚至5人。

當然,這個凈化營不宜設置在大陸上。盡管穿越集團擁有的武裝和築壘技術足以打退大陸上的任何一支武裝,但是要在大陸上修築一個可以容納數萬人的大營地,保衛它不被攻擊,要投入的代價過大。另外,也要考慮到流民們在獲得初步的喘息之後可能會因為不願意背井離鄉,或者害怕被運往海外而逃跑。

因而這個凈化營地只能設置在海上,也就是設置在離島上。

離島不僅安全有保障――無論是明軍還是海盜,進行兩棲作戰的能力都很弱小,伏波軍只要有少量的衛戍部隊和海軍巡邏艇就可以保衛離島的安全。離島也限制了難民們企圖逃亡的可能性。

關於離島具體的地點,有人提議在廟島群島,也有人提議在長山列島或者劉公島。這些島嶼無一例外都靠近山東半島,有一定的水源,可以短時間的支撐數萬人的駐扎――當然糧食需要外面接濟。也有人提議在旅順地區設立凈化營地,直接占領目前被廢棄的金州城。但是這些地點或者因為靠近後金和大明的戰區,容易受到大明水師的干擾;或者過於靠近大陸――當時的渤海結冰遠比21世紀厲害的多,很多小島在冬季等於是和大陸連成一體的。因而有不少人提議攻占濟州島作為登州的轉運中心。

濟州島距離登州只有350海里,單次航行只要3~4天時間,一艘和諧輪塞進五六百人不成問題。

朝鮮當時在濟州島上的統治力並不強,在島上的人口也不多。濟州島有18000平方公里,即使到了21世紀也才只有55萬人口,當時該島被李朝作為流放地和牧馬場。島上的人口最多不會超過一二萬人,其中還有許多對李氏朝鮮毫無感情的官奴婢,預計不會遇到多少強烈的反抗。

島上的防御力量很薄弱。元老們對李氏朝鮮的軍事力量的底子是非常清楚的,其軍備狀況堪稱奇葩。伏波軍拿下濟州島花不了多少力氣。另外,朝鮮當時面臨的戰略環境、薄弱的軍事力量使得他們一旦失去了濟州島,也不可能來收復這個島嶼。

濟州島周邊有暖流經過,氣候溫和,降水豐富。不但凈化營最需要的水源不成問題,周邊還有豐富的魚場可以補充食物。

占據濟州島不但可以獲得一個穩妥的凈化營地,還能取得當地朝鮮馬場的數千匹官馬。這對於長期缺少馬匹的元老院來說,其價值不亞於從登州運出的幾萬人口。

「……從長遠看,占領濟州島等於給了我們一個東面干涉大明和滿清的遼東戰爭,西面插手***的上好基地。」力主占領濟州島的總參的羅鐸說道,「以當時大明、滿清、李朝、德川的海上力量,沒有一家有發動對濟州島有威脅的進攻,我們以少量的守備部隊就可以確保島嶼的安全。從登州運出的難民也不必全部運回臨高,一部分可以就地安置。以後我們從大陸購買的馬匹也可以飼養在島上。」

「但是棉衣怎么辦?現在可是小冰河期,渤海幾乎全部結冰。沒有厚實棉衣恐怕得活活凍死一大批。還有糧食。把十多萬人堆積到濟州島上,後勤壓力會很大。」索普說道。

「相對於登州甚至大陸上更南面一點的地方,濟州島的氣溫要高得多。這地方20世紀的時候冬季的最低溫度也在0度以上――有暖流經過。李朝時代就能種柑橘。要知道淮河以北都種不了柑橘。我覺得當時的氣溫亦不會太低。一般的棉襖就能對付了。再說,船只從臨高往山東不運人,空載噸位完全可以用來運送糧食、服裝和建材。難民們上島之後,也可以就地開展生產自救活動。哪怕是粗放式的種植也可以獲得一定的糧食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