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節 雷州經驗(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43 字 2020-11-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臨高啟明最新章節!

第一百八十六節雷州經驗

五百名澄邁戰役中的俘虜勞工,在臨時征發的民夫的配合下,在海口港的甲子煤礦專用碼頭上緊急修築了供重型設備卸載用得棧橋。第一海上機動聯隊的先遣營的攜帶的後勤裝備和維護裝備從船上被卸了下來。

第一機動聯隊的駐地設在瓊山縣城外,由於設備眾多,還需要大量的煤炭,整個聯隊的營地采用野戰築營的方式,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從船上卸下來,連設備使用的煤炭都是專門從臨高運來的優質鴻基動力煤。

天地會培訓出來的第一批農技員們,杠著標示地塊的木樁和繩子,在洪水退去的土地上根據測量員的口令標記著地塊,劃出第一塊農委會的直轄農庄。

除了直轄的農場,類似的工作還在天地會承包的農田里進行的。在測量標示好地塊之後,農業機械就正式進場開始清理田地,搞農田基本建設。洪水退去的土地上留下了一層河沙和雜物,光清理田地就花了大量的時間和勞動力。第一機動聯隊的拖拉機冒著黑煙,噴著白氣,渾身發出金屬撞擊的鏗鏘聲,在潮濕的田地里緩緩的移動著,每到這個時候,田埂邊就會聚集了大量目瞪口呆的土著百姓:從穿綾羅的大戶到衣不蔽體的災民。

常師德在瓊山縣城里圈占了原來瓊州軍器局的一部分房屋。在衙門口掛上了天地會瓊山分舵的牌匾――當然這里還是不公開的瓊山縣農業局的所在地。

隨後在他的直接指揮下,天地會開始在瓊山發動全面的宣傳攻勢。

與上一次的招工攻勢不同,這次的攻勢的主要目的是誘惑本地的百姓,不管是農民還是地主,來參加天地會的「農合」系統。

農合系統並非舊時空在五十年代搞得合作社――常師德認為就目前的農業水准來說,采用高層次的互助合作有相當的難度,農民的松散性對於缺少約束力的合作制也不是不合時宜的。因而他在雷州搞得農合就是是類似日本式的農合:農民自願參加,參加的農民必須接受農合的技術指導,由農合統一提供種子、復合肥和病蟲害防治,必要的時候,農合還會提供農業機械服務:包括機械化收割、抽水灌溉和農地排水。農產品由農合組織統一銷售。

所有的這些服務和提供的農資都是要收費的,但是可以延遲到農產品收獲之後再行結算――當然要計算一定的利息。農合同時還通過德隆提供小額的信貸,農戶可以使用土地或者未來的收成作為抵押物。

由於農民手中幾乎沒有現金,所以他們在生產中不可避免的要求助於各種小額的信貸,這也是過去農村高利貸一直非常興旺的因素。現在這一信貸改成了農合來提供,利用信貸來控制剝削農民這是第一個目的,第二個目的是打擊農村高利貸,肅清農村經濟環境,為德隆大規模進入農村做好准備。

天地會的農合是不吸收無地農民的――純佃戶或者雇農不在農合吸收的范圍之內,農合吸收的對象是自耕農和中小地主。

除此之外,農地所有人自己經營土地,農合並不插手――只是給予「指導」和「協助」,常師德認為在現階段以這樣的方式對待小自耕農最為理想。

在這一體制下,盡管農民得到了很大的好處,但是農民的抗災能力並未得到質的改變。他們依然是地位非常脆弱的。表面看起來,他們擺脫了貪得無厭,巧取豪奪的的農村高利貸的困擾,但是實際上陷入了更為復雜而且無孔不入的農合的貸款網絡。稍有經營不善的狀況就會陷入信貸無法償還的困境。按照常師德在雷州的經驗,在這一體系下,自耕農將更快的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態:一部分頭腦靈活,農業水平高,土地較多又善於經營的人會利用天地會提供的種種支持在農業生產中脫穎而出,漸漸的上升,另一部分人則會在層出不窮的「信貸」中逐步陷入困境,最後失去土地――當然,一旦他們不得不將土地抵償給天地會,天地會會很仁慈的安排農戶全家到直營農場充當農業工人或者產業工人。

盡管斯巴達克團在自己的社刊《赤旗》上專門就所謂的「雷州經驗」和「農合體系」進行過系列批判《四評雷州經驗》中明確的闡述過,所謂「雷州經驗」就是扶植新地主,搞「新富農主義」的大毒草,但是這一經驗完全符合元老院的農業政策,因而受到了執委會的大力鼓勵,成為一種重要推廣模式。

在常師德的安排下,宣傳部門在瓊山縣的三座城門外都豎起了大型看板,圖文並茂的向瓊山縣的百姓們宣傳「農合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