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節 苗寨(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88 字 2020-11-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臨高啟明最新章節!

孔令洋猜測得沒錯。...兼任黎苗事務辦公室主任的慕敏和方敬涵的到來,正是為了從當地的黎苗人口中招募國民軍。

黎苗人口在海南島當地對於元老院來說始終是無法使用的人力,這使得勞動力資源緊缺的企劃院一直耿耿於懷。

但是黎苗民生產力水平極低,又習慣了原始公社式的生活生產模式,歷史上和當地漢族又有很強的矛盾,要將其轉化為工農業人口有很大的難度

為了有效的掌握和使用黎苗民,一方面,宗教辦「雙教齊下」,天主教和新道教一南一北的深入山區大肆傳教,通過宗教傳教,衛生服務的滲透方式來掌握當地百姓的精神層面,進而控制整個社會。

另一方面,通過擴大貿易的方式,放棄傳統上黎苗貿易中的暴利方式,以較低的利潤,更多的商品來刺激當地商品經濟發展,再輔助以醫葯下鄉和少量的農技推廣。以物盾來促進社會演變。

盡管過去有過招募黎苗民組建山地步兵的設想,但是軍務總管庭認為當前並無這一緊急需求,黎苗民的體質體能普遍較差,且多瘧疾,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調養。編制為作戰部隊成本較大。

發動機行動要登陸台灣島,總參、對外情報局匯總了海天號和大圖書館的資料,認為在台灣島的作戰行動中使用黎苗士兵組成的治安部隊是合適的。特別是未來針對台灣的平埔族、高山族的作戰行動中,黎苗士兵的叢林山地活動能力能夠發揮作用。

為此,軍務總監部在和黎苗事務辦公室討論之後,派出了聯合工作組,前往臨高、三亞和昌化等雙方接觸較多,有一定互信基礎的黎苗聚居區,開展招募工作。

魏愛文舒舒服服的喝了一口烏龍茶,問道:「老孔,你這里的黎人苗人多嗎?」

「多得很。」孔令洋聽他如此問·知道自己猜中了,「不瞞你說,昌化的經濟就是黎苗經濟。」

此言不虛,如果元老院也統計治下各縣的gdp數據的話·昌化的gdp七成都出自和黎苗的貿易活動。

「苗寨多嗎,大概有多少苗族人口?」

「很少。非常文學就我們目前掌握的情報,苗寨不到十個,每個寨子從二三十戶到一百戶人家不等。總人口大約有五六千。沒有詳細的數據。」孔令洋雖然到任不久,但是李海平在任上的時候,各種調查不斷,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總得來說·黎寨多,苗寨少。而且苗寨較黎寨更小,更窮困落後。因為苗民是海南島的後來者,他們是當年隨同明軍,為鎮壓黎民暴動的時候作為弩手從廣西征調到海南島的的「狼軍」、「打手」、「葯弩手」的後裔。戰爭結束之後苗軍就地解散,分散到各地安家落戶。因為來得晚了,較好的土地和山地已經被漢人和黎人占去了,所以苗族的寨子一般都在自然環境較差的山區。除了勉強開墾一些土地之外·就是以打獵和采集山產維生,也佃種漢、黎地主的土地和山林。

方敬涵插話道:「苗黎之間關系怎么樣,和當地漢人、我們的關系呢?」

「苗人不管和誰都沒有大沖突小摩擦難免。苗人很窮·沒有土地,連山地帶土地都沒有。大多數以漁獵維生,很少與外人接觸。」孔令洋沒有去過苗寨,但是從他的「黎苗事務聯絡員」當初帶考察隊去塹對寨和石碌河的王伙計那里,得到了許多有關黎苗人的情報。

魏愛文聽得很仔細,他對苗寨特別在意海南苗族人口最少,經濟狀況最差。又和黎人在歷史上有過沖突。

所以他認為在使用上面更為放心。海南苗族既然是從征而來的,就有打仗的傳統。吸收他們充當治安部隊是很合適的選擇。

「有我們比較熟悉的苗寨沒有?」

「有,李海平當初和幾個苗寨的關系不錯······」

「能去拜訪一下嗎?」

「當然可以。」孔令洋連連點頭,「合作社里有個專門負責對黎苗貿易的本地雇員·叫王達良,漢黎混血,是本地商鋪伙計出身,能說黎話和苗話,對各個寨子都很熟悉。」

魏愛文點點頭:「明天安排我們去一個苗寨。」他說著又問:「老孔,我們這次來是為了招募一些黎苗青壯年當兵·你覺得當地黎人苗人願意不願意來當兵?」

「肯定能招募到,」孔令洋說道,「不管是黎人還苗人,他們過得日子都苦哈哈的。種山欄勞動強度雖然不算大但是吃飽飯的日子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