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節 登州善後(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18 字 2020-11-28

鹿文淵在原登萊巡撫衙署參見了朱大典和孫元化。

「鹿先生果然不是凡夫俗子。想不到胸中竟大有丘壑!」朱大典面色陰晴不定。收復登州的首功被還是戴罪之身的孫元化屬下將領張燾和團練占去了,未免讓他這個援剿登州的「總理」顏面無光,但是總算得以在新年到來之前克服登州,對正翹首盼望好消息的皇上來說如甘霖一般。再者,這也多少挽回了自己前一次城下潰圍的面子。

「不敢,都是朱大人居中調度得當,孫大人親臨指揮,各位將軍奮勇向前,登州才能克服。鹿某不過是蒼蠅附驥罷了。小小的一點功勞,不值一提。」鹿文淵彎著腰,恭恭敬敬的說道。

孫元化暗暗點頭,鹿教友說話甚是得體。這些日子以來,他對這位鹿教友的來歷和目的已經很清楚。知道此次自己能從滅頂之災中脫出身來,這位神秘的鹿庄主和他背後的勢力居功甚偉。

他是個官場老油子,這些見識只是暗藏在心,絕不多外人吐露,有人提到鹿庄主和屺姆島,他也只是裝糊塗而已。

朱大典點了下頭,他聽說鹿庄主的人正在賣叛軍的首級,不由對他頗為放心:寧可把可以換取功勛官位首級變現成銀子,說明對方胸無大志,只滿足於當個土豪。現在聽他這一番話,愈發覺得這位鹿先生頗為識趣,不居功自傲,不爭功。很有大局觀。

「鹿庄主果然是登萊縉紳的楷模。」朱大典說道,「學生一定為先生請功褒揚。」

「不敢,不敢。」鹿庄主愈發裝孫子,「登萊雖非小人的桑梓地,也是小人寄寓之所,李、孔二逆禍害登萊,小人為朝廷,為鄉里,理應如此。」

朱大典側過臉:「孫大人,您看……」

孫元化知道自己此時不宜和朱大典搶功,反正張燾首先入城這點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情,更不用說鹿庄主還提供了主要叛軍將領的首級,這功勞誰也搶不去。他此刻心情大好。笑道:「有鹿庄主這樣的壯士可用,是朱大人的虎威,更是皇上和朝廷之福。」

鹿文淵趕緊再來一個錦上添花:「鹿某已經備下洋薯五萬斤以供軍需,全系報效――雖然是滄海一粟,也請二位大人笑納。」

這「二位大人」都不知道「洋薯」是什么東西,但是知道這必然是糧食。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在這冰天雪地,滿是斷壁殘垣的登州城下能得到糧食已經上上的好事了。當即又是一番誇獎之後就「笑納」了。

戰事即了,善後的事情還有許多。登州已經是一片廢墟,百姓絕跡。還有大量的屍骨需要掩埋。朝廷要撥賑濟的錢糧,要派地方官員,都需時日。朱大典和幕僚商議:認為鹿庄主既然手中有存糧,又有數萬人口,屺姆島又在登州的屬縣黃縣境內,由他出面善後也無不可――戰後任命地方縉紳負責善後在古代是很常見的做法。再者眼下的登萊地區除了萊州尚有縉紳之外,登州的本地縉紳差不多已經被一掃而空,縱然僥幸未死的也已經家破人亡了。當下下了委札,任命鹿文淵為登州善後局坐辦。負責登州地區的善後工作。

鹿文淵欣然接受,有了這個官府的頭銜,他在登州一帶做什么都是名正言順的。現在他們作為地方豪強勢力已經得到了官府的認可,有了充分的行動自由。

登州即已收復,此地又殘破異常,不要說糧食沒有著落,連住房都不夠。朱大典和孫元化商議了一番告捷文書如何寫之後,便率領山東行營返回萊州駐扎,孫元化則率部駐扎在密神山上,城里還殘留著許多屍體沒有收殮,至於巡撫衙門更是殘破不堪,根本不能入場駐扎。

至於屺姆島三人眾也做了分工,陳思根回到屺姆島看家,繼續負責周邊的偵察工作。鹿文淵和朱鳴夏留在登州,准備善後事宜――鬧出瘟疫來可不是好玩的。

東三府經次大劫,幸存下來的百姓生計會愈發艱難,只有外流一途可以活命。而官府在此地的力量也大為衰退,再也不可能對屺姆島方面的行動做出什么有力的干涉了。他們可以正大光明的大搞人口外流了――雖然東三府的人口損失嚴重,但是西三府1632年也鬧了水災,出現了大量的難民――只要有活路,自然就有人口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