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節 說法會(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40 字 2020-11-28

「大眾,泰山之高,乃在一砂一石,靈椿之茂,乃在一花一葉。須知世上萬物,先有小者,乃復有大者,先有賤者,乃復有貴者,先有少夭者,復有老壽者。天地既成,萬物生焉,先有藻苔,乃有草木。何以故?我這里有一片苔蘚,一縷水綿,你們誰的眼力好,就上來看一看,看完了,再向大家說說清楚。」

擺弄著瓷碗里泡在水里半青不黃的一團水綿,還有一片剛噴了水的干苔蘚,張應宸很有興致地環視著他手下的這些學習組長們。

按照大綱,這幾天的課應該是第一天講新道教的宇宙觀,包括大爆炸,日心說,萬有引力定律等等。當然只是泛泛而談,在明人看來無非是宋儒的氣理論加漢儒的渾天說的道教新增版本。

第二天開始講進化論,先教植物分類,藻類、苔蘚、草本、木本、裸子、被子,然後講授動物,無脊椎的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脊椎動物的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最後歸結為道言:天生萬物,以人最貴,三才正位,乃在人生於兩間。何以故,唯人善假於物也。古之聖人,有巢氏、燧人氏教民築巢以避虎狼取火以餐熟食,神農氏嘗百草教民以卻病之術、興稼穡教民以農耕之本,軒轅黃帝作駕作舟作弓矢作杵臼,制衣裳制旃冕制甲子制算數,故為五帝之首,人文初祖。

易者變化也,易象有三,以應三才,星宿運行,四季輪轉,天之易也,高者成山,低者成川,江河改道,滄海桑田,地之易也,人民繁衍,匠作耕戰,道德教化,歷代興亡,人之易也。

正說得天花亂墜,眼光掃過,忽然發覺庄家的幾個少年也在下面聽講,為首的正是庄永齡。他們沒有公然搬來椅子坐下,只是站在一旁悄悄的聽講,神情十分專注。

以庄永齡為首的庄家的幾個子侄輩的少年,自從讀了他贈送的《格物小識》之後,平日里主要他去庄家,總要纏住他請教其中的問題。張應宸自然不會放過這「毒害青少年」的大好機會,有問必答,還經常給他出一些思考題。

他的學識給這幾個只讀過四書五經的少年打開了一道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幾個少年也從一時的「獵奇」心理,到真正的對這位張道長崇敬信服起來。

不過,庄家畢竟家規很嚴,而且這種耕讀人家,學習「制藝」始終是學習的核心,除此之外的書籍都是「閑書」,在沒有獲得一定的功名之前是不許閱讀的,更不用說鑽研這方面的學問了――那簡直就是「自甘墮落」。所以張應宸每次見這幾個少年都要掌握好時機。以免為庄家的人所厭。

現在是新年,不用讀書,幾個少年大約以看打醮為名溜了出來,這倒是自己一個進一步深化和他們之間關系,傳播新知識的大好機會了。

道長心中暗喜,振作精神,愈發賣弄起來,口若懸河,舌燦蓮花。一番「說法」下來,不覺汗透重衫,不過看得出效果卻是極好。

講完之後,他回到自己客廳里,在羅春的伺候下換過衣服,擦過一把臉,正喝茶,徒弟果然來報:庄家的幾位少爺來拜。

「拜什么拜的,太見外了。」張應宸笑道,「快請幾位少爺進來。」

幾個少年魚貫而入,為首的正是庄永齡,除了他認識的幾個之外,這次又多了幾個少年。大約都是庄家的族內的子侄。

張應宸心中竊喜――好奇是少年心性,自己給庄永齡等人灌輸的新知識,勢必對他周圍的少年人產生很大的影響,

庄謙這一輩的人,他是改造不了的,只能讓他們認清形勢,當個帶路黨。但是這樣的少年人才在教育上卻是大有可為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