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節 下鄉筆記抄(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40 字 2020-11-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臨高啟明最新章節!

《臨高時報》編者按:

正值「一五」收官之年,農業農村工作難度大,挑戰空前。本報連續刊發活躍在元老院農業戰線上的元老鄖素濟同志的《下鄉住村筆記》,通過他筆下一個個鮮活事例,我們更加真切感受到當前「農業發展滯後,農村基層軟,農民生活不如人意」的現狀,更加深刻理解馬國務卿在第十二次國務會議上的「改造農村,改造農民的政策不能變,力度不能減」的重要指示。

正文:

接地氣才能有底氣,面對千頭萬緒的農村工作,只有沉下心來,深入一線,才能了解農民群眾的所思所盼,掌握當前農村工作的實情,把握 「三農」工作的主動權。化解農業農村發展的難題,應多一些這樣腳踏實地的調研。

近期我經常下鄉,有時起早貪黑一天跑五六個村,但往往是走馬觀花來去匆匆,了解實情不多,研究難題不透。最近在海口農村下鄉住村調研,這才使我彌補了以往農村調研的缺憾。

晴轉多雲,西北風三四級轉五六級。

今天一大早我就趕赴平神嶺下的新移民安置點龍塘鎮潭口村。這◇,一次可算得上「輕車簡從」,只帶了2名警衛員,搭乘天地會的漁船溯江而上。為避免層層陪同,不干擾縣鄉同志的工作,也就一概沒和他們打招呼。我是想一竿子插到底,悄悄在村里住下,盡可能做到「村不擾民、縣不擾官」。

上午9點剛過,我們來到了潭口。這是南渡江西邊的一個標准村。村民的房子整齊的有如軍營,全村有移民160多戶500多口人。旱地主要種植番薯,水澆地是雙季稻加一季綠肥。十邊地多種各種雜糧。據縣里的干部介紹,經濟水平在移民村中屬偏下,但也不是最窮的村。

原以為農閑時候村里人會比較多,但是進村之後卻沒見幾個人。找到村長才知道村里多數人都去出勞役了。進村後我沒有先找住處,第一件事就是向村長老霍提出:「現在正是搞農田水利建設的時候,吃住的事情不急,先上工地看看情況。」

村長老霍40來歲,朴實厚道,是我們從山東移民中選拔的優秀干部。他不想讓我去,「工地上又是水又是泥的,首長您看看就行。」我堅持要去,「沒關系,怕臟怕苦還下鄉做什么,今晚就住在你村了,時間肯定夠用。」

路上,老霍就提到村周圍的低窪濕地太多,夏季雨水多的時候往往內澇。「好好的地,沒法種!」

這一走才發覺這里的低窪地還真不少!這里是南渡江的一個回水彎子淤成的地,堪稱水鄉澤國。水塘水池星羅密布。真的是繞了挺遠的路,我們才走到水利工程的工地。一到工地就看到一位20多歲的小伙子趕著一頭「西門達爾」品種的黃牛在車水。

溝上溝下聚集了不少人。都在挑溝挖土。工具比較簡陋,基本就是人挖肩挑,連獨輪車也沒幾輛。這里地下水位很高。現在是旱季,溝底卻有沒過小腿的積水。不得不用牛不斷的車水。民工們都卷起褲管在水中勞作,雖說這里天氣要比大陸上暖和許多。冬天的水溫亦很低,不由得深感農民的不易。

正在堤岸上指揮施工的是個年輕少女,看模樣還不到二十歲,然而工作卻很老練。我問了下,原來這里的工程就是她設計的,同時負責主持施工。

我暗暗驚訝她這么年輕就已經在設計主持工程了,再問才知道她原來是建築規劃界泰斗季潤之元老的高足,已經跟隨季元老學習五年了。是少有的全能型歸化民建築工程師。她和她的師兄季墅從十六歲開始就已經從事設計和施工工作了。設計建造過得工程遍及海南、台灣和濟州各地。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我問了具體的施工情況,季園介紹說這是一套排水系統,包括排水渠道和配套的閘、塘,修成之後,可以排除大約1000畝土地的多余積水。

「潭口的地形不利農業生產,」季園告訴我說,「這里的耕地一部分處於江邊的丘陵地帶,地勢高亢,需要提水灌溉,另外一部分在江邊的又地勢低窪,反而需要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