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節 下鄉筆記抄三(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24 字 2020-11-28

我對村民們說的土話也大體能聽得懂,看起來村民們最關心的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農協成立之後,加入農協的土地是否還是自己的?二是集約經營,怎么計算收成分配?

從這兩點看,大家對集約經營增加收入是有興趣的,這村的農戶普遍經濟能力低下,雖然他們已經實現了「溫飽」,但是水平比較低,「瓜菜代」的農戶比例很大。改進現狀的動力反而比幾個模范村、先進村來得大。

會議上大家討論了很多問題,關於如何更好的生產。無論是集約化經營還是搞副業,說來說去,最難的是缺少啟動資金。各家基本沒什么積蓄。晚上蚊子、昆蟲非常多,我讓警衛員送給各位鄉親一人一瓶花露水,他們很高興。

座談會開到晚上10點多,時有爭論,時有笑聲,村干部和村民們形成了抓生產、促發展的共識。我承諾,幫助潭口村協調落實抽水機安裝項目,盡快為千女堤做好配套工程,這兩個項目下一步抓落實的任務還挺重。

這是一個大晴天。

早晨4點多,村里就響起了上工的鑼聲。我們與房東一起吃早飯,大米稀飯加咸菜。飯後,我按規定交了兩天的伙食費。

我這次下鄉住村既蹲了點又跑了面。早晨八點多,我從潭口出來,開始坐船沿江對龍塘鎮的另外三個村進行跑面調研。快到中午的時候,我來到了美寶村。由於鎮長和我們一起調研,午飯甚至還上了一小盤臨高產的「天廚醬菜」,可能是從瓊山臨時買來的。這頓飯吃得不如在潭口那幾頓飯舒服,有人陪餐即便是派飯也變了味。

從美寶村向東6公里,我來到了原時空海南熱帶作物研究所一帶,從大圖書館的資料里,我找到並閱讀了熱作所、及熱作所青鋒班、六隊、四隊、一隊、右改班的一些發展資料。

在這里,我意外的遇到了元老院青年團干部培訓班的學員們,和帶隊的林子琪元老交談之後得知,他們正在進行田野考察,這是元青團干訓班的一項重要課程。

「雖然學員幾乎全是農家子弟,但是他們很少離開自己的村落,連去鎮上的時候都很少,」林子琪告訴我說,「這樣的考察有助於他們拓寬視野,增長見聞。」

他們已經在瓊山考察了一星期,下一個地點是到文昌去,比較兩地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異同點,做出考察報告。

看到這些充滿求知欲的少年少女們,我深感我們的未來正寄托他們的身上。

與學員們告別之後,我爬上嶺腳嶺,對熱作所一帶做地景素描。結束後我來到了一處據說宋代就很有名的泉水,婦女們正在泉邊洗衣服。我問,「過去的泉水比現在大吧?」

她們爭先恐後地說,小時候泉水比這大得多,她們小時候,也就是萬歷年間海南島從不下雪。自從天啟年以來,冬天的天氣越來越冷了,居然還下雪了,泉水也不多了。

站在泉水邊,我對明末小冰河極端氣候的感受更深了,海南都能感受到極端氣候,九邊地區更是怎么得了!於是我更堅定了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打造防災救災體系的決心和信心。

太陽快落山了,我告別村里的鄉親們,在南渡江邊乘船返回瓊山。這次下鄉住村兩天一夜,時間雖短,但收獲很大。再見潭口!再見龍塘!過些日子我還會來,爭取幫助潭口把農村發展落到實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