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節 新幣制(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22 字 2020-11-28

「首長,這是檄文的清樣。」他的秘書走了過來,遞過一張大幅面的紙卷。他展開紙卷,上面是用漂亮的宋體字印刷的《討朱明檄》,微微發黃的白色紙卷上,黑色的字體筆畫清晰,非常的漂亮。

這篇象征宣戰書的檄文是大圖書館請了幾個精通古漢語的元老一起斟酌出來的,原本想請劉大霖這位進士老爺「斧正」,後來考慮還是不要刺激他了,萬一這個他們千辛萬苦樹立起來的標桿型人物一時想不開自盡,他們前面的功夫就白費了。

「稿子校對過了嗎?」他問道。

「三校都做過了。」

「先印五百份。」林佰光吩咐道,在「印刷許可」上簽了字。

「是,首長。」

這里是廣州情報站的總站。情報站現在就設在廣州大世界。林佰光帶著他的人馬通宵達旦的在這里指揮著廣東全省的秘密活動。眼下的重點是為接管廣州作准備。

幾個月前這里設立了一個秘密印刷廠,從臨高運來各種印版送到這里開始印刷各級軍管會需要使用到的各種文書、表格、傳單、小冊子、告示和證件。倉庫里,各種「占領用」印刷品堆積如山。連即將發行的新鈔票「銀元儲備券」也運來了幾十箱。按照計劃,完成珠三角的占領之後就開始全面推行新貨幣體制。

在此之前,德隆已經開始逐步回籠廣東市面上的糧食流通券。當然,本身這種紙幣在市面上的流通就不多,主要是廣州有少量的使用,使用的對象也主要是紫記名下的幾家企業,所以回籠工作並不困難。

經濟工作是接管之後的首要工作。治安的好壞和經濟環境有很大的聯系,發行新幣,推行新幣制又是元老院政權接管廣東之後的首要任務。

過去元老院統治的只是一個海南島,貨幣流通的圈子非常小,商品流通更是處於嚴格的管制之下,流通券和白銀的關系受到控制的強制結匯體系,白銀輸入之後要換成流通券才能在市場上流通,而流通券也不具備對外支付能力。外來商人在海南島的獲利要么通過購買本地商品來消耗,要么重新兌成白銀。

一旦占領廣東,他們就將占據17世紀中國的第二大商品市場,無論是商品流通的總量還是范圍,都遠遠超過海南。再繼續沿用糧食流通券的體系已經不能滿足經濟需求。使用新貨幣體系也就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

新得貨幣體系采取的是銀本位制度。這是綜合考慮了當地土著的使用習慣、接受能力和商品流通需求作出的決定。白銀是土著普遍認可的貴金屬,不像紙幣那樣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推廣和宣傳。白銀本身的存量又很大,幣材充裕。以元老院掌握的冶金和機械加工水平來說,可以輕松的制造出含銀量不高,但有品相精美看上去「貨真價實」的銀幣來。僅僅通過收集市面上的秤量白銀重新鑄幣,其中獲得的鑄幣稅收益就非常可觀。

財經口提出推行銀幣的好處還不僅在此,通過銀幣的發行,還可以發行代幣券,也就是發行所謂的「銀元儲備券」。有了實體銀元作為背書,紙幣就會比較容易被接受,為將來徹底變為信用貨幣,全面流通紙幣做准備。

在距離廣州幾百公里之外臨高,一場緊張的技術會議正在舉行。雖然到場的大多數機械加工和冶金方面的元老,卻也有幾位財經口的元老慷慨陳詞。

他們正在舉行的會議討論的正是已經拖延了許久的新貨幣的問題。

在臨高,關於貨幣的討論中唯一得到共識的是必須采取新幣制來取代目前的糧食流通券,除此之外,有關是否要采用貴金屬本位,鑄幣的材質都有過廣泛的爭論。大致分為三派:一派是主張采取銀本位體系,發行銀幣;一派堅決要求廢除鑄幣,采取純紙幣的信用貨幣流通體系;最後一派是主張采用賤金屬來發行鑄幣――也就是所謂「秘銀派」。不過這一派因為冶金口拿不出不銹鋼和工業化冶煉的鋁材,目前已經式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