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節 民意(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36 字 2020-11-28

吳光旨命他們退出,一個人留在屋中,反復愁思,想不出好的辦法。江面上又在打炮了。他不禁頓腳長嘆,繞柱彷徨,自言自語說:

「唉,沒料到我竟落到這個下場!」

快到中午的時候,城中官紳父老來到縣衙上求見。吳光旨將大家迎入花廳中。今日廳中的情景與往日大不相同。三個月前他初到新安,縉紳父老們為他接風洗塵,他在廳中好不得意。就在早晨他鎮壓來企圖叛變的千總,召集官紳,會商加固城防事宜。縉紳父老們也是恭恭敬敬,唯唯諾諾。稱他是少有的「干才」。然而局勢突然一變,花廳中一片愁眉苦臉。

大家坐下以後,一個為首的士紳先說道:

「現在一城官紳父老來見吳令,不為別事,只是為請吳令設法保全一城官紳軍民的性命。」

他心中明白他們的來意,還想竭力再勸那么一勸:「本縣正在竭力守御,准備與流賊死戰,這就是為的保全一城官紳百姓的身家性命。」

另一位士紳說:「死戰決不能取勝,守城斷無把握。如若堅守,不但不能保全官紳百姓性命,反而將遭屠城之禍。吳令可曾想過?」

吳光旨道:「束手就擒固然能苟活一時,可也就成來刀俎上的魚肉。髡賊入城之後,是否燒殺都在他們的一念之間――就算他們不屠不燒,諸位縉紳父老哪一位不是有家有業妻妾成群。髡賊若是要你們報效軍餉獻出美女,到那個時候,諸位父老是遵命還是不遵命?要知道那時候可由不得你們了!」

這番話有理有據,要是放在其他地方,就憑這番話就足夠了。他在陝西當縣令的時候,屢次用這樣的話來激勵縉紳,幾乎百試百靈。然而在這里卻不管用。一個縉紳道:「澳洲人素來言而有信,也非貪財好色之徒。」

幾年前澳洲人突入珠江的種種事跡,縉紳們都是知道的。凡是順從澳洲人獻出糧餉的墟鎮村落,澳洲人都沒有破壞,征收的「合理負擔」也很輕;甚至還順路剿滅了當地的許多零散水匪,一時治安都為之一靖。那些辦團對抗的,都遭到嚴厲的懲罰,當地縉紳豪強為之一空。縉紳們都害怕自己落到這樣的下場,所以竭力主張開城順服。

「就是老爺本人,雖然一時糊塗,我等也會向澳洲人美言,竭力保全的。」

另一個縉紳趕緊道:「縱然澳洲人在此不久,只要老爺不受偽職,以澳洲人的脾性也絕不會逼迫。此時事急,情應通權達變,不能死守一個忠字。澳洲人退走之後,我們仍然為朝廷守土,豈不兩全其美?縱然朝廷有什么不是要追究,本縣縉紳也會竭力為老爺說話的。」

吳光旨七竅生煙,暗罵「無恥」。他按捺住怒氣緩緩道:「闡徽(他的字)自束發受教,讀得便是聖人之書,這忠君愛國幾個字自幼就牢記心中,絕不敢忘。既食君祿蒙聖恩,決無投降之理。」

縣里的教諭本不想多說話,可是現在士紳們已經同吳光旨的話說僵了,他也不得不說道:「請吳老爺三思,今人無固志,孤城無援,斷無不破之理。我也是朝廷命官,承乏來此,守土有責。吳令對朝廷具有忠心,難道我就沒有忠心么?我也是拔貢出身,受過孔孟之教。眼下是一城百姓的安危!老爺若是從百姓著眼,暫時投降,救了百姓,也算做了一件好事。」

吳光旨冷笑說:「你既是舉人出身,身蒙國恩、食皇上俸祿的人,日後你如何對待皇上?縱然百姓體諒你,國法豈能體諒你?」

教諭道:「孟子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老爺莫要為了一個『忠』字,便斷送了一城百姓的性命!」

大家同聲附和。吳光旨見自己處境十分孤立,沉默一陣,長嘆一聲,說:

「你們且出去,容我先想想。你們放心,吳某決不連累一城官紳百姓!」

「時間可不多了……」

散會以後,吳光旨一個人在花廳內逡巡,十分苦悶。今天早晨的雄心壯志已經化為飛灰。他起了自盡的念頭,自己一死,既對得起百姓,也對得起皇上了……

然而他的念頭還沒轉完,縣衙外已經騷亂起來。他的一個仆人渾身是血跌跌撞撞的跑了進來,一頭撲倒在地上,用盡最後的力氣喊道:「老爺!不好了,兵……兵……變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