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節 穩定糧價(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22 字 2020-11-28

劉翔說:「在發行新幣前,我們另一項工作就是穩定糧食價格。」

按照綜治辦在市場上的每日價格報告,廣州的平均米價大約在每石一兩三錢上下--比之他們入城前已經上漲了一錢。這顯然屬於「恐慌性上漲」,因為時局動盪,市民爭相購米儲存引起上漲。但是眼下已經過了半個多月。市面平靜,理論上應該有所回落,但是米價還在穩定的上漲。這說明糧商們並不看好後續的稻米供應。不過,這還在正常范圍內:每年這個時候米價都是往上走得,要等到夏收過後。本地和外地糧食相繼上場,糧價才會下落。

整個廣州城區確切的人口數字還沒有出來的,不過按照已有的數字和估計,廣州城番禺南海兩縣的常住人口,大約在三十萬人上下。即使按照每人每月14公斤的標准計算每個月的消耗量就超過了4000噸。這可是個驚人的數字。

劉翔不清楚廣州的民間存糧情況,但是有一點元老們都是知道的:廣東是傳統缺糧地區,明代晚期就是好年景的收成也只夠維持半年。江西湖廣雖是明代的主要產糧區,但是有五嶺阻遏,所以並不能有效供給廣東。大宗糧食基本上靠廣西供應。所以城內的糧食存量不會很大。眼下來自廣西的糧運已經中斷,廣州這個特大消費城市的糧食供應就全落到新政府的頭上。

現在又是三月份,正是農村青黃不接的當口,糧食不足無力供應城市。過去傳統的外來糧食貿易中斷,繳獲的糧食又很有限,如果不能有效穩定糧價,別說發行新幣,先來個「米暴動」就會讓元老院在廣州顏面掃地!

但是恐慌情緒已經悄然滋生。和大昌有業務往來的一些米行老板已經在擔憂今年的外地米到貨情況--廣西的稻米顯然不能指望,而廣東本地又只有雷、廉、高三府是大宗糧食產地,下半年的供應匱乏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會議上決定在取締牙行之後由大昌擔任廣州的糧食總批發商,以「指導價」向各米行批發糧食。先將市場穩住。

「企劃院已經答應這個月先運5000噸糙米,下個月再運20000噸。這些糧食都是專供廣州的,目標是確保廣州有四到五個月的儲備。」陳策說。

劉翔吃了一驚:「企劃院手里有這么多糧食?」

他記得糧食一直是元老院比較緊張的「管控物資」,畢竟以他們的農業生產能力來說,供養龐大的工業人口、行政人員、軍警和學生已經是很大的負擔了。如果沒有糧食進口,元老院是根本不可能養活這么高比例的非農人口。

在元老院治下雖然沒有實行統購統銷體制,但是糧食始終是第一級管控物資。

「當然有。」陳策說,「我也可以向你們透個底。這是政務院全力協調的結果。從這個月開始海南島、台灣、濟州等所有公家食堂的主食都改為米粉干了,同時企劃院還增加了稻米進口的額度--所以咱們在廣州只能成功不許失敗」

與會的元老們從這話里都意識到身上擔子的份量。米粉干里是摻雜了25%的薯干粉的;而稻米進口多了,其他原料的進口勢必就減少了。這相當於是犧牲了大眾的利益來支持這次廣東的幣制改革。

劉翔沉重道:「這是拿舉國之力在支持我們啊。」

「沒錯,你們能意識到就好。」陳策自己也語氣沉重,「眼下我們剛剛光復廣州,人心不穩,還要搞幣制改革,正是投機奸商興風作浪的好機會。事情不會一帆風順的。」

……

大昌廣州分號原本只是在廣州東關外有靠近珠江水道的地方設了一個門臉。門臉不大,也不顯眼,倒是後面的倉院和碼頭大得出奇。每到夏秋時節,這里便門庭若市,後門的碼頭上也泊滿了運糧的船只。

大昌幾乎不涉足廣州的米糧交易,即不買也不賣,它只收四鄉八鎮送來的糧食。有時候也收銀子和各種土產雜貨。收到的貨物直接裝上船就運到香港去了。

三月原本是大昌最冷落的時候,此刻碼頭上卻泊滿了船只。從香港島用小火輪牽引來得駁船吃水線壓得很低,上面嚴嚴實實的蓋著蘆席。

挑夫們日以繼夜的往倉庫里搬運者草袋--不用說,里面裝得是都是米。

就在距離大昌不遠的地方,大世界的專用碼頭上,同樣泊滿了從香港島來得駁船,蒸汽吊車發出噗噗的響聲,吊起貨物放到鐵輪車上,一列一列的送進倉儲區去。

林佰光在大世界最高處的瞭望台上看著這一幕。從光復廣州開始,從香港來的拖輪班次就翻了好幾倍。大量的糧食、布匹、食鹽和雜貨從香港島運到大世界,原本空盪盪的倉庫現在已經被填滿了大半。後續的還在源源不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