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節 新鮮出爐的把總(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61 字 2020-11-28

這個戰果一說,馮海蛟也不由得暗暗吃驚――還有這樣的事!他的確隱隱約約的聽說髡賊在會寧吃過一個敗仗,連縣城都丟了。詹喆堃見他不太相信,當即叫隨從取來一個箱子,在他面前打開。

「馮英雄請看,這是髡賊偽縣令用得七星連珠手銃,」詹喆堃不無得意的說道,「此物乃是髡賊的軍國利器,只有假髡干部才有,大明並無一處可買。這破城殺賊的事情還用得著學生多說么?」

馮海蛟接過左輪手槍,這物件他雖沒見過,但是早就聽人提起過。無論形制、光澤和精巧程度都不是本地鐵匠能做得,顯然是正宗的「髡物」無疑。

「怎么樣?所謂的天下無敵的髡賊,也有吃敗仗的時候。」詹喆堃又開始大吹大擂,「髡賊西向兵敗於藤縣,寸步不能進;廣東全境之內,各路豪傑揭竿而起。髡賊不過數萬人馬,遍及廣東各地,早已是左支右絀,力不從心了!別看他們現在鬧得歡,其實是虎尾春冰之局――用不了半年一載,官兵必會反攻!陽山之地正是兩湖官兵入粵的要道,馮英雄若是在此接應,豈不是朝廷復粵的大大功臣!」

這番話說得馮海蛟暈頭轉向,功名利祿之火熊熊而起。當下笑道:「好!就這么辦!」說罷一揚手:「來人,擺酒!」

一場酒宴下來,眾人雖是各懷鬼胎,卻又是各得其所,人人盡興。會寧來得一干人,都存著要馮海蛟火中取栗的念頭,對他竭力奉承。詹喆堃更是三句話「將軍」不離口,把個馮海蛟哄得酩酊大醉,似乎渾然忘記了自己許諾給馮海蛟的不過是個吏部、兵部都找不到缺份的「陽山左翼把總」。

第二天,在會寧一干人的攛掇之下,馮海蛟搞了個小小的儀式,穿上詹喆堃帶來的武官袍服,沐猴而冠起來,正式就任「陽山左翼把總」。詹喆堃贈他明軍將佐所用的制式戰刀一柄,畢軒盛和解問東也會湊趣,分別進獻了禮物,還在下面隨班磕頭請安,把個馮海蛟捧得找不到北。

馮海蛟即已封官,自然要擺出官威來。當即叫人去找來個刻字的匠人,刻了一塊木頭的關防。又叫人謄抄了五十份布告――布告是請畢軒盛寫得,除了「吊民伐罪」「扶明滅髡」的字句外,最要緊的便是征餉和要大戶們「樂捐」。

他拿著大印,在「告示」上上蓋了又蓋,奈何除了青蓮圩和周邊的一些地方外,他馮海蛟說話便不那么管用了――就是派人去貼亦不見得有用。正興味索然,畢軒盛知道他的心思,道:「馮將軍!自古做大事,都講一個名正言順。您老現在是朝廷的武官,可大伙都還不知道。您老只要將布告都貼了出去,這陽山縣里的忠義百姓,自然會雲集景從,襄助糧餉――若是有那么幾個冥頑不靈之徒,您老興兵去征伐亦是名正言順。」

「說得有理!」馮海蛟被他一說,又來了興致,他覺得眼前這年青人說話很對他的胃口,想起自古當山大王也好,當官也罷了,都得有個軍師、師爺之類的人物。馮海蛟身邊雖有幾個粗通文墨的人幫著辦理文字,到底不如畢軒盛這個職業師爺之子來得能說會道。當下對他大有好感,道:「你小子說得是,到底是讀書人,有見識!」他腆著肚子在屋里走了一圈,道,「我看你就在我身邊當個師爺如何?」

別看畢軒盛年紀不大――連二十歲都不滿――卻是個頗有「雄心壯志」的人。他對自己爹都有些瞧不起,覺得爹飽讀詩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居然就安心給一個山坳里的舉人老爺當師爺,一點都沒有自己做一番事業的雄心。

年齡漸長,才知道做一番事業難如登天,他看多了話本,想著給帝王將相當師爺,輔佐著他們做事業亦不錯――正所謂「運籌帷幄」「談笑風生」。然而自家的爹讀老了書也只是個秀才,他自己連個秀才也沒有,空有滿腹「經綸」,卻無處可賣。

楊老爺舉旗「勤王」,讓畢軒盛看到了出人頭地的希望。比起他爹,他更加積極。這次出使陽山的差事,就是他自告奮勇的接下來的――楊老爺本著不願意冷人熱心的意思才同意的,沒想到這里的好漢居然一眼便相中了自己!這下畢軒盛頓時起了「知己」之感。

於是畢軒盛便成了馮海蛟的「師爺」,詹喆堃心中暗暗好笑,心道這唇毛未生的黃口小兒居然會被這綠林好漢看上,真是天助我也!原本畢軒盛不過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此刻倒成了一個莫大的助力。有了他在馮海蛟身邊,許多事情便盡在掌握了。當下表示馮海蛟是「慧眼識英才」。

倒是解問東有些著急,此來畢師爺是托付過自己的,要他護得兒子的安全。如今他當了這師爺,就得留在此地,這叫他回去如何交待?

---------------------------

下次更新:第七卷-廣州治理篇41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