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節 閨閣的秘密(一)(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29 字 2020-11-28

「他們廟里不也有戶口米買嗎?」

「這個奴婢就不知道了……」

無緣道長的確與她說過這話,目的不外乎是希望蔡蘭能給解主任吹吹枕頭風,看能不能給廟里爭取些好處來――討好達官貴人家得寵的妾侍這是廟里屢試不爽的手段。

「這算不得什么。再熬幾個月,地面上都安靜下來了,自然能收到租子了。」解邇仁此刻談興大發,「再說過不了多久就有大批糧食到梧州,糧價馬上就會下跌了。不必擔心!」

解邇仁來訪過後的第二天,又到了秋嬋歇息的日子。蔣秋嬋的娘家就在梧州城內,開著一家名喚「瑞錦堂」的綢緞鋪,算不上什么大買賣,但也是傳承百年的老字號,家底頗為殷實。

秋嬋的父親已經不在,只有老母在堂,掌管家業的是長兄蔣榮現。

此刻這位蔣家的家主正端坐在字號後面的賬房里,愁眉不展。

聽家人說妹子回來了,他微微點點頭,把手里早就翻了無數遍的賬冊丟到桌上,暗暗的發愁。

眼瞅著中秋就在眼前,人欠欠人都要一一清算。端午時節正遇上戰亂之後,店鋪受損,人戶逃散。所以各家都沒有清理賬務。眼瞅再過兩個月就是中秋了,這一回,賬是非算不可了。

賬冊是賬房給他送來得,他翻過無數次,也在算盤上撥拉了無數回。憂心的不是虧損――做生意盈虧都是常事。而是眼下這個有出無進的局面。

「瑞錦堂」在三個月前的梧州戰役中也受了劫,店中資金幾乎全被官府以各種名目掠去,損失頗為慘重。總算店鋪和貨物尚得保全,還不至於傾家盪產。

只是如今梧州雖說市面有所恢復,但是綢緞這種東西是天下太平的時候才好做生意,眼下兩廣的局面,普通人生計尚且困難,有錢人因為屢遭劫難,也不願意花費錢財。生意之冷清也就可想而知了。

生意不好,花銷卻不少。按照解元老的指示,沒生意也得開著鋪子,不許裁伙計,都得養著――雖說不發工錢,可這些人養著亦是一筆開支。蔣家在梧州親戚眾多,梧州一役,傾家盪產的親戚朋友為數不少,紛紛前來告幫。出於情面,蔣家多少也得幫襯一把。再加上梧州光復之後解元老的一番「新政」,都是善後局攤派到各家商號的。蔣家只有出賬,沒有入賬,蔣榮現的煩惱也就可想而知了。

偏偏這時候,自己的親妹妹又被亂兵殺死了丈夫,兵亂時節也不敢回婆家去,帶著孩子寄居在家里。他作為兄長是義不容辭,奈何家中的妻子卻沒這般賢惠,眼見這姑子在家里一住三個月,便有了怨言――幸好最近妹子得了個差事,每個月也能賺一兩銀子回來,耳畔總算是清閑了不少。

眼前的虧空,除去賬目上的,他自己心底里還有一本暗賬,總得算下來,大概有兩千兩不到,一千大數是有的。

他的目光回到賬本上,搜腸刮肚的看著有哪些是能「應付」的,哪些是必須要付的。

幸好,他最頭疼的上家的貨款可以緩一緩。綢緞的供貨商都在廣州府。過往都是派人到梧州來,收完賬之後便用銀子在梧州采買貨物,再運回廣州販賣,可以賺兩回錢。眼下道路不靖,上家不大可能冒著財貨被劫的可能派人來收賬,

如此一來,便可以少去將近一千兩的應付。余下的七八百兩,有的是非付不可的,有的大可先拖一拖,算來算去,有差不多得有五百兩銀子才能過關。

錢,他自然還是有的。店里、家里賬房里存的還有三百多兩銀子。母親和妻妾手里多少有些私房。湊出個五百兩來應也不難。不過這么一來,店里家里便沒有現錢了――鋪子里的貨物又賣不動,總不能拿緞子去抵米錢――米店也不肯。

想到米店,又想起了家里食指眾多,每月吃飯便是很大的開銷。「瑞錦堂」用了六個伙計還有三個學徒。家里有五個男女仆役。光每個月的買米就是一筆莫大的數字――偏偏糧食價格又在飛漲!就算是澳洲人衙門里計口售賣的「戶口米」都比戰前貴了兩三倍。

這兵荒馬亂的日子,什么時候才是個頭!

蔣容先在心里盤了又盤,算了又算,該付的賬款還是少不了一兩銀子。他不覺心里煩躁――最好這會能發個幾百兩銀子的財!

想到這里,他不覺苦笑:沒想到自己居然會有這樣荒唐的念頭!

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自家妹子如今是在給澳洲人解元老的「侍妾」當陪婦。這侍妾據說很得「真髡」的寵愛――要是能從這女子身上找到什么門路,能吹吹枕頭風給自家些生意便好了……

可是他又沮喪的想到,自家的生意是綢緞,這東西澳洲人眼下根本用不上,也不感興趣。

要說現在做什么最賺錢,不用說就是糧食生意。梧州城里糧食短缺,非虎口米的價格已經比正常價格翻了一倍,如果此時誰能搞來糧食的話,立刻就是翻倍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