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節 三亞之現狀(一)(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32 字 2020-11-28

然而當初元老院的三亞開發部隊到來的時候,臨川里的人口已經銳減到不到五十戶。且都是所謂的「灶籍」,也就是專職曬鹽的鹽民。顯而易見,此地之所以設了一個里完全是因為有鹽場的關系? 三亞鹽場盡管列入戶部管轄的瓊島六大鹽場之一。年產海鹽亦不過幾千石。王洛賓等人登陸榆林的時候? 派人來過此地作了社會調查? 當時鹽場處於是近乎廢弛的狀態? 只有少量鹽民還在小規模的生產。

「……王洛賓當了市長之後,在鹽場也搞了技術改革,引進了風車提水濃縮技術? 現在鹽場的產量是起來了。但是感覺企劃院的需求也不是很旺盛……」湯夢龍抱怨道。

「鹽化規模一直起不來,曬那么多鹽有啥用。人能吃多少?」許延亮說,「海南廣東這邊最不缺的就是鹽!你這海南島南邊曬的鹽,運到臨高就比馬裊的鹽貴了,企劃院要不是為了維持鹽場運作,從三亞運鹽根本就是不合算的!」

「等儋州的化工區搞起了了,不知道情況能不能好轉。」湯夢龍悶悶不樂,「現在的鹽場工人還是太窮了。累死累活就是填個肚子而已。」

雖說鹽場是屬於企劃院管轄的,但是鹽場工人都生活在三亞,他們的吃穿住行消費可以很大程度上能起到刺激三亞消費的作用。

田獨的礦工和鹽場的鹽工,是目前三亞最大的兩個消費群體。如果他們日子過得太窘迫,這三亞的商業自然也提升不起來。

「哪有這么快。」許延亮說,「這個工程吧,藍圖是畫得夠大的,就差直接把儋州都改成工業園了,可你要指望它來造成海鹽供應危機,起碼還得等個兩三年吧。」

「兩三年不礙事,只要能搞起了,我在這當一輩子市長都樂意。」湯夢龍說,「這里環境好。」

「環境好你怎么不把老婆孩子都接來?」許延亮忍不住笑了。

「孩子接來上哪里念書?這里只有一座國民小學――當初說要在三亞復制芳草地模式,搞一所十年制的國民學校,王洛賓一走也沒下文了。地倒是圈好了。現在三亞最不值錢的就地!」

倆人站在甲板上指點江山,航渡時間雖然漫長倒也不覺得無趣。交通艇進入三亞灣,。三亞港的港口條件很好,水深灣闊,內港有良好的避風條件,因而在清代取代了內河河口港的臨川港。元老院也把主要商港設立在此。

「這里停靠的船還不少!」許延亮看到港口頗有帆檣林立的意思。粗粗一看,大約有百十艘大小船只停泊。大多數是南中國海沿岸常見的各種中小型船只,但是期間也夾雜著幾條大型商船。

湯夢龍皺了皺眉頭:「實話說,船來得的確不少,但大多是不來做買賣的。」

這里是瓊南最好的避風港口,又有海警的常規巡邏和岸防部隊的保護,還有專門的修船廠提供修船服務。周邊的漁船和途徑海南的商船很多都會選擇在三亞靠泊補給。南下的商船如果返航延遲了,錯過了返程的季風,也會選擇在三亞過冬。

「……實話說我們這里的商家也不能算不努力了,但是沒法子,這里能選購的貨物種類太少了,有的存貨還不足。人家寧可上臨高或者廣州去采購。我們就是掙個服務費。相比之下,還是漁業比較興旺,勛素濟當年在這里搞了個食品加工廠,就地收購加工漁獲,倒是效益不壞。也算是本地的支柱產業了――還幫著鹽場消化了不少食鹽。」

「掙服務費也不錯啊,新加坡是個小國家,自己生產不多,消費也有限,但是不妨礙它成為一個重要的港口和貨物集散中心。」許延亮心想,三亞的先天不足是很難克服的,想讓它變成商業中心恐怕力有未逮,但是搞成一個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或許還是有可能的。

「但願如此吧。」湯夢龍說,「就希望你們能給我這里帶來新生意啊。國策企業里,總部設在我們這里的,你們是第一家。」

「哪里,哪里,還是要請市政府多多支持我們。」

交通艇在二人的互相吹捧客氣中緩緩靠上了碼頭。三亞的天氣又比臨高要熱得多,更不適合養馬,公務馬車自然是沒有了,湯夢龍平時的代步工具便人力車。

二人上了人力車,一路往市政府而去。

三亞市的市政府設在龍坡,在元老院繪制得新地圖上,這個地方叫「河東島」。處於三亞河和臨川河兩河之間的狹長地塊。不直接靠海,相當於三亞的內城地區,季潤之當初的規劃是把這里作為三亞的行政和文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