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節 張毓的窘境(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31 字 2021-10-14

但是就算「黑作坊」級別的半機械半手工勞作,也需要從頭開始培養工人。賣給他設備的臨高機械廠自然是派人來給他培訓的,但是培訓的歸化民師傅一走,他就開始頭疼了:全新出爐的操作工沒多少實際經驗,對操作流程亦是似懂非懂。各式各樣的事故出了不少,設備好好壞壞,開開停停。很少能達到滿負荷工作的。工人受傷也花了他不少湯葯費。還有幾個軋掉了手指,弄斷了胳膊的,原本是想給幾個錢打發回家的,偏偏洪元老說「影響不好」,要他養在場子里干些力所能及的雜活。

這還在其次,張毓家過去開得不過是加鋪子,連伙計帶學徒不過二三個人,後來規模大了也才十來個伙計。他們全家上陣就顧得過來了。現在他的工廠僅工人就有二百多人。好幾個車間,兩三個倉庫,進出的原料成品每天都是成千上萬。管事的人奇缺。

按照傳統企業的做法,自然是首先任用家人親戚,但是張毓靠家里人顯然顧不過來,一則他父母需要守著老號,二來張家人丁不旺,也沒什么像樣的人才。他唯一的親叔叔是茶樓里的伙計,兩口子也在給老爹打工,膝下一個女兒張婷倒是聰慧過人,可惜也只有這么一個,現在是張記食品的會計,同時還兼顧著老鋪的賬目,再也分身無術了。再說了,她只是個未出閣的少女,也沒法出頭露面。

張毓的母親不是本地人,所以舅舅家是指望不上了,雖說寫了信要他們「速來廣州」,但是這路途漫漫,兼之兵荒馬亂,也不是立馬指望的上的。

這下把張毓忙得團團轉,恨不得分出幾個身子來。廠子里一邊生產,一邊「跑冒漏」。張毓明知損耗嚴重,也不得不硬著頭皮支撐,維持生產。幸虧此時高舉有心拉攏他,幫他聘請了幾個熟手的管事過來,將工廠整頓一番,這才把經營大致理順。

第二,便是資金荒。

張記食品公司接到了聯勤的大單自然是件好事。但是資金壓力也隨之而來。以張家原本的財力,原本是根本接不了這樣規模的訂單的。全靠洪璜楠幫他在德隆銀行打招呼,拿「張家老鋪」作為的抵押,貸了一大筆款子出來,這才有了買地買設備的啟動資金。

如果按照正規的放貸流程,這筆貸款的抵押物顯然是不合格的。就算有洪璜楠擔保,不論是嚴茗還是孟賢,都非常遲疑。最後還是報告給了文德嗣,由他拍板作為「扶持民營標竿企業」的名義給予的特殊貸款。

這樣幾乎毫無抵押的貸款前後一共發放了好幾次。累積的數字已經到了讓張毓感到害怕的地步。

「如果還不上貸款這么辦?」這個念頭最近一直在他的腦海中盤旋。從聯勤過來的訂單愈來愈大,他不得不不斷的擴大規模,增加設備,添雇工人。購置原料欠下的賬款也愈來愈多。

每次看張婷給他的賬本,張毓都有一種感覺:這么忙活了半天,除了一大堆的應收應付和那家不斷膨脹的工廠,他什么錢都沒賺到。

聯勤給他的訂單雖然是十分優厚的現款現貨條件,但是也得交貨之後才能拿到貨款。食品公司預先墊付的生產成本也很驚人。眼下他和供應商們之間的供貨還是按照老規矩「三節會賬」。這多少緩解了張記食品公司的資金壓力。但是隨著訂單不斷增加,供應商那邊也開始叫苦不迭:撐不住了――大多數供應商都沒有遇到過張記這樣體量的客戶。

最近一個月里已經來了不少供應商,或是托人關說,或是親自登門當面求告,希望他能適當的付一些賬款。有的人苦苦哀求,差點就要給他跪下磕頭了;有的人是過去店里的老主顧,托了父母的路子來求告;有的走了曾卷那邊的門路……總之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弄得張毓十分為難。

為了人情義理的關系,張毓不便嚴詞峻拒,只能各方都應付一些,來個緩兵之計。

這一套緩兵之計下來,張婷卻給了他一個十分不妙的消息,按照現有的交貨計劃、應收應付、現金流量……核算下來,1636年的舊歷除夕將非常難過。

按照張婷的計算,從現在起到除夕,不能再有任何大的支出,而且原本計劃在除夕發給職工的年終分紅也得推遲到過了正月才發,這樣張記食品公司才能剛好支付全部應付賬款和銀行利息,不至於鬧出無法付款的大新聞來。

張毓雖說是小買賣人家出身,但是「信用」二字的可貴是完全明白的。老豆當年年關的時候因為手頭沒有現金,寧可典當了娘的首飾和他的長命鎖去付貨款這些往事他都記得清清楚楚。老豆說過:做生意只要有信用,哪怕虧錢你都能混得下去。一旦沒了信用,那就做什么都不好使了。

但求不要再出什么額外的花銷了。張毓心里暗暗禱告。他現在實在經不起再受什么刺激了。不過,煩心的事情還是一樁接一樁,昨日他剛剛接到高舉的口信,說元老院新成立的南洋公司准備募股和賣債券了,詢問他是否有意向參與――如果有,大概准備投多少錢下去,他高舉預備起來也好有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