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節 女歸化民的新生活(二)(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29 字 2022-07-10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臨高啟明最新章節!

萬紫閣原本只是82號的一個裁縫室,專門為元老和生活秘書們服務。里面的裁縫是最早一批接受現代裁縫技術的歸化民職工。

這里不但制作現代款高級時裝和各種改良漢服,還有本時空第一批制作現代款式的女性內衣和長襪的企業。

「洪元老和紡織系統的幾位元老在沒有尼龍、萊卡等人造彈性纖維的前提下,嘗試了多種天然彈性纖維,又和機械部門合作開發了針織機,生產出來了第一批絲襪產品,一經問世便獲得極大的成功,填補了該領域產品國內空白。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還大量出口歐洲各國」(紡織工業志1700版)

隨著業務不斷擴大,市場需求量日益增多,這個小小的裁縫室從82號里被分了出來,成為獨立的服裝公司,雖說還是高端路線,但是服務面卻大為擴展。歸化民和土著只要付得起錢也能「元老般的享受」了。負責人據說洪元老的一位退役的生活秘書,曾經在82號里服務過多年,手藝精湛,在元老和本地大戶中人脈甚廣。

現在它在東門市單獨占據有一座三層磚木結構的小樓。內部設有試衣間,制衣間、貨倉和設計室等等。是臨高乃至整個海南島的時尚中心。萬紫閣在總體風格上走得是「兼收並蓄」的「明澳雜糅」風格,風格上,對大戶們相當友好。可以說既滿足了他們「嘗新」的願望,有不至於太過「前衛」。本地大戶人家太太小姐們多來訂制。有些款式雖然她們嫌棄「大膽」穿不出去,也要到這里定上幾件在閨中穿著,否則便是沒了面子。

對於廣大歸化民女性來說,萬紫閣也滿足了她們穿「穿漂亮衣服」的欲望。消費欲一旦被激起就變得難以抑制。許多女職工會攢幾個月乃至半年一年的錢買一件萬紫閣品牌的衣服。

萬紫閣的門臉很小,在繁華的東門市街道上很不起眼。何曉月因為是員工,並不從門臉進去,而是走旁邊的小巷里的員工通道。

一進門,她就拿出了胸牌朝著看門人晃了一晃。這里的看門人和臨高大多數地方的一樣,都是在軍事行動或者因為工傷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萬紫閣的這位看門人年齡大約有三十歲,失去了一條胳膊。

他穿著一件靛藍布的職員工作服,胸口扣子上綴紫色鑲兩條白邊的綬帶--這表明他是一名獲得「工傷綬帶」的殘疾工人。這類綬帶授予那些在生產第一線因公受傷達到「中殘」級別的產業工人。

他微笑著點點頭,並沒有看何曉月的胸牌--她來這里上班兩個月了。看門人早就認識她了。

「何姑娘你來得真早!這才六點半。」

「早來車不擠。再晚人太多了。」何曉月說著從牆上拿出自己的工卡,在打卡機上打上卡,快步走上了樓梯。

一樓是門市部,這不是她工作的地方。但是每天她還會去轉轉,了解下什么款式賣得好,哪些產品更受矚目。何曉月雖然不懂什么叫「市場需求」,但是知道受歡迎的產品多是有某種共性的。沒有人教她,但是她會自己默默地總結。

二樓是制作工場,相當於一座小小的制衣工廠。何曉月原本就在這里工作。

她被分配來得時候,擔任的是工場的「工藝員」,這是一個有技術成分的工作。具體工作是把設計師的畫稿分解成裁縫工人們可以操作的裁片,制定裁剪工序。同時監督服裝制作,檢查質量。

何曉月的傳統女紅技術非常扎實,又在培訓班里系統的學習了裁剪和制圖,干起這個來得心應手。不過,她是不甘於僅僅擔任一個「工藝員」的。雖然這個職務已經讓她躋身於「干部」行列,但是何曉月更憧憬的是三樓上的「設計室」。

設計師是整個萬紫閣企業里的「金領」職工,不但人數少,待遇高。關鍵是在社會地位上高人一等。設計室的幾個歸化民設計師在面對元老的時候顯然更有底氣,關系上更為「平等」。

今天就是她能不能「更上一層樓」的關鍵時刻了。

郭熙兒已經向她排了胸脯,說元老對她的設計非常滿意,這次審核更多是走個形式。她升任設計師是「十拿九穩」。但是她多少還有些惴惴不安。

工場里的工人還沒來,她先去了辦公室,收拾了下自己的工位,辦公室里的熱水瓶已經打滿了,地上也打掃得干干凈凈――這都是那位看門人做得。別看他只有一只手,做事卻做事仔細。他叫什么來著?何曉月想了半天才記起來,他叫吳新生,從名字看,十之八九也是從大陸上過來的難民。

她看了看牆壁上的掛鍾,這會六點半剛過。郭熙兒要七點才會來。她整理了下辦公室,又給自己沏上一杯茶,翻看起下從資料室借來的澳洲女裝資料匯編。

眼瞅著時間過了快到七點,何曉月拿起包,三步並作兩步上了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