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節 試生產(2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27 字 2022-07-10

粗紗被羅拉為細紗最後由導紗鉤出來纏繞在紗錠上,借由紗錠自身的旋轉完成加捻與卷繞。最後這個加捻才是讓紗堅固的關鍵步驟,而只有錠子達到一定轉速才能夠讓紗足夠堅韌。

「出來了!出來了!」眾人叫到,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神奇高效的紡織方式。

很快一個筒絡的紗線就做好了,陳霖拿起澳洲人給的樣品跟自己的比對。仔細看了看還是有些許區別,若是外行一看自然是看不出什么區別,可內行一看就知道明顯是澳洲人的好一些。

這讓他有些不解,莫非澳洲人給他的機器有問題?明明都是同一型號的,難道說澳洲人水火之力所織造的就會比水力好一些?

不過這已經足夠好了,這樣的紗線,不要說全廣東,全中國大概都沒有。

有了這樣的紗線,何愁織不出好布來!

遺憾的是,南沙示范廠的第一期工程里並不包括織布車間。棉紗就是他們的最終產品了。

這些棉紗去賣給誰呢?老院是不需要的--他們自己有全套的棉紡織企業。好在這對陳霖來說並不是問題,豐生和織機並不是滿負荷工作的,除了幾座大型花樓機之外,陪同的腰機都能用來織布,這腰機上織工即能織造綢緞,也能織造棉布。

還有一個去處便是將紗賣給四鄉的農民。雖說不算普遍,但是多數農戶家中多半置有織機。或織布,或織綢,亦算是一門副業。過去豐生和除了少量高端織品外,普通的產品大多采取包買制度,放絲給各家去織造的。如今有了棉紗,亦可同樣處理。這個網絡是現成的,用起來不費什么事。

本地的棉花比松江略便宜,棉布則要貴上一些。所以陳霖用機器制紗還是有利可圖的,當然利潤十分之微薄。但是勞動生產率如果能大幅度提高,微利累積起來也十分的可觀。

傳統的來講一匹棉布的紡紗工序是織布工序耗時的四倍,松江平均織一匹布七天,婦女一個月平均產出七公斤紗線。清理一匹布的棉需要21小時,紡紗49小時,織布11小時。而現在紡紗時間大大縮短了,原先的婦女拿到了機紗後出布速度立馬翻倍。

陳霖簡單的計算之後得出了結論,如果棉花供應有保證,價格維持在現在的水平上,以目前的產能,只需要五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資。再加上二期上馬之後的產能這哪里是微利,簡直就是暴利。

然而馬上就有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了陳霖的面前:紡紗的速度太快了,以本地的棉花產量來說遠遠不夠。就算他立刻號召村民大規模種棉花,也得等秋天才能收獲。

還有,就是如此巨量的棉布到時候去銷售給誰呢?豐生和生產出來的綢緞都是有去處的--三代人的經營早就形成了一張固定的銷售網絡。但是棉布這項生意他們從來就沒經手過。

至於棉花,問題更大,試生產所用的棉花是陳小兵幫忙聯系直接從廣州運來的。實話說陳霖都不知道是從哪里來得。至於香山本地的棉花,陸陸續續收購了一些,一旦正式開工大概連一個月都不夠。

晚上,他把這件事和黎果說了。黎果年齡較長,性格也穩重些。目前承擔的紡織廠的行政管理工作。這事自然和她商量了

「布匹銷售,倒還好說。只是這棉花的來源,卻成了一個大問題。」

「先生打算如何解決呢?」黎果問道。

「思來想去,倒是有幾個法子:一是派人去附近市鎮上設棧收棉,本地棉花是八月就收獲了--不過」

「不過什么?」

「本地的棉花過去從未有人收購,都是農家自紡自織。不知道能不能順利收到。」

「只要價錢合適,總有人會賣。畢竟紡紗耗時,若是能直接賣花,豈不可以省下人力來做其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