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節 路見不平(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04 字 2023-02-20

「嬸子,附近可有墟市購買蠶紙?」

「有的,九江大墟便有,蠶紙鋪一般在墟市租有鋪面,也有些制種家肩挑背扛,或獨泛小舟,穿梭在鄉里的小墟市間,就地擺攤出賣。」

「哦,每造買多少蠶紙合適?」

「這要看你家桑地的桑葉有多少,不過一般會多定蠶紙,早前蠶蟻所費桑葉不多,若是無利可圖,多余的蠶可棄去,若是求購生絲者多,則可去桑市購買桑葉,不必拘泥於自家的桑地,再者,若遇上水患或是病害,多定蠶紙不至於顆粒無收。」

問過蠶種的事情,趙和寧起身道:「嬸子,方便看看你家的蠶嗎?」

黃氏也連忙起身,道:「無妨無妨,只是寒舍鄙陋,恐礙了妹子的眼。」

「嬸子哪里的話,我也是窮苦人家出身。」

掀開門簾布,趙和寧發現蠶室的布置與與江南差異很大,泥牆上開有小窗,牆角開有小孔,看起來是為了通風,但都蓋上了厚紙麻布,應該是防止蠅蟲。蠶室最忌高溫潮濕,茅草屋頂有助於通風,泥牆可擋濕氣,但地板卻是直接接觸桑基的泥土,雨季之時,水氣容易侵襲。

「嬸子,為什么不單獨建蠶室呢?」趙和寧忍不住問起來。

黃氏面露難色,道:「妹子說笑了,家中困頓,實在無力另建蠶室。」

趙和寧搖搖頭,人蠶共處一室,嘈雜的環境,過盛的人氣,污穢的空間都不利於蠶的生長,隨即說道:「嬸子不要嫌我多嘴,我也見過別人家養蠶,人蠶共處一室蠶兒容易生病,還是想想辦法單獨建一間蠶室為好。」

「妹子說的是,我也有打算,再多養幾造攢些錢,便雇人蓋一間茅草屋。」

「嬸子,這一造蠶何時『上山』啊?」

「妹子說的『上山』是何意?」

「就是結繭。」江南地區將蠶上箔結繭稱為「上山」,顯然黃氏不知。

「哦,明日便是三眠了,只需一日,再三日後還有一眠,稱為『大眠』,也是一日。大眠過後四五日,蠶就結繭,本地喚做『上箔』。」

趙和寧對兩地的差異比較感興趣,問道:「能看一下你家的蠶箔嗎?」

黃氏便帶趙和寧去了另一間屋子,牆角堆著一堆長方形的竹制品,就是蠶箔。蠶箔長約三尺二寸,竹片組成了游泳池泳道一般的骨架,骨架上則是削薄的竹片曲成一寸長、半寸闊的橢圓形,形成了一個個方便蠶吐絲結繭的小空格,與江南地區常用的「草龍」區別明顯。

趙和寧問:「你們的蠶箔和江南區別很大,可有什么講究?」

「原來妹子是江南人士,怪不得……」黃氏道,「九江氣候潮濕悶熱,這樣的蠶箔易於通風排濕。上箔之前要用火烤蠶箔,燒掉上一造抽繭後剩余的蠶絲。上箔一二日之後,便要『焙繭』,蠶箔對立如人字,鋪開約二十張,都用草席、厚紙牢牢包圍,上角開出小孔,方便水氣透出。每八張蠶箔中間,放上火盆,約焙一個半時辰,要把蠶箔上下反轉,再焙一次。如此蠶蛹都已焙死,才能放心取下干繭。」

趙和寧道:「想必這是因為本地氣候潮濕,焙繭才能防止蠶繭霉爛。」當然除此之外,焙繭還能殺死蠶蛹及附生於蠶蛹上的蠅蚋之類的寄生蟲,使蠶繭固定於上箔時的狀態,利於繅絲。

「妹子聰慧,一點就通。」黃氏誇道,「只是焙繭需多耗費些銀錢。」

「哦,要多少銀錢?」

「每箔六張,耗炭三斤,約耗銀兩分。」

這點銀子趙和寧覺得不算什么,但對於貧困的農戶而言,多一厘也是錢。趙和寧沒有糾結這件事情,又問:「收了蠶繭是自己繅絲嗎?」

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當年趙引弓在杭州辦繅絲廠的時候就遇到了蠶繭收購的難題,蠶戶辛辛苦苦的養了蠶,多半是不願意就此賣掉蠶繭的,這樣獲利太低。在中古的農業社會里,勞動力的價值是很低的,用大量的勞動力換取微不足道的現金收益是很常見的現象。江浙的養蠶戶普遍都是自己做絲發賣,形成了頗具規模的農村副業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