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節 硝田(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04 字 2023-02-20

這一刻,兩位元老的形象在陳五仁心中又高大了幾分。明代宗族觀念盛行,衙門只能管到縣一級,所謂皇權不下鄉,鄉下的秩序主要以宗族族規在維護,即便是報官,縣太爺也不會管「家務事」。

但陳五仁還是好心地提醒起來:「首長好心腸,不過屬下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

「自古清官難斷家務事,若是此案斷得不妥,恐有損元老院聲譽。」

張梟明白陳五仁的擔心,轉向了張家玉,准備試他一試,問道:「家玉,你有何意見?」

張家玉道:「學生陪同和寧下鄉,當時就在現場,黃氏母子實在可憐,聞者落淚。然誠如陳科長所言,清官難斷家務事,學生以為此事二位首長不宜插手。」

「哦?言下之意就是不管咯?」張梟問。

「非也,非也,」張家玉解釋道:「學生以為,不如讓和寧來管此事。」

「嘿,這主意好,讓我想想,」張梟笑道:「和寧,現在你就是婦聯的人,先給你安個廣州市婦女聯合會特派員的頭銜,回頭我找劉大府給你發張任命書,蓋公章的那種。咱不僅要管,還要管得名正言順!」

趙和寧臉上掩飾不住興奮,嘴上卻道:「為了正義,我就委屈一下啦。」

「運動員有了,還差裁判,」李幺兒道,「廣州巡回法院的人現在正在龍山大崗墟,離這里不遠,明日一早派個信差火速趕往大崗墟,讓巡回法院的尉遲剛和吳奕軒立即趕來九江。」

九江翹南村,坐落於九江大墟西北方約兩公里處,九江朱氏便居住於此。南宋咸淳年間,朱氏先祖朱元龍攜族人跋山涉水自南雄遷徙至此,已歷三百余年,在本地根深蒂固,族中人才輩出,陳子壯的外祖父朱讓官至夔州知府,授「中憲大夫」,在鄉下還留了一座「良二千石牌坊」。

村外魚塘環繞,村內一座屬於朱氏的房產後面圈了一大片土地,其中不少干涸的魚花塘被其中新建的塘基分隔成了更小的坑,外圍則是一圈高大的圍牆,圍牆內一片忙碌景象。干活的全是朱氏子弟,有的人在向坑中倒水和石灰,生石灰與水產生的熱量使得土壤維持著一定的溫度;有的人向已經成熟的坑中倒入人和牲畜的尿液、蠶砂之類的污穢之物,靜靜等待收獲之期的到來;還有的人正在從老坑中挖出成熟的泥土與草木灰混合後送往加工房。

如果有同時期的歐洲軍火商見到這番場景,一定會驚訝於在遙遠的東方竟然也有人學會了法國人發明的「硝田制硝法」。硝田制硝法最早的記載出現在14世紀,到了15世紀中葉的歐洲已經蔚然大觀,成為歐洲最重要的硝酸鉀來源,不僅使歐洲人獲得硝酸鉀不再依賴於硝礦石,更是大大提高了硝酸鉀的純度。

此種「硝田法」,究其原理,其實就是將廁所豬圈土牆上凝結出來硝酸鉀的現象加以總結之後大規模的復刻深層環境進行批量生產。

這種技術並不復雜,但是在中國卻並未發展起來,原因無它,它會占用大量的農家肥。相較於畜牧業發達的歐洲農業來說,中國傳統農業種植業高度發達,占用了幾乎全部的可耕地,使得牲畜養殖率極低。這種需要大量牲畜肥料的硝田自然也發展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