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節 京師(五)(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06 字 2023-02-25

「不必拿問,你且派人看護著他,且看他去哪里,見了什么人,說了什么話。有了准信來報。」

「是,微臣這就派人去!」吳孟明只覺得「天意難測」,實在想不出這福建來的小小官兒到底哪里引起了皇帝的興趣,居然享受到了部院督撫大臣的待遇。

「還有王業浩……」

「微臣在他身邊有安排。」

崇禎點了點頭:「讓輯事人暗中查問,他和那個周樂之之間是何關系。」

「是!」吳孟明等了片刻,見皇帝並無新的吩咐,退了幾步,預備著出去,卻又被皇帝叫住了。

「德隆錢庄,如今的生意還好么?」

吳孟明吃了一驚,這德隆錢庄在京師算不上什么大錢庄大字號,比起山西老財的「山西屋子」名氣要小很多。但是這家錢庄有髡賊有勾連卻是京里盡人皆知的事情。因為從一開始,德隆便主打的廣東方面的銀錢匯兌。

京師到兩廣,千里迢迢。對於一些見識淺薄的人來說,「廣里」就和「蠻夷」差不多意思了。但是廣東籍貫的商人、官員在京師的並不少,銀錢的往來頗為頻繁。

過去因為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往無論是京師往廣東,還是廣東往京師,匯款的貼水都非常高。一兩銀子匯到廣州,貼水是江南的五六倍乃至十多倍。匯款的時間也很漫長,廣東籍縉紳和商人都感不便。

德隆在京師開業之後,兩廣方向的匯兌幾乎立刻開辟了一個新局面,它家的匯款不但數額不限,手續費用低廉,最令傳統業界望塵莫及的其卻是匯兌速度。往廣州-京師的匯款,最快的「電匯」只需要三天就能到達。這種速度,莫說過去沒有人做得到,便是朝廷的八百里加急的塘報也做不到。更難得的是,它家還有費用更低的「信匯」,十天也能匯到。

這樣的速度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認知,從廣州到京師,遇到緊急公事,提塘官星夜趕路,從廣州到京師最少也需要九天。也錢財交割更是清晰明了,沒用多久,便徹底壟斷了京師-廣州之間的銀錢匯兌。不但兩廣籍貫的縉紳商人們對其大加贊譽,也吸引了許多北方的商人以此為資金渠道南下廣東經商。那些已經嗅出船只漏水的碩鼠們也通過德隆把他們貪墨盤剝來得銀子,源源不斷的往南方匯送,用來營建新的安樂窩。

此種南北匯兌後來又擴展到兩京之間,很快匯兌便成了德隆最大的業務,這種南北匯兌即使是兩廣失陷之後也照舊進行,只是出於「撒把土迷人眼」的套路,把電匯給停了。但是兩廣和京師之間的「信匯」一支都是通得,時間也延長到一個月,理由自然是戰事的關系。

對德隆的冷大掌櫃是不是有「通髡」,人人心里都清楚,但是又各自心照不宣。畢竟這條渠道誰願意把它堵上呢?更別說這冷大掌櫃在京師商界里也是以「靠山硬」著稱的人物,不但有兩廣的官員,還有宮中的大太監。所以這廣州失陷快兩年了,期間冀圖富貴告發德隆「通髡」的人也頗有幾個,全都不明不白的「畢命」了。吳孟明自然不願意來趟渾水。

現在皇帝突然動問此事,吳孟明腦子里飛快的轉過許多念頭,莫非有什么人直接對皇上說了什么?還有……

事關重大,他不敢輕易回答,當下只順著皇帝的問話答道:「此事微臣並不知曉。他原是一家錢庄,生意好壞,原在外面是看不出來的。待微臣回去細查。」

崇禎死死的盯著吳孟明半響,看的他背嵴冒冷汗,良久他才壓低了聲音,用兩人之間才能勉強聽清的聲音說道:「此事要機密!朕聽聞中官中有人與此錢庄有干系。你去查了來回――這件事你不必知會東廠,秘辦。」

聽到這里吳孟明已是兩腿顫抖,感覺一下子就站到了懸崖邊,只要應對失誤,罷官治罪都是輕的,搞不好小命都保不住。

吳孟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來的,又是如何回得衙門。他回到自己的簽押房內,其他差事都好說,唯獨這調查錢庄的事情,太過棘手。

德隆錢庄的事情吳孟明略知一二:這冷掌櫃是廣東過來的,原本在京師就是個「雛兒」。不知道找了誰的門路鑽營了宮里鍾鼓司掌印楊公公,就此在京師站住了腳跟。也因為楊公公的關系,宮里不少大太監都把銀子存在這家錢庄。

要查辦德隆或者冷凝雲都不是難事,但是臨走之前皇帝的那句「不必知會東廠」才是最可怕的。

東廠是皇帝的「家奴」,督主曹化淳作為皇帝最寵信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東廠提督,參與皇帝的機密最多。吳孟明雖亦是皇帝倚重的近臣,照樣要仰他的鼻息。此刻皇帝卻要他「秘辦」,顯然對曹化淳已經起了不信任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