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五十八章 陳詞(二合一)(1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2252 字 2020-12-19

冬十月的朝儀。

對於在京的一千三百余名京官而言,不過是普通的一日。

但昨日皇城的大火,卻令今日的朝儀有些不同。

聳立在午門廣場上,眾官員們可以看見不遠處殿宇,幾處寥寥升起的黑煙,鼻間可嗅到木料焦味。

待得知天子,太後,皇後無恙後,百官們揪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一些。

但在場不少官員們也是擔心天子是否因大火的影響,不會出現在今日朝儀上,如此就讓精心策劃多日的准備,功虧一簣。

糾察禮儀的御史還沒到。

官員們也不願在午門的朝房里等候,天子雖說無恙,但遇到大火這事,他們還是要表示出臣子的關心。

手持朝笏,腰掛牙牌的官員於廣場上雲集。

「這宮殿遭祝融之劫,幸虧不比嘉靖年間的天火。當時三殿盡焚,延燒奉天門、左右順門、午門外左右廊。這一次可以說仰仗陛下,太後洪福,沒有釀就如此大火。」

「聽聞當年世廟降旨將重修三大殿的費用攤派至各省,朝廷耗銀一千多萬兩,方才修好了這三殿。這一次若真再燒了三大殿,這錢要從何而來?所以說這次是不幸中之萬幸了。」

一名官員聲音高了幾度道:「就算不燒朝廷也沒是錢,黃河剛了大水,昨日傳聞蘇,松又了水災,而戶部又不是沒錢,卻將這錢挪至他用。」

立即一名官員將話扯開:「眼下自是太後萬壽要緊,至於修建壽宮也不算作他用,這是關乎國運之大事。再說陛下仁德,已是停了興建離宮。」

眾人打著哈哈,一人道:「聽聞天子,太後都向太廟祈福,這也是心念天下蒼生啊。」

聽著這些官員議論,於慎行,王家屏等人則是冷眼旁觀。

他們看得清楚,但凡是官員總是把奉承人的話,說得不像是奉承人的話,把膈應人的話,說得不像膈應人的話。

官員們都將怒而不敢形於色之事,托在不敢言而虛言之詞中。說了沒有意義的話,官員們都不會說,這倒不似哪些慷慨激昂,言談無忌的士子們,在酒樓茶樓上大方闕詞。

身為官員都知道混到今日有多么不容易,身在官場一定要謹言慎行,以免禍從口出。

於慎行一聲不吭,張家屏朝他點了點頭,然後道:「事到臨頭,不要想得太多。」

於慎行綳緊的神情稍稍松了些,向王家屏點了點頭。

就在這時三位輔臣已是到了。

景陽鍾悠悠地響起,眾官員們立即停止了交談,肅然在午門前列隊。

天邊蒼雲卷動,乍看晴朗的天氣,似馬上風雨欲來。

鐵鎖一落,詔獄大牢的牢門打開。

陽光傾瀉入詔獄的甬道中。

林淺淺站在獄門前看著深深向地底而去甬道,心想都說這詔獄不見天日,果真一點不錯。

一名錦衣衛給林淺淺打了火把討好向她言道:「督工都已交待過了,讓你與狀元公好好說話,到時不會有人來催促。」

林淺淺點了點頭,想起陳濟川提的規矩,從荷包里拿出點碎銀子,動作生疏地塞給對方:「有勞大哥了。」

這名錦衣衛猶豫了下,還是將錢收下,然後打著火把在前引路。

林淺淺走在昏暗的甬道里,整顆心都提了起來,但想到林延潮就在詔獄中,當下也顧不得了,腳步緊緊地跟上。

中極殿里。

在上朝前,天子都會在此先歇息片刻。飛雲輦也是停在一旁。

殿內太監宮女都是垂手侍立,大氣也不敢出,生怕打攪了皇帝。

昨夜皇城大火。天子雖沒有受驚,但總是耽誤了休息,到了快天明這才合眼片刻。

這一日朝儀,天子還是精神不濟。但一會大臣還要向天子問安,故而天子不願讓百官看到他疲憊的樣子。

宮女給他端來的參茶。

天子嫌棄參茶的味太重,喝了口即想吐掉,但心想一會還有許多事,於是就強忍著喝下。

然後天子坐在御座上閉目養神。

這時張鯨來了,他本是步伐匆匆,待見到天子在休息,立即改躡手躡腳來至御座的階下。

哪知還沒近前,天子就閉著眼睛道:「是張鯨來了嗎?」

張鯨討好地笑道:「萬歲爺真是聖耳,奴才這點聲音都是瞞不過你。」

天子睜眼道:「你的腳步聲,朕還聽不出來。」

張鯨諂笑了幾聲,然後遞上一封公文。

太監將公文轉交至天子手中。天子看了幾眼道:「可察到何人在背後主使?」

張鯨說了幾個名字,天子冷笑道:「這些人官不過是翰林,員外郎,竟能號召朝臣?」

張鯨垂頭道:「奴才會繼續查,不過陛下是不是以龍體有恙之名,先不去皇極門。」

天子擺了擺手道:「不,朕倒要看看這出好戲,立即擺駕。」

說完天子從御座上起身,坐到飛雲輦上。

此刻文武大臣魚貫從午門左右掖門,經漢白玉金水橋進入皇極門前。

五百余名官員依著一至九品的朝牌,分列至皇門之前。

官員們垂下頭屏息靜氣。

此刻靜鞭三響,韶樂一起,天子御駕來至皇極門升座。

三輔臣率百官向天子行禮後,然後問安。

眾大臣們看去,天子雖容色有些疲倦,但精神還算可以。

昨夜是太監宮女為了排演太後大壽燃放焰火,令紫禁城失火。眼下既已將人處置,眾官員們也不好就此事繼續追查下去。

但是就在這時一名官員突然從班列出班,來至御道旁向皇帝跪下,朗聲奏道:「陛下,皇城失火並非沒有來由,此乃上天給予陛下之警示,警示陛下在位若不修德政,將來必遭天怒人怨。」

此言一出,百官嘩然,天子也是看過不少大臣的彈劾奏章。

明朝官員上諫,一貫以言辭激烈,誇張而著稱。當然文官們自有一套說辭,稱奏章里言辭不激烈誇張,不足以打動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