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1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662 字 2020-12-19

聽聞是苞谷,這令林延潮來了興趣。

林延潮知道後世有人用苞谷來稱呼玉米。

林延潮心底打著鼓,探身問道:「此物從何而來?」

徐貞明回道:「是下官一位同鄉在陝西任官時,聽說下官在尋屯墾旱田之道,故而推薦此物給下官的。」

林延潮有些沒底,這恐怕就不對了。

玉米是產自美洲的,要進入中國,也唯有緬甸至廣西,或東南沿海,怎么能是從陝西而來。

徐貞明見林延潮露出疑惑之色,當即道:「部堂大人明鑒,此苞谷確實乃耐旱之物,此物花開於頂,實結於節,實乃是異谷。」

林延潮一聽倒是有幾分相似玉米的樣子,於是道:「仔細說來。」

徐貞明詳細道:「此物苗葉如荔林而肥短,末有移如稻而非實,實如塔,如桐子大,生節間,花垂紅絨在塔末,長五六寸,三月種,八月收。」

林延潮聞言大喜,當下拍腿,這正是玉米的樣子。

此舉卻是將徐貞明嚇了一跳。

徐貞明不知林延潮為何如此高興,因為林延潮當初以為玉米是從海路傳入中國,所以讓人往東南沿海去找,但沒有料到玉米卻是最早在陝西傳入的,一開始錯了方向,幸虧有徐貞明誤打誤撞,蒙對了。

至於原因如何,林延潮自也不去考究而是向徐貞明問道:「此物確實乃番物嗎?」

徐貞明道:「確實如此,但如何傳入實已無法考究。」

「無妨。說說此物可否大規模在京畿屯墾,用來備荒?」

徐貞明道:「下官不敢保證,不過已是請了當地老農到京。下官覺得大約十有七八,可以試一試。」

林延潮心想,這還有什么好懷疑的,玉米雖不如番薯耐旱,但是番薯的缺點是,只能當作雜糧,不能當作主糧,當然備荒是沒有問題。但玉米不同,玉米是可以拿來當作主糧的。

尋到了玉米,徐貞明本該高興才是。

但林延潮見徐貞明一臉憂色,徐貞明道:「部堂大人,自下官再任屯田御史,可謂是戴罪立功。戶部那邊屢次催促,要我責效,但屯田之事,一歲一秋方才一收成,哪里是旦夕之間可以辦到呢?」

「下官擔心若是明年拿不出像樣的政績,怕無法向皇上交代,所以在下官任內最後的關頭,下官沒有功夫再將玉米拿來試種,而是打算立即推廣栽種。此事甚冒風險,下官遲遲不敢作決定,故而今日來請教部堂大人,該不該下這決心?」

林延潮看著徐貞明道:「孺東兄,你方才說此事的把握只有十之七八。」

徐貞明一臉慚愧道:「不敢欺瞞部堂大人,確實只有這么多。下官不敢多說,也不敢少說,若是大規模屯種要當風險,此事懇請部堂大人明鑒。」

林延潮點點頭,這徐貞明還真是一個謹慎的人。

林延潮佯裝出再三慎重的樣子,然後道:「本官以為這點風險值得去冒,只要有利於百姓有利於國家社稷的事,別說十之七八,就是十之四五,也當去辦。」

徐貞明聞言驚喜道:「部堂大人願意……願意支持下官。」

林延潮點點頭道:「你是林某保薦的,而林某信得過孺東兄。」

徐貞明聞言眼眶紅了,當即站起身來向林延潮長長一揖然後道:「多謝部堂大人的信任,大人的大恩大德,下官不知如何報答才是。」

林延潮離椅扶起徐貞明道:「孺東兄,言重了,這屯田御史的事吃力不討好,之前興修水利,得罪了勛戚權宦,而今改治旱田卻是更不為人所理解。你能當此,殊不容易。」

林延潮這話說到徐貞明心底了。

徐貞明道:「下官也是知道,百官們不知道番薯,玉米之重要,當年秦漢時,百姓不喜麥子。麥子是夏商時傳入華夏的,當年董江都曾向漢武帝上書,言關中不種麥,提議將麥引至關中種植,此實有大功於社稷,但是後世的讀書人只知道他的經學。」

林延潮聞言感嘆道:「是啊,都說盛唐,但就算貞觀開元這等氣象,天下百姓也不過五六千萬,但到了宋後,雖未見盛世之詞,但天下戶數卻翻了一倍,為何如此?其中一因,在於引進了占稻。占稻耐旱,不擇地而生,實乃天降甘露於我華夏。」

徐貞明不住點點頭道:「正是,正是。」

林延潮道:「而到了眼下我朝在籍戶口加上隱匿,流民,百姓之數不亞於宋時,眼下各省雖有小災,但無大害,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