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1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793 字 2020-12-19

天子親自召見授官,意味著什么?

舒應龍很清楚,當今天子一直不滿意廷推之制,對於吏部推上來的官員,經常不選正推,而選陪推。

而這一次天子,其他廷推的官員都不見,而見了林延潮就意味天子對林延潮的支持。

九卿會推禮部右侍郎,林延潮列為正推,天子不僅圈用還在授官後,親自召對,可見天子到九卿,都是支持林延潮這一次升任侍郎,這背景相當的深厚。

就此而言,舒應龍臉色極不好看,但此刻唯有強作笑容:「少宗伯竟……竟有此恩遇,失……失敬。」

林延潮一臉謙虛的道:「司空之言,實不敢當!」

當下二人對揖錯身而過。

林延潮走出長安左門,宮門之外即是長安街。

長安街上十分繁華,長安左門以南就是翰林院,吏部,禮部等衙門,這里是官員出入最多的地方。

林延潮突聽見報攤上有人大聲吆喝:「新出的皇明時報,山東道御史林執向上疏請改前輔張文忠改謚為文榮!」

林延潮聞言對陳濟川道:「買一份皇明日報來,我車上看。」

說完林延潮上了馬車,而陳濟川買了報紙後,從車簾里遞了進去。

隨後展明驅車回府,而林延潮坐在顛簸的馬車上,攤開皇明時報,但見這位言官是如此攻訐張璁的。

他指責張璁為在朝奸佞,為官不稱,不宜冒上謚,要將其謚號改為下謚。

要知道文官謚『文』字是上謚,非大臣不可輕授。

至於榮,寵祿光大為榮,言下之意就是靠巴結人上位的。

奏章里還拿出佐證,當年世宗時候的吏部尚書汪鋐,依靠著巴結張璁才擔上的吏部天官,最後得到的謚號是榮和。

至於將張璁降謚為文榮,已是很給他面子了。

奏章下還附著一篇社論。

社論代表了皇明時候的意見,那就是抨擊張璁,看到這里林延潮將報紙卷起。

自己這才一提張璁,這么快就有人攻訐,這雖沒有出乎他的意料,但著實來得有些快。

這算是給自己履新一個警告嗎?

想到這里,林延潮一挑車簾,但見長安街上依舊車馬如織,繁華非常,而京城里的雪已是越下越大,前路變得有些撲朔迷離

次日上衙到任,也是費了一番功夫。

朝服,公服自任命以下,林府也是趕著定制好了。

現在整個明朝的士大夫,官員階層,早沒有了剛開國時儉朴習氣,朝堂上遍布奢侈享受之風。張居正當輔時帶頭如此,每日必易一衣,其衣必鮮美耀目。

當然以時人的觀點,張居正本來就長得很帥。

不過在林延潮看來,張居正是張居正,在以天下為己任這方面,學他就好了,至於臭美就不必了。萬一被哪位公主看上了,也是一件煩惱的事。

林延潮公服,朝服只是各定做了兩套而已,即是如此就已用去十幾兩銀子。

即便林延潮位列三品,這筆支出也是不小。

他剛為修撰是,月俸是八石,但這月俸八石明面上,實際到手一石米,二兩多銀子,以及布絹,其余就是柴薪皂銀四兩,直堂銀不等。

後來外放歸德,地方官有羨余錢,正俸就看不上了。

現在他為正三品後,月俸三十五石祿米。

實際到手,米十二石,銀十五兩,此外折絹折布,還有寶鈔兩千七百六十貫。

在此林延潮很想吐糟,一條鞭法都實行有段日子,民間都統一繳銀了,為什么官員仍是本色折色一起放呢?

還有這寶鈔,是拿來擦屁股的嗎?

當然官員最大好處就是免役免賦。

正三品官,能差役優免二十丁,也就是二十個成年男子免役,另免去稅糧二十石。

這規矩到了萬歷十四年,也是去年,免去稅糧,更近一步改為免田賦,甚至額度大幅提升。

正三品京官可以免去六百七十畝的田租。

如申時行這樣正一品,可以免去一千畝。

申時行當時這舉措,如同默認官員免田賦,一邊確保了張居正實行嚴格的清丈田畝的成果,自己也緩解了官紳階層的反對之聲。

朝廷想著,反正官紳也是通過各等手段避稅,與其這錢收不上來,倒不如給你。

沒錯,此舉之後,朝廷壓力消解了,卻導致民間官紳並田更加有恃無恐!

免賦免役外,就是皂隸銀,這錢兵部支給,若官員不願用皂隸,兵部也會照付,一名差役一個月是一兩役錢。

正三品官員可用十名皂隸,十人也就是十兩。

所以眼下林延潮到手是,米十二石,銀二十五兩,絹布數匹,還有可以忽略不計的寶鈔。

訂做兩套官服,甚至按照現在正三品大員的官俸而言,甚至隨隨便便的事。

所以大明官員依靠正俸過日子,養一個人還行,要想養一大家子只能如海瑞那樣,吃個二兩肉都要上皇明時報的頭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