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2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739 字 2020-12-19

幾位學生以為林延潮要交待他們什么要事,至少也是讀書用功上。聽他如此說都是有些意外,然後一並稱是。

徐火勃則道:老師,我想隨你回鄉。

徐火勃此言一出,一旁袁可立等人都是道:惟起,你不在京再用功三年嗎

徐火勃苦笑道:論天資悟性,我不如幾位同門多了,也唯有跟在老師身邊才能學到一些。

林延潮點頭道:也好。

這時孫承宗,郭正域,袁宗道三人來了。

恩師三人一並參見。

一見面郭正域忍不住道:先生這一回鄉,就不回京了嗎

郭正域這么說,眾人都是豎起耳朵,都想知道林延潮的答案。

林延潮答道:辭官之事,豈是兒戲。

先生是我等的主心骨,先生還鄉朝堂上變法之事,就無人主張了。郭正域道。

袁宗道也道:恩師,朝堂上不能沒有你主持。

林延潮沒有直接回答,看向孫承宗問道:稚繩你怎么看

孫承宗想了想道:學生也覺得可惜,學生以為恩師乃當今中流砥柱,你這一走,變法二字誰又能挑得起擔子

林延潮搖頭道:稚繩,你忘了當初何出光彈劾張鯨時,我與你說的一番話嗎

眾人看向了孫承宗,反觀郭正域臉色上有些不自然。

孫承宗道:恩師當時告誡我等,朝堂之事能為之則為之,不能為之專門汲引後人,衣缽相傳。

林延潮道:很好,你還記得。外面人不解我,有所議論,我無暇與他們分說。但你們卻不可不解。

你們今日的挽留,令我想起昔日為官時,數度往張江陵府上

說到這里,眾人都神色一動,林延潮在朝堂上有小江陵之稱。當然這一句話最早是從林延潮鄉試座師王世貞口中傳開的,但後來林延潮與張居正關系處的很糟,曾兩度被貶,也沒有人將二人聯系在一起。

但林延潮上書為張居正鳴冤後,二者都提倡變法,不少人不免拿他們作了一個比較。眾人認為在心胸狹隘,有仇必報這點上,二人倒是蠻像的。

林延潮道:你們也知道當年我與張江陵不睦,但論以天下為己任這幾個字,當朝諸公無一人可及張江陵也。我常言修齊治平,但在治平之志上是遠遠不如。當年張江陵重病,我曾去他府上時王篆等人授意我勸張江陵不可稱病致仕,但我反勸他激流勇退,學蕭何以全身後,可惜張江陵沒有聽。

說到這里,郭正域他們不由臉上一紅,王篆等人不肯張居正走,是因為一身榮華富貴都系於張居正身上,張居正退了他們怎么辦。

眼下林延潮退了,他們來問林延潮什么時候回京當然說是為了變法事功之事挽留一下老師,但往深一步說,誰又沒有私心呢

林延潮看了幾個學生一眼,他們都是下意識的目光閃躲。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兩年後,張江陵已是病入膏肓,命不久矣,我又去了他的府上,仍是勸他引退。

說到這里,林延潮緬懷起當時在張居正病榻前的一番話,不知為何突生了許多感傷。

林延潮平復了一下情緒道:其實陛下當時早對張文忠嫌隙已深,但陛下尚不知覺,而張江陵心底念茲在茲也是他的新政之事,為官者忠於家國天下者當如張江陵也

說到這里,林延潮又停頓了一陣道:在病榻前,我用了王陽明與薛中離的一番話,為政之事恰如除草修花,要培花就要除草,但若將草除得一個不剩,那就是有動於氣,有累於心了。

這話當時沒有說完,往深里說譬如變法,人心效順,天下思變,順而為之,事事皆是集義而生,而為了變法之事變法,盡管存著民為國之心,卻事事都義襲而取。

周茂叔周敦頤不除窗邊草,旁人問起,他答說與自家意思一般。試想周茂叔即是天下,而我等即是旁人。旁人縱是好心,代其勞而去草,然而周茂叔雖為聖賢,也是不喜的。

眾人聽了都是深有感觸,思索著話中的意思。

袁可立問道:老師,這么說張江陵當初的新政豈非是義襲而取

林延潮道:不可一概論之,張江陵之新政,譽之也有,謗之亦有。然而張江陵不激流勇退,是擔心人走茶涼,人亡政息,十年變法之心血毀於一旦,故而一身當之,不計身後,此等氣魄吾等不如也。

說到這里,林延潮看向在場所有人的,失笑道:然而然而我有人走茶涼之憂嗎

恩師。

先生。

拜托諸公了。此刻林延潮袖袍一甩,長揖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