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錦還鄉(1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2771 字 2020-12-19

聽了王士琦的話,林延潮點點頭,雖不是自己心底理想的辦法,但是已經很接近。還是那句話辦法總比困難多了,其實很多辦法不用自己這個現代人提,古人自己就自然而然想到了,很多時候,大家的見識都是困於制度,或者是人為想出的困難。

比如兩淮鹽法,林延潮提出的綱運法,就是萬歷四十五年時袁世振提出的。林延潮主要借這個辦法,籠絡梅家,以及兩淮的鹽商,用以支持自己復官。

至於王士琦的辦法,只要不是太離譜,自己都會贊成,因為他的目的就是開海,然後用此打造自己的政治同盟,且凝聚自己的鄉黨。至於日後如何,自己再親力親為就是。

所以林延潮當即起身,面上當然是萬分欽佩地道:「世兄所言極是。」

王宗沐老成持重一些,則是推脫道:「犬子此乃書生之見讓老弟見笑了,不可當真,不可當真。」

林延潮看了王宗沐一眼,心想王士琦提出的辦法,未必沒有王宗沐的想法在其中。

林延潮道:「細節上還可以商榷,但沿著此道去做,將來是可以利國利民。老先生,晚生現在是在野之身,但卻知道位卑不敢忘國的道理。」

王宗沐聽了林延潮之言神色一動,看了王士琦一眼卻見他有幾分按捺不住,心想或許將來我王家在朝堂上東山再起就著落在此人身上。

「誒,老弟你這不是位卑不敢忘國,而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王宗沐當即道,「這樣吧,若是老弟真能為開海尋出一條可行的法子,老夫雖說告老多年,但在同鄉間有些薄面,朝堂上也有些故舊屬僚,卻也可以為老弟奔走一二的。」

林延潮聞言大喜,當即稱謝。

如此林延潮在王家如此小住了幾日,同時王宗沐也將林延潮介紹給台州籍的官員,與地方官。

林延潮現在雖說辭官,但隨時可以召還朝廷,甚至還可以一步拜相。而且對方如此年輕,在內閣里熬上幾年,擔任首輔也是很有可能。

此外更不用說他的三元名聲。

所以林延潮雖沒有提及自己主張開海的事,但台州官員上下都是隆重接待。

不過見面時王宗沐也會試探官員對於開海之事的意見,不少官員雖是覺得高層的壓力,以及實施起來困難重重,但都覺得是可以支持的。

這讓林延潮感覺自己這一趟來到台州實在是不虛此行。

終於林延潮到了離開台州返鄉的時候,王宗沐親自送林延潮離城。

林延潮與家人,學生乘船過江山縣,再從江山縣至青湖舍舟就陸,走仙霞古道返鄉。

走在道上已是臨近年節,這條古道本就是艱難,又兼市斷斷續續的下雪極不好走。雖說在江山,林延潮雇佣了不少挑擔人,但行路上還是有些艱難。

第一日冒雪行路,越山坑嶺到了嶺下借宿。

到了次日兩名轎夫挑夫夜里害病無法前行,於是林延潮給了二人銀子遣散後,自己也舍了轎子,讓妻兒坐在里面,親自在古道上跋涉。

從這里登山有兩條路,一條路從丹楓嶺行,這是大道卻遠,一條路從白花岩走,道雖小卻近。

眾人走了大道,但即便如此仍不好走。

山間寒風呼嘯,割在臉上生疼,林延潮稍稍站定,放眼望去山嶺下已是白雪茫茫,而遠峰則籠於雲霧之下。

上一世年輕時,氣也不喘的走這么多路也不是問題。

但這一世得了文弱書生的毛病,平日里多走一些路就有轎子馬車代步,卻是令自己有些懶散了。

林延潮穿著蓑衣斗笠跋涉在盤山古道上,拒絕了展明,陳濟川的攙扶,一路與徐光啟,徐火勃他們邊走邊聊,偶爾的時候也不說話,一個人走在道上靜靜地沉思。

人在疲倦時,反而有的時候思維格外的清晰,天馬行空不著痕跡,

真的累了,林延潮就立在山石上歇息,放目回覽來時之路,盤恆在山嶺的仙霞關口,及遠方的山河。

真如雄關漫道真如鐵,如今邁步從頭越所言,這一番艱難的跋涉也是一等對自己的錘煉。

如此到了午後,林延潮與學生們簡單吃了一些繼續行路,雪下得更大,一邊走一邊抖去蓑衣上的積雪。

行路艱難,改革變法也是艱難,但沒有來由人在道上,四面都是荒郊野嶺,無處容身,就算天上是下刀子也是要硬著頭皮走下去的。

十年前自己出此路而赴京,十年後自己走這條路回鄉,一來一去,自己已非當初那個出閩的少年,而十年後天下又因自己改變了多少。

難道如這古道,千百年後仍是如此,卻不見千百年前的人,或許人過之後定留有足印吧。

邊想邊走,林延潮繼續邁步前行,終於邁過最艱難的主峰,到了下山時,古道卻仍有一番艱險,所幸快到嶺下道旁有一處山村可以歇身。

山村小地沒有什么吃食,只有本地人稱作的銅鑼糕幾籠,眾人當即狼吞虎咽地吃了,然後在村里借宿了一晚。

數日後抵浦城,然後林延潮即前往城東一處宅院。

宅院上寫於府二字,門庭冷清,但顯然曾經繁華過。當年林延潮進京趕考時,就在浦城他在濂江書院的同窗於輕舟的家里小住過兩日。

林延潮遞了帖子通了姓名,門子大吃了一驚當即道:「真的是狀元公老爺當年的同窗你沒有騙我」

林延潮失笑道:「狀元又如何我又為何要騙你」

這名門子立即飛奔入內通稟,片刻後一名身穿孝衣,腰系麻繩的年輕人匆忙迎了出來一見林延潮即是拜倒。

林延潮見此吃驚道:「怎么於兄他仙去了」

那年輕人哭著道:「回稟世伯,家父三年任縣學訓導後,身子一直甚好,半載前害了急病就故去了。」

林延潮長嘆一聲,當即入廳拜了於輕舟的神主。

此刻他不由想起當年同窗種種往昔之事,他與於輕舟交情一向甚好,但這一番回來故人卻少去了一個了。

林延潮心底不舒服,等到於輕舟的兒子說話,二人才至偏廳坐下。然後林延潮開口問道:「賢侄叫什么名字進學了沒有」

對方答道:「小侄名叫滄江,去年方才進學尚未取字。」

林延潮微微訝異然後道:「貴庚幾何」

「將十五。」

林延潮贊許地點點頭又問了幾句,覺得對方談吐清晰,思路敏捷更是滿意然後問道:「我此來里府看門庭有些冷清,不知家中是否有難處」

說到這里於滄江,想起於輕舟過世後,教諭同窗的白眼,親戚之間的世態炎涼。

想到這里於滄江反而道:「不瞞世伯,確實不如當初,但所幸家里還有幾畝薄田,小侄身為生員可以免役,加之縣學里又按時給廩米,所以日子還算過的。」

林延潮當即對陳濟川點點頭,陳濟川出外後,又入內捧了一封銀子來。

林延潮道:「我與你父親當年在書院讀書時,大家同一寢室,抵足而眠談古論今,好不快意。這里是五十兩銀子,還有幾件表禮本是贈予於兄,請小侄收下吧。」

於滄江當即起身道:「實不敢當,先父在時曾多次提及與世伯的交情,他說他雖卑微,但世伯平素肯與他都有書信往來,足見世伯是念舊情,看重與他這份同窗之誼,故而世伯官雖高,但他也不敢有任何相求的地方。眼下家父不在了,小侄若是替他授禮,豈非有違先之志。」

林延潮嘆了口氣,確實這么多年來於輕舟確實從未求過自己什么,如此的情誼。

林延潮見於滄江如此欣然道:「有子如此,於兄可以含笑九泉了。不過表禮還是收下吧。」

說到這里林延潮從袖子取一封自己的帖子交給對方道:「什么時候都可持貼來尋我,或是有什么難處也可求地方官員幫忙。」

於滄江聞言知道這封帖子對於他而言意味著什么,這比那五十兩銀子更貴重不知幾何。

於滄江深吸一口氣,目中泛淚當即道:「小侄謝過世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