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為(1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2236 字 2020-12-19

作為一名科臣,一旦進入六科,必須先從給事中任起,這是從七品銜。

明朝的給事中與御史一樣,都是從地方富有能力的知縣,推官中選拔。

雖說到京任給事中後,官位反下降一級,但他們無不彈冠相慶。

擔任數年給事後,他們為升任右給事,然後是左給事,但是左右給事也不過正七品。

又過了數年,機緣好的可以升為都給事中,身為都給事中,那么即便是堂堂尚書也必須向他買賬了。

吏科都給事中更是不同,六部以吏部為尊,六科也以吏科為。

吏科都給事中一直是台垣領袖,當年夏言為吏科都給事中時能與輔張璁對罵二不落下風。

因此聽聞鍾羽毛正升任吏科都給事中的消息,林延潮倒是有些意外。

6光祖雖說近來風評不是太好,但辦事效率倒是很高,這才擔任吏部尚書沒幾天,即兌現了諾言。

這讓林延潮心底很是受用。

但是自己這一次支持6光祖的事,也必然被許國所知。

許國未必與自己干休啊。

但事情既是辦了,林延潮就想好了此事的後果。

此舉短期看起來很有好處,但長期而言卻得罪了許國,萬一許國成為輔,林延潮以後就沒有好果子吃了。

但是……小小御史都敢拿快退休的申時行刷聲望,自己又有什么不敢呢?將軍趕路不追兔,如果這也不敢,那也不敢,如何能放手辦自己的事。

這一日正是林延潮從禮科畫名。

每月朔望各部尚書必須前往六科畫名,堂堂尚書必須向都給事中行禮方可。

本來吏部尚書也要向吏科都事中作揖,一直高拱任吏部尚書後廢除了這一個規矩。

這一日林延潮到禮科照例畫名,哪知這一次禮科都給事中胡汝寧竟破例從簾內步出迎向林延潮,並且還是滿臉笑容。

林延潮微微愕然,以往不是這個規矩啊。

胡汝寧笑著:「大宗伯親來一趟,實在是勞動,以後畫名這等小事,大宗伯只要差遣左右侍郎來即可。」

林延潮見胡汝寧如此,淡淡地道:「朝廷規矩如此,不可因林某而廢啊!」

「大宗伯哪里的話,你豈可與其他部臣相當呢?」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胡都諫有什么話不妨直言。」

胡汝寧斂去笑容道:「大宗伯,那下官直言了,這一次有人彈劾元輔庇護吏科楊都諫與我。楊都諫已不安而去,現在下官也是惴惴不安啊。」

林延潮心底早已料到,於是道:「些許議論,胡都諫不必放在心底。」

胡汝寧又近了一步道:「大宗伯,當年饒伸彈劾元輔,言萬歷十六年那次北場鄉試,他有私於其婿,當時是胡某主持公道出面彈劾饒伸,然而卻因此得罪於人,京中流傳的飛語竟把胡某列為八犬之一。甚至編了歌謠說,若要世道昌,除去三羊和八犬。」

林延潮看了胡汝寧一眼,時論是有雲,這三羊八犬都是時相的入幕之賓。

這話雖說得過分,但林延潮也覺得蠻對的。

林延潮裝作憤慨地道:「京中流言不知從何而出的,難道依於廟堂政府的就是小人,反對廟堂政府的就是君子嗎?以此劃分君子,小人,以辨清濁,本部堂看來是有人別有居心啊!」

胡汝寧當即感動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宗伯啊!這話真是說到胡某心底去了,元輔對胡某有知遇之恩,元輔無辜受劾,若胡某不站出來秉公直言說幾句話,胡某還是人嗎?哪知卻被人劃作八犬,這一次將楊都諫與胡某一並彈劾,分明就是看在元輔馬上就要致休,其意不僅是不利於元輔,還要將親近元輔的官員都一並趕出朝堂去啊。大宗伯現在胡某也唯有以你馬是瞻了。」

林延潮聞言聽出胡汝寧的弦外之音,他的意思是大家都在一條船上,而且讓自己接受申時行離去後的政治資源。

但林延潮沒有說話。

胡汝寧道:「新任大冢宰與胡某素無往來,聽聞有苛厲擅權之名,若大宗伯不替胡某說話,胡某只能厚著臉皮上門去求他了。」

林延潮道:「胡給諫不必說了,此事本部堂必替你周旋。」

胡汝寧聞言大喜向林延潮謝過,親自將林延潮送出六科廊房。胡汝寧此舉恐怕是第一個親自將吏部尚書送出門的禮科科臣吧。

林延潮當然知道禮下於人必有所求的道理。

他之所以答允胡汝寧一是看在申時行留下的政治資源,二是禮科都給事中可以制約自己,之前因申時行的關系,胡汝寧一直沒為難自己。現在若是換人,來一個與自己不睦的禮科都給事中,以後豈非事事就難辦了。

不過林延潮現在救不了胡汝寧,能救胡汝寧的唯有內閣。

但內閣那邊自己剛與許國失和,現在倒是不好前去。

不過林延潮想了想,打算回去托人給王家屏送了封信,讓他替自己維持胡汝寧就是。

從六科廊離去後,林延潮從長安右門出城,這外面就是京城最繁華的長安街。

林延潮沒有直接回府,而是換了便衣在長安街附近閑逛。

大街上百姓熙熙攘攘,人流絡繹不絕,林延潮的心境倒是輕松自在。

到了一間書肆買書的時候,林延潮正巧碰到了熟人。

這位熟人正是蕭良有。

蕭良有現在已是右春坊右諭德兼侍講學士,算是跨過了五品這道檻。按照正常而言,蕭良有初官是編修,按翰林院九年一升遷的規矩,他要二十七年方能升到侍講學士,就是林延潮也要十八年。

但蕭良有因主m修大明會典有功,憑此升了兩級,所以才能在為官第九個年頭就提拔為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