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准話(2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707 字 2020-12-19

所以朱元璋借鑒元朝滅亡的原因告誡子孫,秦以暴,也就是嚴法失天下,漢朝以寬濟之,故而坐穩了天下。但元朝以寬失天下,我當以嚴濟之。所以寬猛相濟在於適宜。

林延潮看到朱筆還劃了一段話『元以寬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寬』。

林延潮想起之前他與鄒元標爭論的『慎刑繁禮』,這慎刑二字也是元朝所主張的。

還有那句『有明治無善治』,什么叫明治善治,不就是說明治是施政太嚴嗎?討厭施政嚴厲的是什么人?小人!

「那么朕披太祖所言,林卿以為然否?」

林延潮道:「太祖英明睿斷,遠勝於千古帝王,臣拜讀之後,不勝敬佩。臣以為太祖所言『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一句極為妥帖。」

「如何道來?」

林延潮道:「寬猛相濟出自左傳,當時鄭國子產治國,他臨終前對繼任的太叔說,治國最善就是寬以待民,其次莫如猛。但寬猛如水火一般,火烈老百姓望而畏之,水弱老百姓則狎而玩之,故而寬難猛易。」

「聖人聞子產之言贊曰,政寬則百姓怠慢,怠慢應當糾之以猛,但太猛則百姓易被欺壓殘害,如此當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如此可為明政。」

「聖人與太祖所言寬猛相濟,就在於度,至於度字如何把握,斷自聖裁!」

林延潮說到這了,但覺得憑以往經驗天子必然聞此龍屁定是龍顏大悅。

但是今日天子卻笑了笑道:「聖裁?朕居深宮,外間民情事務,倒是難以周知啊。林卿說寬猛相濟,那么現在的時政當寬當猛?林卿細細稟來。」

林延潮想了想道:「回稟陛下,以臣一得之愚,當以寬為主,猛以濟之。太祖立國已垂兩百年,鄒元標之前所言明治無善治雖是妄言,但也有一二道理。太平時日已久,官紳待之太寬縱,百姓待之太嚴苛。」

「那這么說還是寬?下面官員奏上來,兩淮鹽政實行綱運法,朕問許閣老,許閣老說此乃你主張。朕有一個疑問,這綱運法如同代征,元朝稱之為買撲,石卿為戶部尚書時曾多次向朕陳詞,言此法易為趨利之徒所趁、罔上虐下、為害極大。此法便利鹽商極大啊,卿倡議此舉是否有私與鹽商?」

天子說完,林延潮心底一寒,原來如此,許國真是殺人不見血。

想起方才御批上所言『元以寬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寬』,朝廷把控鹽政就是猛,交給鹽商把控就是寬縱,小人才喜寬,鹽商就是小人。

你林延潮如此提議,是為鹽商說話嗎?

林延潮深知這個的問題回答不好,自己就危險了。當然林延潮就此事可以答出花來,將事情推卸開來,甚至倒打許國一耙。

但林延潮又想起陳矩方才要自己實話實說?陳矩的意思是什么?

瞬息之間,林延潮已是明白了。

天子看林延潮之表情,面上卻是很滿意,任爾再狡猾,但朕終於抓到你把柄了。

林延潮當即道:「啟稟陛下,臣有罪。」

「哦,何罪之有?」天子嗡著聲問道。

「徽州鹽商曾讓兩個子弟拜在臣的門下,同時鹽商還在保定送了臣一座田庄,但臣無私於鹽商。」

林延潮窺視天子表情,但見他沒有意外之神色,心道陳矩的話是真的,果真有人在背後捅了自己一刀,將此事告知天子,若非陳矩提點自己今日就交代了。陳矩是不會無的放矢地提起當年二十萬兩的事。

天子聞言氣笑道:「竟有此事?這還無私?那么天下哪個官員有私?」

林延潮不慌不忙地道:「回稟陛下,臣將鹽商的饋贈全數變賣,贈作書院,這有明賬可查,臣並沒有取分文私用。同時鹽商兩個子弟,臣以為他們才學不足為官,至今連生員都未考取。」

天子聞言果真神色稍緩。

而林延潮看天子臉色知道背後捅自己刀子的人並沒有說這些,而天子也知道自己在家鄉辦書院的事,當初他還從私囊里拿了錢贊助呢。

幸好自己防備著這一手,早早洗白了。

【.】 天子問道:「是嫌田庄不好嗎?為何拿去變賣?」

林延潮道:「田庄不過饋子孫,但書院卻能報答鄉鄰,為國舉賢。臣未將此事稟告陛下,是臣之罪,但是臣與鹽商無私。」

天子一擺手道:「這件事朕知道了,卿到底是不是分文不取,朕會派人去查。但朕對愛卿一直還是信任的,否則也不會召見相詢。」

林延潮道:「陛下所言極是,臣以為朝廷用人當賽馬而不相馬。官員若不放在事中歷練,不經考驗的官員如何用之。臣也願陛下能多多磨礪臣。」

天子點點頭道:「好一句賽馬而不相馬。朕以為官員之選拔當如此,對於東宮之擇立是否也應當如此。」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林延潮道:「臣愚昧,不知陛下所言。」

天子笑道:「林卿怎會不知,還記得朕當初在毓德宮與卿和幾位大學士說的話嗎?」

林延潮道:「陛下之言,臣字字句句都記在心底。」

天子點點頭道:「當時宮里就三位大學士還有林卿。現在申先生連上七疏請辭,王先生又回鄉了,若是兩位先生在,他們必會知道朕的心意。」

「但現在朕身邊唯有你與許先生。卿是禮部尚書,所以朕向你要一句准話!」

ps:明日有更。</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