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1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667 字 2020-12-19

乾清宮之內。

天子一面手撫著獅貓,一面讀殿試之卷,半響後淡淡地向陳矩道:「這一次殿試的題目,這幾位大臣還算擬得不錯。」

陳矩稟道:「回稟陛下,內臣也以為這中興二字擬得極為恰當。當年先帝在時,太倉一年歲入不過二百三十萬兩,而到了前年太倉歲入已達三百七十四萬兩,這期間不過二十年啊,由此可見,國力是一年強勝一年。」

「今日之景令臣想到了開元之時,那句『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實令人一下想到開元之盛啊!」

天子之前一直伸手撫著獅帽,臉上帶笑,聞陳矩之言慢慢坐直身子忽道:「開元中興後有安史之亂,然後盛唐的千秋功業毀於一旦。陳伴伴,你這是要提醒朕眼下天下雖稱太平,但不可馬放南山否?」

陳矩立即拜下道:「啟稟陛下,臣豈敢有此意,陛下聖明遠勝千古就算唐宗宋祖也不及,又何況唐明皇乎?」

天子倒是笑了笑道:「好啊,你與這殿試題目一樣都是頌中有諫,朕不會做李隆基,當然朕也明白這題目背後的文章。陳伴伴你的忠直朕是知道的,若朕下面的言官各個都似你這樣進言,國本之事也不會拖延至今仍沒有一個結果。所以對於你的諫言,朕心領了,平身吧!」

「陛下聖明!內臣謝過陛下恩典。」陳矩又磕了一個頭,才從地上起身。

天子皺眉道:「寧夏兵變並勾結火洛赤部,西南的楊應龍懷不臣之心,這幾人朕各個看似安祿山,若說是安史之亂,朕眼下正此擔心。其實朕最擔心還是東邊的倭國。」

「陛下……」陳矩欲言想了想又換了一等說辭,「邊患不過一時,只要選拔得力文武,制定戰守之策,定能御敵於國門之外。至於倭國朝廷自去年也已制定了種種應對之策了。」

天子道:「你說得有道理,朕之前准了林延潮所請在三百零四名正榜貢士之外,另取三百名副榜落第舉人,這也是收取天下士心的辦法。但是憑此仍不足以御外敵的辦法啊!這時候朕倒是想起了申先生,王先生啊。」

陳矩道:「陛下這一次廷推,廷臣們推舉了吏部尚書6光祖,吏部左侍郎羅萬化,禮部左侍郎陳於陛入閣。」

天子聞言忽道:「朕今日聽說新貢士入宮殿試沖撞了朝臣,結果6光祖欲指官吏呵退!眼下6光祖都是這么威風嗎?」

「而這一次朝臣上疏,王家屏封還了朕的聖旨。他與6光祖一貫交好,若二人沒有默契,王家屏如何敢一而再再而三地封還朕的旨意。」

「還有這一次朕讓廷推內閣大學士,這6光祖身為吏部尚書又怎么能把自己推上來呢?陳伴伴你說呢?」

陳矩道:「回稟陛下,內臣愚昧,但廷推之事官員們自有一套制度,考究資歷官位等等,至於廷選之官員,想必廷臣們也不過是循故事而已,倒不一定是6光祖自己的主意。」

「只是循故事嗎?」天子如此反問了一句,然後就沒有在陳矩面前再透露什么話了。

陳矩也不敢再說。

隨即天子批閱試卷,看後欣然道:「這一次貢士之中,卻有幾個有才華的,雖未必及得上當年的林延潮,孫承宗,但也是相去不遠了。」

「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又添得棟梁之才。」

天子笑了笑道:「文章寫得好,不一定是真才,還需好好歷練才能成棟梁。」

說完天子抽出一卷,淡淡地道:「就點此卷為頭名吧!望此人能給朕帶來個好兆頭。」

次日,皇極門開啟。

三百名進士魚貫入內,與百官們一並列於階下。

今日如此傳臚大典,一向不朝天子的照例沒有親臨。

但儀制依然隆重。

大明開科舉這么多年,所有傳臚之典都有規章制度可尋,身為禮部尚書的林延潮要做的也不過是按部就班而已。

韶樂之後,文武百官,貢士們都排列整齊。

百官貢士向皇極殿虛拜後即是站起身來,金鑾殿上趙志皋等四品以上大員著緋袍而立。

然後一名官員將金冊遞給林延潮後,他雙手捧冊走到丹陛前。

這一刻林延潮目光掃過丹陛下的官員士子,然後雙手攤開金冊高聲念道:「壬辰年三月十八日,禮部尚書臣林延潮於皇極門,奏為科舉事,會試天下舉人取中三百零四名,本年三月十五日殿試,合請趙志皋,6光祖,楊俊民等十人讀卷。」

說到這里,林延潮頓了頓,傳臚唱名向來是禮部尚書的事。會試被稱為禮部試,最後科考的結果,當然必須由禮部尚書在皇極門時向天子作一個匯報。

林延潮繼續念道:「其進士出身等第,恭依太祖高皇帝欽定資格,第一甲例取三名,第一名授從六品,第二三名,授正七品,賜進士及第。第二甲取五十七名,授從七品,賜進士出身。第三甲取兩百四十四名,授正八品,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