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1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682 字 2020-12-19

朝鮮平安北道,定州城。

光海君府邸。

自倭軍入侵後,朝鮮八道三京盡失,朝鮮國主打算渡江北附,但是此舉遭到不少大臣反對。於是朝鮮朝廷分朝為二,光海君成為王世子權攝國事,在南面主持抗倭之事,國主則是過江北附。

光海君一直駐扎在定州,之後明軍入朝,平壤大捷後,朝鮮國主也是來至定州。

正待二人准備復舊都時,明軍在碧蹄館小挫,又因軍糧不濟,李如松兵退四百里。

朝鮮國主見勢不妙於是又離開定州抵至嘉山郡,而光海君仍是坐鎮定州城。

國家危難之時,光海君一直留在朝鮮,於平安,江原兩道勞軍並操練兵馬,振作了民心軍心,現在朝鮮上下君臣皆視光海君為希望。

但光海君此刻也有不滿意的,比如他雖被授予王世子的身份,但一直不得明朝的承認。

因為光海君不是嫡長子,所以這。

光海君此刻身在屋子里喝酒,雙腿盤膝席地而坐,而左右兩名美貌的侍女正在給他揉肩搓背。

坐在他下的是領議政大臣柳成龍,二人對坐喝酒。

「碧蹄館後明軍已是膽寒,不敢再出兵擊倭,」柳成龍一口悶酒下肚後嘆道,「如此臣不知何時才能恢復三都呢?」

光海君道:「並非完全如此,我聽說李總兵之意,他言平壤之戰,碧蹄之戰,他皆出兵進攻,眼下也有再戰之意,只是經略讓他撤兵,他不得不曲意從之。」

「若是明廷執意求和,而不調遣援軍軍糧,以我朝鮮之武備實難抵御倭寇之大軍啊!」柳成龍無不擔心地道。

光海君道:「明朝之制向來是以文御武,若是宋經略一味求和,那么李總兵絕無施展的余地,那我們真的只有議和了。」

二人正在商議之時,外頭敲門聲傳來。

但見門扉一開,一名官員奉上一封書信道:「這是明廷京師官員變動,原經略宋應昌因攻克平壤戰功升任薊遼總督,加銜正二品兵部尚書!」

「那么新任經略是何人?」柳成龍焦急地問道。

「是原禮部尚書林延潮!他以禮部尚書銜出任經略之職!」

光海君柳成龍對視了一眼,不難看出彼此的震驚之意。

「怎么會有【.】如此變化?林三元怎么會出任經略?他能知兵事嗎?」

這名官員道:「我們從明廷內部探得的消息。林延潮因國本之事與明朝天子不和,故而轉而出京任經略之事。」

柳成龍向光海君道:「竟有此事,世子當年不是與林三元打過交道?」

光海君想起了以前與林延潮交往的經歷,當即道:「是啊,此事實是令我不願想起。」

「那么世子可知他是主和?還是主戰?」

光海君道:「我們一直有留意明朝的大臣,據當時出使明廷的金大人回報,稱這林三元可能會在十年內成為明廷宰相,所以我們對他的政見,特別是他對朝鮮的態度格外留意!」

「據說他的打算一直是主張對倭封貢之策!」

柳成龍聽了搖頭嘆道:「走了一個宋應昌,又來了一個林延潮,本以為他能夠救朝鮮免於倭寇之侵略,沒料到還是主和的。」

一旁的官員道:「據我們在明廷探查的消息,准確說是經吏部考功司員外郎顧憲成之口,林延潮有重開海貿之意,打破『片板不許下海』的祖訓,與倭國議和通商。」

柳成龍當即起身正色道:「倭國於我朝有萬世必報之仇,只有死戰,豈可言和。要言和除非我柳成龍死了」

「領政大人,稍安勿躁!」

光海君推開兩名侍女出聲道。

「是臣失禮了。」柳成龍重新坐下,但仍是滿臉怒色。

光海君對官員道:「你命在明廷的官員打探林延潮在朝中可有什么政敵?特別是這顧憲成是不是與林延潮為難?」

官員道:「是。」

「世子。」

光海君則道:「我國一向謹慎事明廷,不惜與倭國死戰,最後八道淪陷,三京盡失。但到了最後明廷竟有繞開我國與倭國議和之意?此孰不可忍也!我們與倭國只有死戰,沒有議和二字!」

京師。

這幾日內閣與吏部大戰已是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