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兩難處境(2 / 2)

大漢帝國 殷揚 2690 字 2022-07-15

這事太有震憾力,周陽他們陷入了沉默,誰也沒有說話。

過了老一陣,公孫賀率先打破沉默:「大帥,單於用心險惡,要逼我們打野戰,我們可以不打,只需要緊守城池,匈奴的肉干也不多了,頂多一個月,他就得退軍。」

「可是,他明年還會再來。」周陽的話里帶著擔憂。

「哈哈!」公孫賀倒不擔心:「大帥,這你就不用擔心了。我們一把大火,燒死了那么多的牛羊,匈奴今年這個冬天會很難過。會餓死很多人,到了明年,單於不會南犯。即使要南犯,人也不會太多。」

「不,明年會來得更多!會更加難以對付。」

秦無悔直接否決了公孫賀的看法。

「為何?」公孫賀一臉的驚訝。

都知道,大漠苦寒,即使正常年歲,一到了冬天,匈奴的日子非常難過。雪災稍微大些,就會餓死人。要是遇到大雪災,更是餓死無數。周陽這把火,比起雪災厲害多了,今年的冬天,要是匈奴不餓死無數,那就不是匈奴了。

秦無悔竟然不同意這看法,不僅公孫賀覺得不可思議,就是程不識也是一臉的不解。

「秦無悔,你把原委給他們說清楚。」周陽卻是贊同秦無悔的看法。

應一聲,秦無悔解釋起來:「公孫校尉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了!我們這把火比起一場大雪災更可怕,的確是會餓死很多人,卻餓不死單於的軍隊……」

「為何呀?」這話讓人太費解了,公孫賀更糊塗了。

秦無悔接著解釋:「大漢推崇孝悌之道,大漢子弟要孝敬老人,友於兄弟,遇到災難,寧願自己承受,也不能讓親人受累。而匈奴,恰恰相反。匈奴貴壯賤老,最好的駿馬、最鋒利的彎刀、最美味的食物、最漂亮的婦人,屬於最勇猛的勇士!食物短缺,餓死的是那些老弱,而不是年輕力壯的兵士。那些老弱,即使不給餓死,也會給殺死。」

盡管程不識他們對匈奴很是了解,也是沒有想到這層,這可是讓人根本就不敢去想的事情。舍棄老弱,自己存活,這是禽獸之行,是漢人的禁忌,不要說做,就是想想,也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

程不識和公孫賀的嘴巴變成了圓形。

「每當遇到雪災,匈奴的老弱就會餓死無數。河套之戰後,匈奴的牛羊損失無數,食物不豐,為了保證軍隊的食物,頭曼單於還下令屠殺老弱。」秦無悔右手緊握成拳,手背有些發青:「而匈奴的軍隊,卻是奉行無誤。在被屠殺的老弱中,有不少是參與屠殺兵士的父母,他們仍是毫不手軟。」

「這個……」程不識和公孫賀驚訝得說不出話了。

周陽卻是淡淡一笑道:「這是很殘酷,讓人難以接受,卻是匈奴的自全之道。」

幸好周陽知道食物鏈是怎么回事,要不然,乍聽這話,會和程不識他們一般無二,震驚得話都說不出來了。

匈奴貴壯賤老,是故老相傳的習俗,到了萬不得已時,就是自己的父母,也會給殺死。這在漢人眼里,是不孝,是禽獸之行,在匈奴眼里,這是天經地義。誰叫你老了沒用呢?

這是很殘酷,卻是匈奴自我保全的一種辦法。有限的食物,不能養活所有的人,舍棄老弱,保全精華,匈奴一次又一次,利用這一鐵則,存活了下來。

趙武靈王大破奴,蒙恬的河套之戰後,匈奴都是靠這一鐵則,挺了過來。

「匈奴是蠻夷,是禽獸!」程不識忍不住罵起來了。

要不是秦無悔對匈奴特別了解,也不會說出如此深刻的見解,他們不敢有一絲懷疑。

「最可慮的是,單於來年再度南下,必然會帶有攻城器械。」周陽的話讓他們更加震驚:「被匈奴擄掠的百姓中,不乏能工巧匠。今年吃了虧,單於回到大漠,一定會把這些巧匠找來,要他們造攻城器械。百姓們雖然不願,可是,身入敵手,還能怎樣?」

匈奴擄掠了數十年邊境,落入匈奴手里的工匠不在少數,一旦讓他們制造攻城器械,後果難以設想。

軍臣單於今年之所以沒有造攻城器械,那是因為他以為有血誓就足夠了,一定能攻破一座漢朝城池。只要攻破一座,就有攻城器械,犯不著自己造,那太麻煩。

畢竟,匈奴不會造攻城器械,要漢朝百姓來造攻打漢朝的攻城器械,他們會不會搗鬼,誰也說不清,還不如直接攻城,奪取攻城器械省事。

若是今年退回漠北,那么,他來年一定會帶上攻城器械。匈奴一旦有了攻城器械,那後果將是毀滅性的,北方的城池會給攻破一大片。

會釀成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

明白危害有多大,程不識他們心中的震驚遠非筆墨所能形容,程不識時而緊握雙拳,時而咬牙,時而咒罵。

軍臣單於這一著,打中了漢軍的要害,逼迫漢軍與他打野戰。

漢軍要是不打,那就來年春季再來打。若是現在就打,野戰正是匈奴所長,即使漢軍有弩陣,這勝算能有幾成呢?

按照周陽原先的計劃,利用漢朝城池消耗匈奴的銳氣,然後周陽率領漢軍連番出擊,把匈奴攻城的軍隊各個擊破。最後再在雁門城下,與單於決戰。

周陽的計劃若是實現,那么,到決戰之時,單於手中的兵力會銳減,兵力懸殊不會那么大。更重要的是,有雁門城依拖,漢軍一旦不利,可以撤入城里,暫避鋒芒。

無論如何,漢軍都是立於不敗之地。

可是,單於這一撤,形勢立即顛倒過來了。漢軍追上去打,不一定能打得過。不去打,來年凶險,還真是兩難。

來年打的話,漢軍可以擁有更多的弩,這是無疑的。至於騎兵,就別想了。

漢軍會抓緊時間訓練騎兵,問題是,一支騎兵的成熟,需要的時間很長,哪能在一個冬季就訓練出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騎兵呢?

裝備不是問題,問題在於,騎射砍殺,不是裝備能堆出來的,要的是時間,漢朝缺的就是時間。

騎兵不夠精銳,不能與匈奴正面硬撼,在匈奴有攻城器械,漢朝城池優勢不存的情況下,只有給屠殺的份。

「大帥,怎么辦?」

程不識沒主意了,眼巴巴的望著周陽,等待周陽的主意。

此時此刻,程不識、公孫賀、秦無悔不向周陽討主意,還能找誰呢?

周陽皺著眉頭道:「其實,程將軍只是算了一筆賬,還有一筆賬沒有算。我們來算算,真要打的話,對誰有利。」

「那還用問嘛,肯定是對匈奴有利。」程不識眼光是何等的犀利。

「若是只說這一仗的勝負之數,是對匈奴有利。可是,若是從大局來看,對匈奴未必有利。」周陽的話很是繞人,不等他們發問,解釋道:「匈奴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口眾太少,大漢的口數是匈奴的數十倍之多。我們這么來算,如今邊關的漢軍有二十萬,即使全打光了,大漢多少時間能恢復過來呢?」

「最多兩年!」程不識點頭道:「若是匈奴戰死二十萬,由於缺醫少葯,那么,其實損失的沒有三十萬,也差不多了。三十萬的損傷,匈奴至少需要三五年,多則需要十來年,才能恢復過來。」

說到這里,眼睛特別明亮:「大帥的意思是說,和匈奴拼消耗?」

「沒錯!」周陽點頭道:「即使我們打敗了,慘敗了。我想,憑我們手中的弩陣,也能讓匈奴負出十來萬的死亡吧?加上缺醫少葯而死的匈奴,不會低於十五萬。匈奴攻城一個多月,損失了好幾萬人,再把受傷而死的算上去,差不多有十萬之數了。這就去掉匈奴二十五萬,是匈奴的半數。」

「損失二十五萬,匈奴至少要五年以上,才能恢復過來。五年以後,大漢的騎兵必將縱橫在大漠之上,哪里還輪得著匈奴橫行!」程不識右手緊握成拳,用力一揮:「拼!劃算!大帥,你這就下令吧!」

「不!」周陽搖頭:「這事太過重大,我也拿不准。還是稟報給皇上,由皇上聖裁。若皇上願意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這一仗,我們就打!若是皇上不願,就來年再打!」

漢朝不善打野戰,卻與匈奴打野戰,勝算並不高。代價之大,難以想象,周陽雖是統帥,也難以決斷。

那可是二十萬條人命,光是想想就讓人心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