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大破匈奴(十)(2 / 2)

大漢帝國 殷揚 2609 字 2022-07-15

「飛將軍他們兵少,不知道追擊如何了?有沒有抓住單於?」馮敬面朝北方,很是向往。

周陽一聲令下,漢軍重新集結,朝著長城進發。

決戰分出勝負之後,漢軍一分為二,一部分追擊單於殘部,另一部分對付左賢王的五萬生力軍。

如今,左賢王逃走,其對漢軍的威脅已經不復存在,是該把兩部漢軍合在一起的時候了。

路上,周陽他們談得最多的就是北方的追擊戰戰果如何。

周陽他們不知道,北方的追擊戰正在上演一幕奇觀,一幕從未出現過的奇觀。

這事,還得從決戰當晚說起。

匈奴一登上長城,歡呼不已。歡呼之後,馬上就下了長城,開始了向大漠的逃亡之旅。

在漢軍的截殺下,在匈奴的自相殘殺下,匈奴損失慘重,比起決戰之際還要重。可是,仍有不少匈奴逃上了長城,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軍臣單於知道,得把他們收攏,要不然,他們各自奔逃,能逃回大漠的有幾人?

匈奴的口眾本來就少,死一個少一個。這些兵士對匈奴來說,特別重要,他們都是丁壯,未來的復仇需要他們,得盡可能把他們保存下來。

主意一定,軍臣單於命伊稚斜在長城上鎮守,指揮匈奴逃跑。自己騎著追風寶駒,握著黃金權杖,下了長城。

此時,長城以北,有不少匈奴,正徒步向北逃去。星月之光下,到處都是匈奴。

他們雖然過了長城,卻是把戰馬扔在了長城以南,不得不徒步而行。

匈奴自小生長在馬背上,出行必要駿馬代步,就是走親訪友,牧放牛羊,也會騎馬。就是打了敗仗逃命,那也是騎在馬上。什么時間改行做起了步兵,要靠步行逃命了?

這是匈奴歷史上的第一遭!

「本單於在此,大匈奴的勇士們,聚過來!」軍臣單於開始聚攏敗兵,騎著追風駒,四處馳騁,大聲叫嚷。

他的聲音遠遠傳了開去,匈奴聽見,喪魂失魄的他們,終於有了主心骨,快速朝軍臣單於聚攏。

這是軍臣單於今晚第二次聚攏敗兵,與第一次不同的是,他比較放心,因為長城以北沒有漢軍,可以讓他從容聚攏。

只要把敗兵收攏,就能把他們帶回草原。只要回到草原,匈奴就有希望。

軍臣單於的處置是正確的,聞訊趕來的匈奴越來越多,不到半個時辰,就有好幾千匈奴,有了相當的規模。

軍臣單於沒有馬上出發,仍是派人四處收攏散兵。散兵見到軍臣單於固然欣喜,歡呼聲不斷。可是,歡呼之後,緊接著就是傷心的哭泣。

匈奴之所以哭,並不是哭他們的同伴,也不是哭匈奴的慘敗,而是在哭他們心愛的駿馬。

駿馬是匈奴的最愛,是他們的親人,是他們的情人,是他們的祖宗,當時為了逃命,不得不舍棄駿馬。如今,性命無憂,又想起了心愛的駿馬,大是肉痛。

「駿馬呀駿馬!」

匈奴哭得很傷心,痛哭聲響成一片,在靜夜中格外響亮,遠遠的傳了開去。

一人哭,十人和,不一會兒,所有的匈奴都哭了起來。有多少匈奴,就有多少人在哭。一時間,長城以北為愁雲慘霧所籠罩。

聽著匈奴的哭聲,軍臣單於的鼻子發酸。自打他做上單於以來,就是雄心勃勃,要把漢人的家園變成匈奴的牧場,要讓漢皇在他面前求饒。

昆侖神眷顧匈奴,為他送來了一個說話尖聲尖氣的人,在漢朝叫做太監,這人叫中行說。他熟知漢朝內情,了解漢朝民風軍情,給他出了不少好主意。一開始,他還將信將疑,可是,在中行說的指點下,匈奴的擄掠收獲越來越豐富。

匈奴雖然擄掠了多年,於漢朝的繁華早就有所耳聞,可是,直到此時,方才真正見識到了。整個匈奴氣勢大漲,要把漢朝的財富據為己有。

中行說更是為他謀劃了奪取雁門,進攻長安的方略。他信心滿滿,自以為今年南下,一定能讓漢朝心驚膽跳,即使不能攻入長安,讓漢皇送更多的絲綢、茶葉、瓷器不是問題。

哪里想得到,卻是一敗再敗,敗得如此不堪。這一敗,不見得比頭曼單於更慘,至少比起趙武靈王時匈奴首次敗於華夏更悲慘。

歷史上,這一年是軍臣單於最得意的一年,他制造了「凌辱之恨」,不僅把雁門給屠了,還進入漢朝腹地千里,兵鋒直指驪山的甘泉宮,一把火把甘泉宮給燒了,朝朝野震動。

為了平息事端,景帝不得不忍著屈辱,滿足了匈奴的巨大胃口,送了更多的絲綢、茶葉、瓷器給匈奴,總算暫時把軍臣單於的胃口給填滿了。

周陽的到來,讓歷史的車輪發生了改變。匈奴不僅沒有得到一點便宜不說,還一敗再敗,敗得是如此之凄慘。

「昆侖神啊,你為何不護佑大匈奴?你為何不護佑本單於!」軍臣單於仰望蒼穹,欲哭無淚,質問高高在上的昆侖神。

「大單於。」一個尖細的聲音響起,把軍臣單於拉回現實。

「中行說!」軍臣單於對這個討他歡心的奴才很是在乎,乍見之下,大是歡喜:「你沒事?」

「謝大單於垂詢,奴才沒事。」中行說有些激動。

君臣重逢,感慨萬端,四目相對,再也說不出話來。

軍臣單於從馬背上栽下來,中行說驚得尖叫起來:「大單於。」

軍臣單於擺擺手,雙膝一軟,跪在地上,臉朝南方,大聲道:「周陽,狡猾的敵人,你比草原上的狼還要狡猾!日月之下,大漠之上,眾王之王,大匈奴的大單於在此立誓:此生若不能雪此仇,誓不為人!」

拔出彎刀,從額頭上劃過,任由鮮血滴在地上,大聲禱告:「昆侖神在上,護佑大匈奴!護佑本單於!」

這是匈奴的奇恥大辱,軍臣單於一字一句,說得鏘鏗有力,擲地有聲,不容置疑。

中行說聽得聳然動容。

數千匈奴受到感染,不再哭泣,齊聲大吼起來:「昆侖神!昆侖神!」

聽著匈奴充滿激情的吶喊,軍臣單於心里稍微好受些,站起身,揮著彎刀,大吼道:「大匈奴的勇士們,本單於帶領你們回草原!」

「回草原!回草原!」

這三個字,絕對是匈奴最大的心願,無不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吶喊起來。極富激情,雖只數千人,卻是聲浪直上雲霄。

「漢軍威武!」

然而,他們的吼聲還沒有落下,漢軍沖天的戰號聲就響起了,算是對他們的回應。

「隆隆!」

緊接著,如雷的蹄聲響起,漢軍對著他們沖了過來。

「漢朝的騎兵?」軍臣單於猛吃一驚。他是萬未想到,漢軍騎兵來得這么快。轉念一想,立時明白了。

漢軍在長城以南不好截殺騎著戰馬的匈奴,到了長城以北,匈奴由四條腿變成了兩條腿,漢軍四條腿,要截殺不是更加容易嗎?

一明白原委,軍臣單於嚇了一大跳,真要如此的話,能有多少匈奴逃回草原去呢?

匈奴兩條腿,漢軍四條腿,匈奴能逃得出去嗎?即使匈奴躲過漢軍的追殺,可是,匈奴沒有食物,餓也得把他們餓死,能有多少人逃得回去呢?

處此之情,不要說軍臣單於,就是起匈奴最偉大的領袖冒頓於地下,也是無能為力。

他只有聽著漢軍的戰號越來越近的份,什么也做不了。

「大單於,快走!」中行說提醒一句。

「回草原!」軍臣單於以一個漂亮的借口開始了在長城以北的大逃亡,一拍馬背,追風寶駒飛也似的馳了出去。

他沒跑出多遠,就聽身後傳來一陣哭爹叫娘的慘叫聲,匈奴給漢軍騎兵象砍南瓜一般任意砍殺。

騎兵打步兵,有著天然的優勢。對這點,匈奴引以自豪,因為他們無數次打擊過漢軍。可是,今天,卻是顛倒過來了,漢軍騎著戰馬,對他們進行著無情的屠殺。

昔日的騎兵成了步兵,昔日的步兵成了騎兵,報應來得如此之快!

匈奴的惡夢開始降臨了,無論他們怎么逃,就是沒有四條腿的漢軍快。無論他們逃得多分散,哪怕三五人,哪怕就是一個人,也會遇到漢軍的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