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20章 言論自由(2 / 2)

穆石搖搖頭不再說話,心中卻更加的惆悵,縣城和鎮上一個樣,那舅舅他們的糧食就更賣不出價錢了。

穆揚靈也有些發愁,村民們的日子要是不好過,他們肯定也不好過,都是鄉里鄉親的,到時候都找上門來求助,他們是幫還是不幫?

何況,穆揚靈想想也覺得憋屈,農民有多苦她都是看在心里的,好容易收成好一些卻遇到這樣的事,簡直是把大家往絕路上逼。

穆揚靈就不由抱怨道:「如果單是這樣也就算了,大不了大家都不賣糧食了,偏偏今年的腳錢漲價了不說,還規定只能交銀錢,不能交糧食,大家是不賣糧也得賣了。」

齊浩然好奇的問,「什么是腳錢?」

范子衿同樣好奇。

穆揚靈就翻了一個白眼,「腳錢都不知道啊,每年交賦稅需要將稅糧運到京師,那就是腳錢,要是不交腳錢就得自己帶到京師去交納,從這里到京師有兩千里的路,來回都去了半年,更不要說路上的花銷,所以……」穆揚靈聳聳肩,道:「懂了嗎?腳錢是必須交的,不然官衙就不收你的稅銀,你交不上稅銀,官府就能抄沒你的家財,把你全家都流放。」

齊浩然和范子衿張大了嘴巴,齊浩然叫道:「怎能如此?聖上不是說要輕徭薄賦嗎?」

穆揚靈嗤笑一聲,「你們還真信啊,聖上真要輕徭薄賦就不會將鄉里的集市和村里的草市都列入了納稅行列,如今兵餉更是分派到各鄉頭上,前幾年還收入城費呢,太祖建朝時可沒有這些費用。」

「阿靈。」穆石不贊同的叫了女兒一聲,「出門在門,慎言。」

如果這是明朝或清朝,穆揚靈一定不敢說這樣的話,但這是大周朝,開國皇帝曾下過聖旨,不得防民口舌,百姓言論自由。

甚至將這點刻在碑上,如今那碑文就豎立在京師臨安府的皇宮門前。

說到這個穆揚靈就覺得很好笑,當年皇室和朝廷南逃,竟然還有人慌亂中將碑文給帶上了,臨安府的皇宮建成後,那碑文就又被豎立在皇宮門前,就如同一座大山壓在皇帝的頭上。

所以,三年前袁家軍收復失地被皇帝猜忌南調,從而將京兆府,鳳翔府,臨洮府三府城盡失,戰線南推到興元府,百姓們群情激憤,都跑到皇宮門口去吐口水,更有書生寫了罵皇帝和朝中奸臣的文章散布,皇帝縮在皇宮里一句話也不敢說,反而要下罪己詔,這才稍稍平定民憤。

當時才六歲的穆揚靈剛剛接觸到這個世界的書籍,第一次在茶樓聽見百姓大罵皇帝,一旁坐著的衙役竟然還附和,可把穆揚靈的小心臟嚇了個半死。

傳說中的莫談國事呢?

穆揚靈發現大周朝百姓之言論自由比現代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奇怪的,在言論自由的大周,卻從沒有人說過要將皇帝拉下馬來,即使大家大罵他做得不好,聽信奸臣所言,可是,竟然從沒有人提出過要換個皇帝當當。

穆揚靈不由的感嘆大周皇帝的好運氣。

所以穆揚靈從不怕在外說這些話,此時她就嘟嘴道:「我說的是實情啊,而且大家都這么說。」

穆石低頭吃菜喝茶,不管女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