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六百六十五章 徐榮來世仍願為漢臣,願為陛下提頭效死!(2 / 2)

靈才郭嘉捋了捋頷下胡須,輕嘆一聲,神情不免有些寂寥。

嚴格算起來,從潁川開始,徐榮才是最早跟著劉昊起家的謀士,也是第一個名列七絕大軍師的謀主。

王朝能雄立於諸天之上,離不開徐榮立下的汗馬功勞。

劉昊將徐榮最後一封奏章仔仔細細看了三遍,忍不住潸然淚下。

「吾一生浮沉,名列尚書台,已然位極人臣,別無他求,卻唯有兩恨!」

「第一只恨自己資質平庸,未能如孔明、奉孝早入文道大宗師境界,敗亡於陰陽家六魂恐咒,時也命也!」

「第二只恨未能替陛下取函谷關,橫掃關中秦地,來世徐榮仍願為漢臣,縱一小吏足矣,只願為陛下提頭效死!」

良久,劉昊方才慨然輕嘆:「以人敵神,大漢王朝,忠貞義烈者,無過於徐元直也,尚書台擬旨,徐榮追謚忠國公,世襲罔替!」

「下臣,遵命!」

郭嘉點了點頭,鄭重應道。

追封有功之臣在古時是很常見的事情,雖然大漢王朝的國公已經有好幾位了,但是徐榮的這個忠國公,上邊有世襲兩字,意義非凡,這代表著徐榮死後,他的忠國公爵位可以傳給兒子,兒子再傳給孫子,只要王朝永恆不朽,子子孫孫,都將是大漢王朝的王公貴族!

「為國盡忠,乃是臣子本分。」

諸葛亮輕輕搖動鵝羽扇,臉上神情蕭索,嘆道:「徐元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國捐軀,忠貞義烈,可惜可嘆!只是項燕將軍身死,牽連函谷關戰局,才是重中之重,仍要再派大統領督戰了......」

王朝國公,世襲罔替,也是因為徐榮對劉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完美的詮釋了臣子忠字,可為大漢群臣表率。

劉昊雙眸之中,金紫熾芒一閃,沉聲道:「元直死前,曾有手書一封,飛鷹遞呈尚書台,他替朕舉薦了兩人人,其中一人,用兵列陣,如有神助,可替朕取函谷關......」

信陵君魏無忌奇道:「徐元直舉薦的可是特勤官軍李牧?」

李牧在離石要塞跟秦軍對峙,眼下項燕戰死,確實需要一個鎮得住腸子的王朝特勤官督陣函谷關。

諸葛亮卻搖頭說道:「以臣之見,徐元直慧眼如炬,所薦之人,皆起於微末,卻有過人之處,不可能是李牧將軍。」

劉昊輕聲說出了一個陌生的名字:「韓信。」

大漢眾臣面面相覷,戰國七雄,特勤官無數,卻根本沒有人聽說過這個名字,唯有郭嘉、諸葛亮等人,心神震動!

「元直在治理淮陰之時,曾遇到過一個叫做韓信的年青人,兵書戰陣,無所不通,深以為奇。」

劉昊說出這個名字,也不免心懷激盪,「這時候的韓信,大概才剛剛出道,乃是籍籍無名之人,但是這個年青的兵家傳人,卻被後世之人稱為是兵仙,可見其資質絕非凡人!」

「既然是元直舉薦,這個韓信必定有其過人之處,傳令夜幕,朕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見到這個韓信,函谷關按兵不動,朕會親自去坐鎮函谷關戰場!」

「喏!」

夜幕之首衛庄鏘然抱拳,領命而去。

「陰陽家的東皇敢於十萬軍中,用六魂恐咒鎮殺徐元直,那么朕就要這陰陽家......就此世間除名!」

劉昊嘴角懸起了一抹冰冷的弧度,絕對的冷酷無情,殺意無限。

大漢群臣紛紛心里凜然。

眾人皆知,徐榮與聖皇之間的君臣情誼篤厚,兩人是從血與火當中走過,腳踏白骨如山,一路走到現在,親手鑄就了無上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