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楚國態度(1 / 2)

陽城君熊拓大敗於魏國肅王姬潤手中,連治下領地也淪陷了幾近九成的消息,終究還是傳到了楚王熊胥的耳中。

楚國的王都設在壽郢,即壽春,因為楚人有將都城命名為「郢」的習慣,因此故稱壽郢。

在各國中,楚國據說是遷都最頻繁的國家,曾因為種種原因前後七次遷都,而若干年前,齊、魯、宋三國聯盟的軍隊攻打楚國,險些就迫使楚國第八次遷都,正因為如此,楚國對齊國可謂是有著深仇大恨。

但不可否認,即便是楚國,亦不太情願觸怒齊國這頭虎踞在泰山東的強大國家,即便齊國很殷富、相當殷富,論經濟實力毫不誇張地說位居各國之首,是全天下最富饒的國家。這致使有不少楚國的王公貴族們始終對齊國虎視眈眈,視為一塊鮮嫩的肥肉,但遺憾的是,這塊鮮嫩的肥肉卻沒有容易吞入口中。

而相比較齊國來說,楚王熊胥對於魏國倒是沒有幾分憎恨,相反,他反而有些欣賞魏國,畢竟魏王姬偲曾聯合他楚王的兒子陽城君熊拓,攻滅了宋國,瓦解了齊、魯、宋三國聯盟,重挫了這個三國聯盟。

至於最終宋地被魏王姬偲想法子坑了去,楚王熊胥卻也沒什么想法,反正在他看來,只要依附齊國的宋國被滅了,這就足夠楚國為之慶幸了,至於這塊地盤歸誰,其實並無所謂。

當然,針對這一點,楚王熊胥的兒子之一,陽城君熊拓顯然不這么看待。

但不可否認,對魏國抱持成見與敵意的,那也只是陽城君熊拓,至於楚王熊胥,他更加傾向於讓魏國成為依附他楚國的國家。至少在齊國尚且強大的當今,楚王熊胥希望魏國能偏向他這邊,畢竟齊、楚兩國的恩怨實在太大。說不好什么時候就虎因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導致兩國傾盡全國兵力相互攻伐,到那個時候,楚王熊胥不希望魏國來蹚這趟渾水。

甚至於,他最希望制造魏、齊兩國的矛盾。這樣他就可以拉攏到魏國,先滅掉齊、魯兩國。

當然了,待等他楚國滅掉了齊、魯兩國後,那么魏國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到時候。再次舉兵滅掉魏國就是了。

這才是楚王熊胥心中的宏圖大略:先滅齊、魯,再滅魏國,繼而與韓國南北稱雄,並最終打敗韓國,成為大地上唯一的國家。

可遺憾的是,魏王姬偲也並非是庸才,他顯然也明白:若是他相助楚王熊胥滅了齊、魯兩國,無疑是將自己的魏國逼上了絕路,因此,魏王姬偲向來對楚王熊胥在國書中所提出的「結盟事宜」左右言他。以至於弄到最後楚王熊胥心中怨憤,於是也就對他兒子陽城君熊拓在近十年內頻頻出兵騷擾魏國汾陘塞一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他想教訓一下魏國,迫使魏國乖乖聽話,乖乖成為楚國的小弟,雖然這個小弟最終還是難以幸免於被他楚國所吞並。

就像這次楚國針對『使臣遇襲一事』而對魏國宣戰,一開始楚王熊胥並沒有打算趁此機會攻滅魏國。

一來是魏國國力雖然不如楚國,但也不是輕易就能被攻滅的;二來,楚王熊胥心中清楚,一旦他楚國做出了危及魏國的事,那么。齊王呂僖勢必會出兵干預。因為若是齊王呂僖坐視他楚王熊胥攻滅了魏國,那么他齊國也離滅國不遠了。

這好比是,楚王熊胥、齊王呂僖還有魏王姬偲,這三位各國的君王對坐而弈棋。對手的套路、戰略,他們彼此心中都清楚。

是故,楚王熊胥一心想先攻齊、魯,再攻魏國,為了這個目的,他想要拉攏魏國。免得他到時候在背後捅刀子;而魏王姬偲左右言他、多次搪塞,卻絕不會許下承諾支持楚王熊胥攻滅齊、魯;至於與楚國已無絲毫緩和余地的齊國,齊王呂僖在確保自己國家以及盟國魯國安危的情況下,亦不會坐視楚國當真將魏國給滅了。

不得不說,這三個國家的相互關系,真可謂是錯綜復雜。

但不可否認,正如趙弘潤、趙弘昭、齊王呂僖等人猜想的一樣,楚王熊胥並沒有出動傾國的兵力,他只是派了三個兒子以及一些個熊氏一族的侄子罷了,楚國內真正善於領兵的將軍,一個也未出動,因為楚王熊胥此番最大的目的,只是為了迫使魏國乖乖聽話,而不是真打算滅了魏國。

畢竟想要在齊王呂僖必定會出兵干涉的前提下攻滅魏國,這個難度實在太大。

可讓楚王熊胥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此番齊國還未出動一兵一卒在干涉他楚國攻打魏國,他兒子陽城君熊拓那一路攻打魏國的大軍,就已經被魏人給打敗了。

被魏國那個年僅十四歲的肅王,魏王姬偲第八個兒子,姬潤給打敗了。

而更出乎意料的是,那個打敗了他兒子的魏國肅王姬潤,收復了其魏國數月來失陷的城池還不夠,竟然率軍反攻到了他楚國的領土,攻占了他兒子陽城君熊拓近九成的領土城池。

當這個消息傳到楚王熊胥耳中時,他簡直難以置信。

要知道,陽城君熊拓是楚王熊胥最看好的兒子,正因為如此,楚王熊胥才會將這個兒子安置在遠離楚國王都壽郢的西邊,讓他負責總督楚國西部境內對巴國、對魏國的戰事,誰曾想到,這個被他寄以厚望的兒子,這次竟然敗地這么慘。

『這下麻煩了……』

楚王熊胥心中很是焦慮。

畢竟當他兒子陽城君熊拓兵敗逃回楚國的消息傳至王都壽郢後沒多久,楚王熊胥便再次受到消息,打敗了他兒子陽城君熊拓的魏國肅王姬潤,火急火燎地率軍打出了魏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克楚國相當於大半個潁水郡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