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言和『打賞加更5/19』(1 / 2)

洪德十七年的新春,趙弘潤是在楚國境內的正陽縣過的,這還是他迄今為止第一次獨自在並無親人相陪的情況下過年。

記得以往在大魏宮廷里的時候,每當這個時節,他與他弟弟弘宣都會先到凝香宮去拜見他們的母妃沈淑妃,向其磕頭請安。不過在此之前,沈淑妃會提醒他,讓他先在他生母的靈位神龕上點一炷香。

說實話,對於自己的生母,趙弘潤並沒有什么印象,因為他的生母是在生他的時候就難產死的,至此之後,都是他生母在宮內的好姐妹沈淑妃代為撫養長大,正是這份恩情,使得趙弘潤發自內心地將沈淑妃視為自己的母親。

還有弟弟弘宣,那個比他小一歲卻總是一本正經、儼然一副小大人模樣的弟弟。

不可否認,這對母子,是趙弘潤以往心中地位最高、分量最重的親人。

不過今年,因為發生了許多事,使得另外一些人也逐漸進入了趙弘潤的內心,比如曾經趙弘潤始終抱有成見的,他的父皇趙元偲,再比如從小就仿佛是「別人家孩子」那樣優秀的六哥趙弘昭,還有趙弘潤此生的第一個女人蘇姑娘。

除此以外,還有雍王弘譽,皇姐玉瓏公主,相互引為知己的中書左丞虞子啟,等等等等。

可能是離開魏國王都大梁時日已久的關系,趙弘潤有點開始想念那些尚在大梁的親朋好友了。

當然,並不是說他在正陽縣便孤苦一人,事實上,在過年的這段時間,沈彧、張驁他們二十名宗衛已然暫時脫離了軍隊,時刻伴隨著他。

除此以外,還有那個以『趙弘潤的妾室』自居的十三歲小丫頭羊舌杏。

還別說,羊舌杏單純而又乖巧,就連沈彧、張驁等人亦對她十分滿意,甚至於。那些宗衛們偶爾還露出『理當如此』的表情,仿佛年紀才十四的趙弘潤,就應該配對比他小一歲的羊舌杏,而不是找那位比他足足大了六七歲的蘇姑娘。

如今自家殿下「迷途知返」。似沈彧、衛驕、穆青等宗衛們看得出來都十分欣慰,唯獨作為當事人的趙弘潤恨得牙癢癢,真恨不得將這幫陰損的家伙貶到軍營中去刷鍋。

懶得理睬那幫人,趙弘潤自顧自在正月初一的早晨,朝著北方大梁方向拜了拜。權當是彌補了未能向自己已故的生母以及遠在大梁的養母,向兩位母親表示孝道的遺憾。

待等晌午,浚水軍的大將軍百里跋帶著麾下大將李岌、吳賁二將,以及平暘軍的屈塍、晏墨等人便來趙弘潤這里吃酒。

人不多,僅僅只是尚留在正陽的幾位將軍,其余浚水軍的宮淵、曹玠、於淳,以及鄢陵軍的陳適、王述、馬彰,還有平暘軍的左洵溪、華嵛、公冶勝、左丘穆、谷粱崴、巫馬焦、伍忌等將領,皆在汝南、上蔡、平輿等縣內領兵屯守。

「曹玠傳消息來了。」

在趙弘潤這邊坐下之後,百里跋揮揮手叫沈彧等宗衛的後輩們奉上酒菜。旋即對趙弘潤說道:「據曹玠所說,陳縣那邊,伍忌已准備了一些戰船,待等來年開春,便可以徐徐將一些財物以及楚地之民,運往我大魏境內。」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提議道:「殿下,某覺得,運楚地之民至我大魏。單單那些戰船,恐怕不夠。」

趙弘潤聞言臉上露出疑惑之色,轉頭望向曾經負責此事的屈塍,問道:「屈塍。據你估計,有多少楚民願意隨我等返回大魏?」

只見屈塍臉上露出幾分苦笑:「怕是有二三十余萬。」

「這么多?」趙弘潤聞言又是驚喜又是擔心。他驚喜的是,大魏憑空獲得了二三十余萬的人口,相信對於整個大魏的建設發展必定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他也擔心,如此龐大的游動人口。大梁那邊若是沒有及時做好准備,到時候恐怕就是一場災難了。

「大梁那邊怎么說?」趙弘潤轉頭望向百里跋。

百里跋聳了聳肩,無奈地說道:「此事記載於捷報內,而最後一通捷報,某在十二月初就已經發了,不過至今還未收到大梁派人送來的消息。……可能是因為大雪封路的關系,再者,又得跨越魏、楚邊界,殿下放寬心吧,就算得不到消息,但相信大梁那邊已有所准備。」

「但願如此。」趙弘潤點了點頭。

要知道,二三十余萬人口每日消耗的糧食,那可是一個天文數字,如今他們在汝南一帶的消耗,全憑趙弘潤從那些彭氏、閭氏等大氏族的糧倉內所囤積的米糧無償供應著,可是一旦如此龐大的人口陸續被送至大魏境內,而大魏那邊卻還未做好相應的准備,到時候,這些楚民在飢餓之下,很有可能會釀成沒必要的悲劇。

這就有違趙弘潤將這些楚民遷移至大魏境內的初衷了。

「暘城那邊怎么說?有什么最新的消息傳來么?」

趙弘潤將目光投向了晏墨。

可能是逐漸已融入到這個圈子里的關系,晏墨如今已不像當初那樣拘謹,聳聳肩說道:「還是老樣子……很顯然,暘城君熊拓不肯承認戰敗,迫不期待地在暘城招募壯丁,相信今年開春之後,即便肅王殿下不攻打暘城,熊拓亦有可能率軍來攻打這正陽縣。」

「他有這個膽子?」浚水營大將李岌冷笑道。

如今晏墨與李岌關系不錯,在正陽縣的這段時間內也多次私自相邀喝酒,已然成為了朋友,因此,在李岌說完後,晏墨便嚴肅地糾正道:「李岌將軍不可輕敵。……楚國的軍士論實力絕非魏兵對手,但是兵力……別忘了,眼下我等在楚地,熊拓有的是源源不斷的兵力。」說到這里,他微微嘆了口氣,萬分擔憂地說道:「不過末將最擔心的,還是楚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