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登門問罪(2 / 2)

「是、是。」王瓚連連點頭,下意識說道:「王某會嚴懲那逆子……」

說到這里,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失言,畢竟這話一說,豈不代表他早已知情?

不過讓他意外的是,趙弘潤並未揪著這點與他計較。

「此番本王前來,所為兩件事。其一,安陵縣的縣倉,倉米皆被人暗中掉包,將白花花的米換成了塞滿草桿的袋子。……王家主,此事你可知曉?」

「……」

望著趙弘潤那嚴肅的表情,王瓚腦門上逐漸滲出了幾絲汗珠。

要知道,挪用縣倉內的倉米,這可是重罪,一旦承認,罪首充軍發配,絕沒有輕的。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似王氏一門這種挪用縣倉倉米,損公肥私的事,事實上魏國境內其余縣城恐怕也有發生。

而一般這種事,事後那些貴族只要補足了挪用的倉米,某些縣令也只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可能他們會覺得,反正誰都也沒有損失,有什么問題?

可事實上,果真是誰都沒有損失么?

不!

事實上損失的,是平民,貴族們將損失轉嫁給到平民身上。

比如去年趙弘潤率軍出征三川,盡管軍糧耗費無數,最後甚至使魏國動用了國家力量,給出征三川的軍隊調集糧草,但事實上,魏國是產糧的大國,按理來說那些軍糧的消耗,是不會讓國內米價上漲三成的。

那么,為何在朝廷戶部出面干涉的情況下,民間市面上的米價還是上漲了足足三成呢?

原因就在於國內有些人借機囤積糧食,准備謀圖暴利。

你也囤積,我也囤積,市面上的糧食少了,那么價格自然而然就上漲了。

要不是戶部出面干涉,調運各縣縣倉內的倉米,調節控制米價的上漲,米價何止上漲三成?

說來也可笑,魏國明明有多余的米糧賣給『川雒』、賣給楚暘城君熊拓,賣給羯、羚部落,但是國內,卻因為『米糧缺少』而穩步提高價格。

然而事實上,魏國國內並非缺少米糧,而是有太多的人企圖謀取暴利而囤積大量的米糧,若是這些昧了心的商人貴族將囤積的糧食拿出來,市面上的米價立馬下跌三倍不止!

好在趙弘潤此時還未得知真相,否則,恐怕他會恨不得將這些千刀萬剮。

而眼下安陵王氏一門,他們做的更惡劣,他們非但自己囤積糧食,居然還想歪主意打到了安陵縣的縣倉上,這是趙弘潤所不能夠容忍的。

而面對著趙弘潤的質問,王瓚在思忖了片刻後,決定矢口否認。

因為他一旦承認的話,就有確鑿的把柄落在趙弘潤手中,而觀這位肅王方才的態度,顯然是對他王氏一門印象不佳,與其如此,還不如矢口否認。

於是,王瓚再一次面露震驚之色,難以置信地說道:「竟有此事?……何人居然如此大膽?」

聽聞此言,趙弘潤暗自笑了幾聲。

他覺得王瓚可能覺得挪用縣倉倉米一事沒有留下證據,並未想到,他所看不起的安陵縣縣令嚴庸,居然還留著一本記載著城內貴族貪贓枉法之事的冊子。

不錯,只是一本冊子,只是一面之詞,不可全信。

但對於趙弘潤來說,只要有這個東西,他就可以對王氏一門開刀了。

要是王瓚還算識相的話,他應該交出他小兒子王郴,同時花費巨金收購米糧,補足縣倉內的虧空。

如此一來,盡管他小兒子王郴得遭受牢獄之災,但王氏一門卻能幸免。

畢竟王氏一門是公族,除非情節惡劣,否則無論是朝廷還是魏天子,都會網開一面的。

然而,王瓚在趙弘潤故意表露對他王氏一門不滿的情況下,選擇了矢口否認,如此一來,這件事的情節就變得更為惡劣,從王郴一人所為,變成了王氏一門貪贓枉法。

想到這里,趙弘潤故意板著臉對嚴庸說道:「怎么回事,嚴縣令,這可與你對本王所說的不符啊!」

突然被趙弘潤點到名字,嚴庸嚇了一跳,抬起頭來剛要說話,卻看到了王瓚慍怒的眼神。

若在以往,嚴庸如何也不敢與王瓚作對,然而在來之前,趙弘潤已明確地告訴過他:若縣倉的虧空無法補上,那么,虧空縣倉的重罪,就要由他嚴庸承擔。

這是禍及子嗣的大罪啊!

想到這里,嚴庸也顧不得其他,指著王瓚對趙弘潤說道:「肅王殿下,縣倉的虧空,正是王氏一門所為……」

「放肆!」王瓚聞言大怒。

要知道,安陵縣的縣令嚴庸,以往他根本不放在眼里的小人物,如今居然敢指著他告狀?

反了天了?!

眼瞅著王瓚與嚴庸二人間的爭吵,趙弘潤端起茶盞來,喝了一口,笑看這出狗咬狗的戲碼。

『唔,話說這茶水倒還真不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