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黃雀死了(1 / 2)

人,有分三六九等,家仆亦然。

就拿襄王弘璟派去皇宮送信的那名家仆來說,此人叫做『常樂』,是襄王弘璟的母妃劉淑儀娘家『中陽劉氏』一方的人,為何姓常,因為此人是劉氏的七表姑八姨媽等一連串關系人。

當代的關系網就是如此,看似雍王弘譽的背後只有舅族施氏,可實際上,酸棗崔氏也是雍王黨一系的人,襄王弘璟亦是如此。

王府的家仆以及家奴,忠誠是必要的保障,毫無親眷關系的人,幾乎是很難攀上王府的,就拿襄王府來說,襄王弘璟在辟府的時候,他的母親劉淑儀就從『中陽劉氏』調了一些人手給兒子,作為使喚;而襄王弘璟的王妃,在嫁入襄王府時也會從其娘家(這里計做妻父、妻母兩族)陪嫁一些值得信任的家奴、侍女、家仆過來。

舅(母)族、妻父一族、妻母一族,一般來說這三方,將構成兒子(姑爺)府上的人手。

不是人人都像肅王趙弘潤一般,從浚水軍直接召了一兩百名退伍的老卒作為府衛,然後又將這些老卒的家眷接到王府里作為家仆。

而襄王弘璟派去皇宮送信的那名家仆『常樂』,他即是襄王妃常氏的堂弟,又是劉淑儀的遠房外甥,自然算是襄王弘璟的親支近派。

或許有人會問,雍王弘譽親筆寫給北一軍將領崔協,命其挑動北一軍營變這等足以威脅到雍王的關鍵屬性,為何襄王弘璟不派自己的宗衛將信送給皇後王氏,反而而派府里的人。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無論是哪位皇子身邊的宗衛,他們長年累月跟隨在各自所效忠的皇子身邊,頻繁地拋頭露面,因此許多人並不陌生,容易走漏消息。

但似常樂這等府上的家仆,相對而言認得的人就要少得多。

說到底,悄悄將這份關鍵的信送到皇後王氏手中,在挑唆王皇後出面將雍王弘譽扳倒的同時,又盡量別讓雍王弘譽得知這件事,這才是襄王弘璟最希望看到的。

當日,常樂從即是姑爺同時也是遠方表兄的雍王弘譽手中拿過那封雍王弘譽的書信,故意趁著黃昏前後,皇宮附近閑雜等人極少的時候,從一處側門入了宮。

皇宮的側門,一般是內侍監下的太監出入的門戶,比方說采辦司,他們將一些宮廷需要用到的碳、木柴等物運到宮里時,走的就是側門。

相比較正宮門,皇宮側門的守備力量絲毫不弱,亦有許多禁衛把守在那里,因此區別僅在於這里的眼線相對較小,不容易被有心人注意。

至於如何入宮,只要常樂手中持著襄王府的令牌,出入宮廷並非是一樁難事。

當然,出入皇宮並不難,可出入後宮就是個問題了,畢竟後宮可不是隨隨便便什么人都能入內的。

好在常樂已有說辭:代表襄王妃問候劉淑儀。

兒媳婦派人問候婆婆,給婆婆送些禮物,這不是什么問題吧?

於是乎,當常樂撞見了值守的禁衛兵時,拿出這套說辭的他,很輕松地便過關了。

作為後宮之主,王皇後住在『鳳儀宮』,這座宮殿,堪稱是整個後宮最大的一座宮殿,這里除了宮女、太監外,還有許多的女官。

女官,即宮官,說白了就是高級的宮女,一般負責管理低級的宮女,或者訓練新入宮的宮女,同時也負責照顧公主等等。

朝廷有六部,後宮有六局,即『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功局』,皆由宮女擔任女官。

因此可以說,皇宮內最龐大的兩股勢力,即『內侍監』與『尚宮局』,前者是天子的人,後者是皇後的人,雙方彼此制衡,但互不干涉。

不過總得來說,後宮還是皇後做主,畢竟是後宮之主嘛。而魏天子,非特殊情況下,按照祖制是不得干涉後宮事物的,畢竟天子治理的國家,後宮嘛,交給皇後就可以了。

『注:其實歷代的祖制,說白了就是男(天子)管男、女(皇後)管女,君王頻繁插手後宮會遭到言官的諫責,而後宮若干涉朝政,同樣會遭到百官的抵觸。另外,其實後宮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一個小朝廷,只不過它針對的後宮的眾嬪妃。』

在來到鳳儀宮時,常樂向宮外的『鸞衛』提出求見王皇後的懇求。

所謂的鸞衛,其實就是指一些女性侍衛,隸屬於尚宮局,聽命於王皇後。

當然,論實力,她們與禁衛軍是沒辦法比的,只能算是儀仗隊,撐撐場面而已。

畢竟鳳儀宮已經算是後宮的最深處,倘若太多的禁衛軍在這里走來走去,不大好看。

而在常樂求見皇後王氏的時候,皇後王氏正在鳳儀宮的偏殿內,觀閱道經。

曾幾何時,哪怕是肅王趙弘潤就曾以為皇後王氏是一個極其強勢的女人,其實不然,事實上,皇後王氏可以說是後宮內最不喜爭斗的女人,在這二十年來,從未見她為難過哪位嬪妃。

哪怕是以往跳得最歡、企圖仗著魏天子的恩寵取皇後而自代的陳淑嬡,王皇後都懶得理睬,平日里只自顧自觀閱道經、修身養性。

記得前兩年,王皇後的弟弟、鄭城王氏的小兒子王瑔被騎寇桓虎所殺,趙弘潤曾擔心王皇後會對沈淑妃不利,可事實上,王皇後卻並未叫人刻意針對沈淑妃。

因此朝野普遍認為,王皇後是歷代皇後中最不喜爭斗的女人,相比之下,雍王弘譽的母親施貴妃以及幽芷宮的陳淑嬡,反而是這兩位後妃對王皇後格外敵視。而王皇後,則全然無視對方,仿佛當她們不存在。

而今日,王皇後在觀閱道經時,一名叫做『馮盧』的老太監貿然打攪了皇後的修身養性。

「皇後,有一名自稱是來自襄王府的人,求見皇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