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高牆激戰(二)(1 / 2)

「殺!」

喉嚨里迸出不同方言的咆哮,太原韓軍與魏武軍終於碰撞於戰場上。

平心而論,肅王軍的作戰方式已經足夠勇悍,但此刻看到魏武卒的廝殺,肅王軍的兵將們忽然發現,他們遠不如這支友軍悍勇。

肅王軍在戰場上習慣『先抵後攻』,也即是說,先用堅固的盾牌擋下敵軍第一波攻勢,待敵兵力氣用盡時,這才揮舞戰刀。

而魏武卒則不同,他們左手持盾、右手持戈,直接是沖入了韓軍的陣型,在第一波攻勢中,就打出了『有進無退』的氣勢。

長戈深陷敵軍士卒的軀體,拔不出來?

不要緊,魏武卒尚有利劍。

左手的盾牌被敵軍士卒砍碎?

不要緊,魏武卒正好空出左手來操作腰後的手弩。

不得不說,魏武卒在戰場上的廝殺狀況顯得有些混亂,並不像肅王軍那樣整齊一致,但是,他們的氣勢則要比肅王軍強大地多,仿佛是群狼,逮住眼前的獵物就是一通撕咬,幾乎一開場就打滅了韓軍的士氣。

「這……太亂了。」

剛剛來到後陣,來到肅王趙弘潤身邊的鄢陵軍副將晏墨,在看到戰場上魏武卒的作戰方式時,一臉訝然地說道。

此時此刻的晏墨,忍不住有些懷疑大將軍韶虎在統率方面的才能。

據說這位大將軍乃是禹王趙元佲身邊的宗衛長,怎么訓練出來的士卒在戰場上竟然如此沒有秩序呢?

不過待仔細看了一會後,晏墨這才發現,魏武卒的戰斗方式亂歸亂,可他們卻幾乎全面壓制對面的太原韓軍,仿佛是在兩軍剛剛接觸的瞬間,魏武卒便已經用己方的氣勢,震懾住了對面的韓軍。

對此,晏墨搖了搖頭,對趙弘潤苦笑說道:「末將眼拙,看不懂韶虎大將軍的用兵方式……」

趙弘潤微微一笑。

據他所知,韶虎作為禹王趙元佲的宗衛長,受後者的影響很大,而禹王趙元佲,曾經就以用兵霸道激進著稱,因此曾被人稱之為『暴躁的禹王』。

禹王的兵法,講究先聲奪人,即用氣勢壓倒對方。而眾所周知,在戰場上兩軍交戰,氣勢的強弱對於初戰的勝敗有著幾乎最直接的體現。

倘若初戰時己方軍隊被敵軍的氣勢所懾,那著實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

就好比眼下,當太原韓軍看到一群群身上插滿箭矢的魏武卒咆哮著,生龍活虎地沖上前來時,韓兵們的氣勢就弱了一分;而在看到魏武卒們以攻代守,於戰斗才剛剛打響就企圖與他們搏命時,氣勢難免就又弱了一分。

而後,魏武卒們戈棄取劍、盾碎舉弩那強硬作戰方式,又讓韓軍們的氣勢弱了一分。

再加上魏武卒們出色的單兵實力,以至於在這支魏軍面前,韓兵們氣勢暴跌。

這也難怪,畢竟韶虎率領的二代魏武卒,就是以原宗府府下的宗衛羽林郎中的一半作為骨干,篩選提拔青壯,且按照宗衛的訓練方式所訓練出來的強軍,這使得魏武卒本身就比一般的魏國步兵更加強大。

倘若說肅王軍是趙弘潤不惜巨資打造出來的軍隊,那么韶虎率領的二代魏武卒,就是魏天子不惜巨資打造出來的。

比如說,為了魏武卒那三層甲胄,魏國可謂是投入巨大。

畢竟在魏國,耕牛屬於非常緊缺而且重要的資源,因此,朝廷與各地方縣衙都有明確的規章制度,禁止濫殺耕牛。

哪怕是耕牛年老無力時,也需由『里長』上報當地的官府縣衙,由縣衙派人宰殺,取肉送還鄉里,讓那一里的農戶分食;至於牛皮、牛筋等物,則妥善保存起來,每隔一段時間送到大梁的軍備庫——曾經魏國士卒穿戴革甲的時代,那些制甲原料都是這么來的。

不過近些年,由於駐軍六營逐漸用鐵制甲胄取代革甲,使得大梁的庫倉內逐漸積累起了許多的牛皮。

可盡管如此,當韶虎組建二代魏武卒的時候,仍然用盡了歷年來積蓄的牛皮,可想而知這個消耗是何等的巨大。

不得不說,縱使是三層革甲的防御,亦直逼如今冶造局所研發的新式鐵甲。

原先趙弘潤對革甲並不是很感興趣,因為他更傾向於鐵甲,畢竟鐵甲日後終有一日能演變成鋼甲,革甲能有什么提升?難不成從三層革甲提升到三十層?

正因為這個原因,在趙弘潤入主冶造局後,冶造局在鍛鐵鑄甲工藝方面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

不過如今看看在戰場的實用,趙弘潤忽然感覺革甲並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樣無用,至少用來嚇唬敵軍的確是蠻好使的——瞧瞧戰場上,那些韓軍被胸膛插滿箭矢卻仍然生龍活虎的魏武卒嚇得了什么模樣。

而在趙弘潤暗自好笑之際,此刻在戰場上,魏武卒已逐漸呈現出仿佛控制全場的形式。

不同於肅王軍密集的作戰陣型,魏武卒的廝殺陣型相對寬裕,當然這不是說魏武卒一個個孤身作戰,事實上魏武卒也有彼此間的配合。

比如說,魏武卒習慣用以一個什或者兩個什作為一個小隊,取兩名什長當中的一人作為隊率,指東打東,指西打西,專門進攻韓軍當中守備力強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