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窘迫(1 / 2)

『ps:昨日第一更。昨日頸椎痛,頭昏腦漲,本來想靠在椅子上歇息一下,結果睡到十一點半。無顏面對諸書友,只好熬夜碼字,從一點寫到十二點半,碼成四章,望諸位書友原諒這個。』

————以下正文————

臨近十月下旬,魏國國內仍伸長脖子觀望著肅王趙弘潤對『河東四令』的表態,然而趙弘潤這邊,卻久久未曾將舉薦信派人投遞到大梁垂拱殿。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實在挑不出合適的人選。

當然,這並不說偌大的魏國居然挑不出三四個縣令之才,問題在於,趙弘潤希望推薦一些聽話的縣令——這些縣令可以不是他一系的人,但是一定要聽話,要服從日後他趙弘潤針對河西、河套等地所計劃的方案。

事實上,趙弘潤曾經想過將他商水郡內的諸如『徐宥之』、『黃玙』、『何之榮』等征辟的縣令調到河東來,畢竟這幾位在商水郡為令做得非常出色,他們在溫崎的統籌下,讓原本因為戰火而毀之一炬的商水郡六縣,重新煥發了活力。

這不前一陣子,商水黑鴉的首領應康將溫崎的書信送到了大梁肅王府,又由大梁肅王府轉送到趙弘潤手中,讓趙弘潤得知了今年他商水邑的收成。

雖然這份收成仍遠遠不足以養活肅王軍,但也讓趙弘潤看出了治下商水邑的改變。

記得兩年前,商水邑六縣除商水縣外,其余五座縣城那是朝廷與魏天子都不想背負的爛攤子,而如今這五座縣城已逐漸有了起色,這讓趙弘潤感到非常滿意。

因此,他從中看到了『溫崎』、『徐宥之』、『黃玙』、『何之榮』,琢磨著要不要舉薦這些人前來河東赴任。

但仔細想想,趙弘潤最終還是作罷了。

原因很簡單,『徐宥之』、『黃玙』、『何之榮』等縣令皆是他的封邑之臣,將這些人調到河東,難免會有人說閑話,而唯一身份只是門客的溫崎,這貨在朝廷的名聲實在太差,除非現任禮部官員全部暴斃過世,否則這貨一旦出仕河東,那趙弘潤就必須做好被禮部、翰林署、御史台狂噴的心理准備——誰讓溫崎這家伙吃飽了撐著,在上回會試中幫助其他數名作弊,導致禮部與朝廷顏面喪盡呢?

『哎,到哪里找幾個「夠分量」的人呢?哪怕是裝裝樣子的貨色也好啊……』

在寫推薦書的時候,趙弘潤忍不住在心中嘆息起來。

想了想,趙弘潤取出了三叔公趙來峪派人送到他手中的書信。

這是一份舉薦的名單,上面列舉的,皆是趙來峪成功招攬到的、願意站到他肅王趙弘潤這邊的國內貴族。

不得不說,三叔公趙來峪不愧是一個久在官場的老狐狸,他見趙弘潤親赴河東,卻遲遲不向朝廷舉薦『河東四令』的名額,便猜到趙弘潤目前正處於無人可薦的尷尬當中,遂立馬寫了一封友善人員的名單,連夜派人送到了趙弘潤手中。

可話說回來,瞅著這份舉薦名單上的人名,趙弘潤就有些哭笑不得。

南席侯趙咨、陳曹侯趙宓、南曹侯趙咎……這特馬都是誰啊?!

趙弘潤感覺自己聽都沒聽說過,不曉得是哪里冒出來的鄉下侯爵。

也難怪,因為在魏國,只要是姓趙的侯爵,都特馬是不值錢的家伙,就好比趙弘潤以及他的兄弟們幾乎個個封王的道理一樣,姬趙氏的子弟想弄個侯爵,實在是太簡單不過了——宗府一紙令書的事。

可問題在於,縱使同樣都是侯爵,身份地位也是存在高低的。

打個比方說,倘若魏天子一個『安陵侯』,國人至少會關注一下,因為安陵是魏國國內的大縣,可像什么南席、陳曹、南曹,這特馬都是哪啊?

往高了說,充其量也就是百戶、千戶的小縣侯,要命的是,這百戶、千戶還不是後者的封邑,只是掛個名,能享受到一部分抽成似的奉養而已。

因此在趙弘潤眼里,這些南席侯、陳曹侯、南曹侯,其實與鄉下土財主幾乎也沒有多大區別。

不得不說,很多在魏國國內平民們眼里可能高高在上的侯爵,其實在魏國真正的權貴圈子里,實則都是些不入流的貨色——但凡是姬趙氏子弟封侯,一半以上都是些不入流的家伙。

可能這些人靠著搭幫結伙、賄賂縣令,用損公肥私的種種手段獲取了許多財富,但是,仍然無法躋身於魏國真正的權利中樞,充其量就是搖旗助威而已。

『……』

看著手中這份名單,趙弘潤久久無語。

他可以肯定,既然這些人上了他三叔公的舉薦名單,那么這些人,十有八九有什么把柄在三叔公趙來峪手中,因此堅定地站在他趙弘潤的背後搖旗。

可說實話,就算這些人是他肅王黨的一員,趙弘潤也不怎么想重用,畢竟他與三叔公趙來峪的觀念不同。

他趙弘潤,與他的父皇魏天子一樣,始終著眼於國家,認為國家利益至上,正因為這樣,要是被趙弘潤逮到什么貪贓枉法、傾軋平民、損公利私的罪犯,就算對方同樣是他姬昭氏的子弟,他一樣會嚴懲不貸——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在國內貴族甚至是姬昭氏王族中的名聲都很差,以至於有一幫人附議太叔公趙泰汝,在暗地里罵他『吃里扒外的族逆』。

但三叔公呢,則更看重私己的利益,這個『私己』,倒是指他個人的利益,應該是陣營的利益——比如他肅王黨勢力的利益。

因此,三叔公趙來峪這份名單上的人員,其實並不是一封舉賢的名單,它只是用來告訴趙弘潤:這些是聽話順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