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最後的寧和(2 / 2)

聽了這話,溫崎面色怏怏地嘀咕了兩句,而一旁,何昕賢與唐沮二人臉上卻露出了驚訝之色:介子鴟這位新科的雙榜狀元,果真投奔那位肅王殿下了?

不過一想到介子鴟乃是投奔他們魏國的楚人出身,何昕賢與唐沮倒也稍微能夠理解,畢竟落戶在魏國的楚民,十個有九個都是對這位肅王殿下感恩戴德的。

於是,何昕賢與唐沮拱手對趙弘潤說道:「恭喜肅王殿下得此良士。」

趙弘潤心中也是高興,哈哈一笑,舉杯邀在座的諸人喝酒。

然而喝完這杯酒之後,他的目光便落到了何昕賢與唐沮二人身上。

畢竟何昕賢與唐沮二人,亦是千里挑一的逸才,而他趙弘潤,手底下最缺的就是人。

想到這里,趙弘潤隱晦地問道:「何公子與唐先生,日後有何打算?」

聽聞此言,在座的諸人皆是一愣,隨即,溫崎與介子鴟亦不由自主地抬頭看向何昕賢與唐沮二人,畢竟他倆都聽出了趙弘潤在話中的招攬之意。

當然,何昕賢與唐沮也聽出來了。

在略一猶豫後,唐沮歉意地看了一眼溫崎與介子鴟,隨即婉言說道:「回肅王殿下的話,在下當初窘迫時,曾受到禮部尚書杜大人的恩惠,此次會試,在下僥幸得了些成績,希望能夠報答杜尚書當初的恩情……再者,在下這三年在禮部擔任書吏,對禮部的事也頗為熟絡,是故……」

言下之意,唐沮是希望到禮部任職。

「哦。」趙弘潤點了點頭,心中稍稍有些失望。

隨即,他將目光投向何昕賢。

不得不說,他與何昕賢的關系,還是比較復雜的。

當初由於六王兄趙弘昭的引薦,何昕賢是趙弘潤第一個結識的大梁本地權貴子弟,並且,他當時對何昕賢亦有許多好感。

只不過,後來他們之間發生過一樁不怎么愉快的事,以至於趙弘潤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對何氏一門抱持敵意,從某種意義上說,當初何昕賢的祖父、原中書令何相敘辭官乞老,也是為平息某位肅王殿下心中的憤慨。

但終歸數年過去了,當初的憤怒也早已看淡了,更何況趙弘潤必須承認,當年他撮合何昕賢與玉瓏公主,包括後來支持他們私奔,都不是什么經過深思熟慮的事,在如今的他看來極為幼稚。

更要緊的是,如今玉瓏公主已放下了這件事,而何昕賢也已成婚誕子,因此趙弘潤逐漸也就釋懷了:當年的事,就讓它隨風飄逝好了。

感受到趙弘潤的目光,何昕賢沉默了。

其實在諸皇子中,何昕賢與六皇子趙弘昭的感情最深,而其次,就是眼前這位曾經的八殿下趙弘潤,倘若沒有那樁事的話,相信此刻何昕賢已經一口答應下來。

但正因為曾經發生過那樁事,因此何昕賢猶豫了。

在足足過了十幾息後,何昕賢委婉地拒絕道:「介子賢弟才華十倍勝我,有他相助殿下,相信足以。」

溫崎與介子鴟對視一眼,均感覺有些奇怪。

因為他們感覺,何昕賢拒絕趙弘潤招攬的意志,並不像唐沮那樣果決,仿佛是出於什么顧忌似的。

不過眼下,他們也不好詢問,只等日後尋個時機,再向何昕賢問個清楚。

溫崎暫且不論,反正介子鴟是非常希望能將何昕賢拉攏到某位肅王殿下這邊的。

而就在趙弘潤設宴款待何昕賢、唐沮、介子鴟、文少伯等人時,在怡王府的書房里,趙弘潤的六叔趙元俼正站在書房的窗口,看著窗外的庭院景致。

不知過了多久,一名府上的下人低著頭走入了書房內,走到趙元俼身邊低聲說道:「王爺,韓國那邊來信了,『那人』已動身前來我大魏……」

「唔。」

趙元俼點了點頭,隨即淡淡一笑,似感慨般說道:「清爽而不炎熱,是個狩獵的好時機啊。」

他的笑容,略顯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