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武信侯的思量(2 / 2)

數來數去,三川唯一能從秦國這邊得到的,就只有爵位了——作為中原國家之一的魏國,是幾乎不可能會冊封一個異族人為什么君、什么侯的。『注:這里說的異族,指的是不同文化的人,比如川人、胡人。但其中不包括秦人,就算中原人同樣看不起秦人,卻也不會將秦人視為異族,頂多就是帶有鄙夷地稱呼對方為山民或山猴子,因為秦國也是學習中原文化的,不算異族。』

正因為如此,當初秦人與羯、羚部落模仿川雒聯盟展開的貿易,沒過多久就流產了。

沒有堅實的利益基礎,再加上川人有過背棄的前科,因此,武信侯公孫起對川人絲毫沒有信任感,別說出兵援助,他甚至巴不得羯、羚、烏須幾個部落與魏軍殺得你死我活,最好同歸於盡,這樣一來,秦國既可以得到三川這片土地,也能大幅度削弱魏國。

當然,這只是武信侯公孫起的私心,並不代表他真會那樣做,畢竟,他也不希望魏軍占據優勢——雖然種種跡象表明,烏須部落、羯部落、羚部落已經不大可能被魏公子姬潤接受,但誰能保證這件事不會出現變故呢?再說了,即便那位魏公子姬潤最終都沒有接納烏須等幾個部落,但若是對方將這幾個部落鏟除了,秦軍同樣將面對一個在三川郡境內已無後顧之憂的魏軍。

可是話說回來,兵出函谷支援烏須與羯、羚部落,其中也涉及到種種原因。

如何看待糧草運輸路線被拉長?如何保證軍隊在草原上能得到充足的水源?

以及最最根本的——是否有把握擊敗由魏公子姬潤所率領的魏國軍隊。

前年,二十萬秦軍為何最終只有千余名僅存者逃回秦國?

原因就在於戰線被拉得太長了,以至於當秦軍兵敗如山倒時,魏軍與三川境內那些落井下石的部落,只需跟在潰敗的秦軍身後掩殺即可,一路追一路殺,據事後的估算,其實當時戰死在函谷的,只有幾萬秦軍,剩下的十幾萬秦軍,都是死在逃亡途中的——這是當時的秦軍統帥王齕都沒有料到的事,倘若他早知道會出現那樣的情況,肯定不會下達撤退的命令。

而如今,武信侯公孫起取代了王齕成為了此次秦軍的主帥,但如何擊敗那支由魏公子姬潤率領的魏軍,或者說魏川聯合軍,說實話,公孫起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畢竟,他與魏公子姬潤從未交過手,不清楚對方的喜好與用兵的習慣。

因此,在這種沒有完全把握的情況下,武信侯公孫起是不希望過於深入三川腹地的。

倒不是因為他害怕戰敗,而是因為秦國害怕戰敗。

不誇張地說,前年二十萬秦軍戰死,秦國真正心疼的只是那幾萬名正規軍而已,而對於數量更多的十幾萬黥面卒的犧牲,秦國根本不痛不癢——秦國有的是踴躍參戰的平民。

既然如此,秦國為何害怕戰敗呢?

原因就在於,秦國之前百戰百勝的神話被打破了:秦人不畏懼戰爭,也不畏懼戰敗,他們害怕的,是在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後,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就像前年『魏秦三川戰役』時那樣。

要知道,秦國強大的根本在於軍功爵制,而維持軍功爵制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不斷地獲取對外戰爭的勝利,一步步強化國民對對外戰爭的信心,激勵更多的國民踴躍參軍,使得整個國家穩步邁上對外擴張的腳步。

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但這里就有一個問題:雪球只有通過不停的滾動才能吸納更多的積雪,而若是它被外力強行阻遏,它就會停下來,而一旦停止的時間久了,雪球會自行瓦解。

軍功爵制也是一樣。

不誇張地說,倘若這次秦軍再次敗在魏公子姬潤手中,那么,秦國國民就會失去『向東擴張疆土』的信心,再沒有人踴躍參軍,而這將導致秦國會逐漸衰弱,無法再通過武力搶掠他國或他族的財富,而沒有這些財富,秦國就無法展開國內建設,等等等等一系列的惡性循環。

這也正是中原國家放棄軍功爵制的原因,因為它太不穩定了。

「難道貴軍是怕了那位魏國的公子么?」

見武信侯公孫起一次次顧左言他,炎角軍千人將烏魯巴圖忍不住插嘴道。

他的話,令帳內諸多秦國將領面色頓變。

而在這個時候,武信侯公孫起則面無表情地說道:「我軍並非畏懼魏公子潤,更非畏懼魏軍。……只不過是決定『從函谷始、以函谷終』罷了。」說著,他看著烏魯巴圖斬釘截鐵地說道:「某早已決定,在函谷擊敗魏公子潤所率領的魏軍,洗刷我軍前年的恥辱,望貴使見諒!」

聽聞此言,烏魯巴圖無言以對。

沒辦法,畢竟武信侯公孫起這番話實在是說得太漂亮,太冠冕堂皇了。

雖然他烏魯巴圖根本不信,卻也想不出如何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