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章:論功行賞(2 / 2)

一同歌舞之後,獻舞的宮廷樂女依次退出殿外,這讓不少將士感到頗為不舍。

但隨即,禮部尚書杜宥便站了起來,拍了拍手提醒殿內諸人注意,這讓那些將士有些失落的情緒一下子又高漲起來。

誰都知道,今日最關鍵的,是論功行賞,別的都是其次。

在眾目睽睽之下,禮部尚書杜宥走到王座階下,朗聲說了一番場面話,先是表彰了諸路魏軍為了保家衛國、舍生忘死的奮戰,隨後又嘉譽國內貴族全力支持國家的行為,最後,則感謝了來自秦國的協助。

不過杜宥也明白,這個時候,諸多將士都眼巴巴地等著論功行賞,不會有多少人真心聽他那番贊譽的話,於是他也就說得很簡短,三句兩句之後,便直接進入了論功行賞的環節。

「……此番戰事,立下功勛的有功之士不計其數,為賞罰分明,朝廷將此戰有功之士分為五等,各有不同的賞賜。」說著這話,杜宥從袖口中抽出一疊名單,在確認了一下名單後,繼續說道:「先來公布第五等的有功之士,戶牖侯孫牟、苑陵侯酆叔……」

這「第五等功勛」,大多數都是雖然表現出保家衛國的意念,但事實上並未與韓軍交鋒的國內貴族。

就比如戶牖侯孫牟、苑陵侯酆叔等人,他們雖然受到大梁朝廷的征令,率領各自組織的私軍前往駐守大河河畔,亦或是支援衛國,但因為種種因素,這些人到最後並沒有與韓軍交鋒,因此這所謂的「第五等功勛」,實際上好比是一個安慰獎,意義大於實惠。

而「第四等功勛」,其實與「第五等功勛」相差也不大,就比如在這個檔次內的成陵王趙燊、安平侯趙郯等等,這些貴族同樣也沒有在這場戰爭中立下什么功勛,但兩者的區別在於,似成陵王趙燊、安平侯趙郯等人,他們是向朝廷捐輸了不少錢糧的,因此,大梁朝廷必須提升一個賞賜的檔次,日後給予一些回報。

畢竟,貴族階級主動向朝廷捐輸錢糧,支持國家的戰爭,這很不容易,值得大力廣傳,做成典型,促使國內貴族效仿。

當然,無論「第四等功勛」或「第五等功勛」,事實上賞賜的東西都不多,無非就是一些銅錢、布帛、玉石之類的,就拿成陵王趙燊來說,這些賞賜,還沒有他捐給大梁朝廷的東西的零頭多。

當然,對於這些東西他也不在意,反正他如今背靠肅王趙弘潤,損失的錢財很快就能通過貿易賺回來——真正的便宜,在於朝廷欠下的人情,這才是貴族最想得到的。

讓朝廷欠下己方的人情,日後在某些事上,朝廷或多或少就會給予通融,就比如當初一些貴族霸占國內的礦產,真以為朝廷茫然不知么?怎么可能!只不過因為某些關系,朝廷不好出面罷了。

至於從「第三等功勛」開始,那就是確鑿的軍功了,就比如,頭一個被禮部尚書杜宥念到名字的游馬軍百人將石進,就因為在雍丘戰場上斬殺了邸陽君熊商,非但軍職被提拔為千人將,還獲得了「貴勛」這個初級貴族的身份,讓肅王軍中一些千人將級別的老人們羨慕不已。

要知道,如今在整個肅王軍中,就只有屈塍與伍忌這兩位大將軍獲得了「貴勛」身份,除此以外哪怕是晏墨、孫叔軻、翟璜、南門遲等人,都仍在「考察」階段,畢竟這份殊榮能夠讓他們從平民步向貴族,不可謂不珍貴。

而除了『石進』以外,亦有諸多的魏軍將士獲得了這個檔次的封賞,但是並非個個都有幸獲得「貴勛」的獎勵,就比如商水軍中驍勇的千人將冉滕,在這場戰爭中殺敵何止數百,但最終,也只是得到了一些金錢上的賞賜。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燕王趙弘疆麾下戰死沙場的宗衛兼山陽軍將領鄭遂與李瑁,就獲得了「貴勛」的賞賜,並允許他們的長子繼承,不過,不出意外只能繼承一輩。

總的來說,除了游馬軍百人將石進這個特殊的例子以外,在「第三等功勛」這個檔次內的,朝廷只是厚待了戰死的將士,比如賞賜爵位、視情況減免稅收,由宗府將犧牲者的兒子訓練為宗衛等等。

相比較「第三等功勛」,「第二等功勛」的賞賜更為豐厚。

比如頭一個受到封賞的碭山軍大將軍司馬安,直接任命為『河西守』,總懾河西,統籌魏國日後對林胡開戰,奪取河套地區的事宜。

而繼司馬安之後,臨洮君魏忌成為第二位受到封賞的人,被任命為『河東守』。

不可否認,臨洮君魏忌成為『河東守』,卻是有肅王趙弘潤幫襯的影子,但不能否認,這位君侯在與韓將樂城、韓徐的交鋒中,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率領一幫新兵阻擋幾倍兵力的太原韓軍數月之久,誰敢忽視臨洮君魏忌的功勛?

日後,魏國河西有司馬安,河東有臨洮君魏忌,兩者相輔相成,何懼韓國太原、何懼河套林胡?

看著在大殿中央叩地接受封賞的司馬安與臨洮君魏忌,縱使是趙弘潤心中亦不禁有些振奮。

他所在的魏國,終於逐漸強盛起來。

而這是否意味著,他離「閑王」的夙願已經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