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戰略部署【二合一】(1 / 2)

『東胡竟然……』

看著手中的密信,趙弘潤心中頗為感慨。

他此刻手中的密信,是由青鴉眾在大梁的分部轉送的,而傳遞的,卻是「鴉七」等人從韓國漁陽郡薊縣傳回來的確切消息。

根據鴉七的消息稱,他親眼看到「薊縣之戰」中,東胡差不多有十五萬騎兵倒在韓國的重騎兵面前——其中這個「十五萬」的數字,趙弘潤感覺有些誇張。

畢竟他常年帶兵打仗,當然清楚十五萬騎兵若擺在戰場上那會是何等壯觀的場面,除非這十五萬東胡騎兵都是木樁,否則,只要他們產生了逃跑的意識,憑借重騎兵的沖鋒速度,是幾乎沒有辦法追上這些東胡輕騎的。

因此趙弘潤保守估計,那一場「薊縣之戰」,東胡騎兵的傷亡數量需要打著折扣,即約七八萬左右。

當然,這份估測其實並沒有什么意義,因為韓國是根本不可能放任那些東胡騎兵逃出韓國境內的——這場仗,上谷守馬奢的軍隊為何沒有參與?不就是等著在東胡騎兵們全部經居庸關進入韓國境內後,出兵截斷後者的歸路,重新奪下居庸關與句注山北嶺要塞么?

哪怕鴉七因為急著匯報韓國重騎兵的事,等不及打探上谷守馬奢的行動,趙弘潤也能猜到這事,因為這次韓國給東胡設的局,實在是太明顯了,明顯到但凡是懂得點兵法謀略的將領,都幾乎不會上當——作為國家的邊塞,怎么可能那么輕易就淪陷?

想來,東胡是歷來在韓國的北境橫行慣了,因此沒有料到,韓國這是是故意示敵以弱,誘使他們進入漁陽郡的平原地帶,繼而一舉殲滅。

「這次韓國重創東胡,我功不可沒,釐侯韓武,應當授予我頭等戰功……」

看了幾眼手中的密信,趙弘潤與帳內的呂牧、秦少君、趙雀三人開著玩笑。

聽聞此言,秦少君不解地詢問道:「韓國打了勝仗,這跟你有什么關系?」

趙弘潤笑而不語,沒有回答秦少君。

相信此時帳內,也只有宗衛長呂牧能明白自家殿下這句話的深意。

無非就是因為,韓國這次設計東胡,全賴那支效仿魏國游馬重騎所打造的重騎兵,若沒有這支重騎兵,韓國根本別想在那么短的時間內,便對那十五萬東胡騎兵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若沒有那支重騎兵,十五萬東胡騎兵最終必將流竄到上谷郡甚至是邯鄲郡的平原地形,在韓國的腹地燒殺搶掠,到時候,韓國就會因為他們「引狼入室」的舉動買單——當然,若沒有那支重騎兵作為底氣,韓國也不可能故意讓出居庸關,故意將那么多的東胡騎兵放入境內。

因此,這次韓國擊敗東胡的最大仰仗,即是那支重金打造的重騎兵,而「重騎兵」這個概念,卻是趙弘潤首先提出,並因此打造了游馬重騎,故而,韓國自然應當將首功授予他。

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是趙弘潤為了緩解此刻心中的震驚:縱使他也沒有想到,韓國居然那般大膽地啟用重騎兵去設計東胡騎兵,甚至於,居然還被他們賭贏了。

那可是十五萬東胡騎兵啊,本該最起碼讓韓國的軍隊受到些損失,沒想到,韓國利用那支重騎兵,以極其微小的代價,便將這支東胡騎兵全殲在國境之內。

『東胡完了……』

趙弘潤長長吐了口氣。

作為占據韓國北方境外大片草原的最強戎狄,東胡諸部落當然不可能僅僅就只有那么十幾萬的戰士,但也不能否認,那十幾萬東胡戰士的全軍覆沒,必定會讓東胡諸部落元氣大傷。

更何況,韓國在取得了那樣輝煌的戰績後,必定會趁勝追擊,因此,韓國重創東胡,將後者驅趕到遙遠而寒冷的北方高原,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再加上趙弘潤這邊,魏軍亦將林胡與匈奴打地節節敗退,這意味著,韓國將從此擺脫異族的侵襲與騷擾,過不了多久,魏國就將面對一個已無外族作亂拖累的韓國——想到這里,趙弘潤就感覺有點牙疼。

要知道,在「第三次魏韓北疆戰役」中,當韓國動用了「雁門軍」、「北燕軍」等精銳邊疆駐軍後,魏國軍隊的傷亡一下子就提了起來,而趙弘潤麾下的商水軍,也正是在那場對陣雁門守李睦與北燕守樂弈的「寧邑之戰」中,首次承受了沉重的傷亡,傷亡人數幾近兩萬人,而當時他所率領的那支來自秦國的友軍,更是因此折損過半,可想而知,雁門軍與北燕軍這兩支韓國邊防駐軍的厲害,跟邯鄲軍那種羸弱的軍隊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以至於最終,還是靠著南梁王趙元佐引誘林胡趁虛而入寇略太原、雁門的詭計,魏國這才擊敗了韓國。

倘若那場戰役中,韓國沒有林胡與東胡拖累,憑借當時的戰況,說實話勝負還真不好說。

而如今,魏國即將面對那個已沒有林胡、東胡等異民族拖累的韓國,縱使是趙弘潤,在意識到這件事後,亦不由地緊張起來。

可待等他回想起韓國那五萬重金打造的重騎兵後,他便又穩不住那份緊張,忍不住笑了起來。

『五萬重騎兵……』

趙弘潤簡直做夢都要笑醒。

只有一手打造過重騎兵的人,才知道這個兵種到底有多么耗錢,別看重騎兵的花費,仿佛就是輕騎兵多了一套魏國重步兵式的甲胄,再多了一套馬甲,可事實上,遠不止如此。

首先,打造重騎甲胄的材質,是魏國冶造局當時研究的合金,對,即是在鍛鐵成鋼的基礎上,按照比例加入其它金屬礦石熔鍛而成的合金,目的就是為了讓重騎的甲胄,在不增加多少重量的同時,擁有更強的防御力。

其次,重騎兵的甲胄內部,還要內襯厚厚的皮甲,關鍵部位還要填充動物的肌腱,目的就是為了減少重騎兵在沖撞時受到的反震力,否則,似游馬重騎那般套著一個鐵罐頭似的甲胄,橫沖直撞,在撞死敵方軍士的同時,他們自己也早就被反震力震傷五臟六腑,吐血不止了。

再次,重騎兵的馬甲,或者說是戰馬披掛,這也並非尋常之物。

為了避免甲胄的累贅而導致戰馬失去太多平日里的靈活,游馬重騎兵的馬甲采用的是鎖子甲,亦用一個個鐵環相扣編織而成的掛甲,優點是便於披掛,且防御力比起一般的甲胄更高,缺點是打造耗時——為了保證這件掛甲的堅韌,當時冶造局與兵鑄局皆是人工打造,一件鎖子甲上成千的鐵環,可想而知這份工程量的巨大。

也正因為在甲胄的材質上不遺余力,因此,游馬重騎才能一次次創造足以驚駭世人的戰果,而趙弘潤呢,也無力打造更多的重騎兵,單單只是維護目前五千名游馬重騎的甲胄,就要讓他耗費一筆不小的開支。

然而,韓國那邊居然一口氣打造了五萬名重騎兵,縱使這些重騎兵的甲胄比游馬重騎稍次,其中的花費恐怕也是天文數字。

而讓趙弘潤暗暗竊喜的是,他至少有一百種辦法,讓這五萬名韓國重騎兵在沒有取得任何斬獲的情況下,黯然退場。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是,畢竟重騎兵本身就是一支限制非常大的兵種,單獨生存能力幾乎為零,縱使是軍團作戰,也非常需要敵軍的配合——倘若對方不配合,在看到重騎兵進入戰場的瞬間就脫離戰斗,事實上,除了重步兵外,其余兵種幾乎都能憑借雙腿逃離重騎兵的鎖定,只要及時掉頭逃跑。

這就很尷尬了。

而更尷尬的是,重騎兵絕對不敢朝著結陣狀態下的重步兵沖鋒,因為重步兵憑借著身上的沉重鎧甲,足以讓重騎兵摔倒,而重騎兵——尤其是前排的重騎兵一旦跌落在地,那么,他就幾乎不可能再有站起來的機會,後面的友軍,可能就會將他們踐踏至死。

因此,重騎兵最佳的欺負對象,其實就是弓弩兵與輕步兵,其次是輕騎兵,以至於重步兵以及跟他們一樣的重騎兵,是重騎兵們不想去面對的,因為自損太大。

而魏國但凡是駐軍級的精銳軍隊,至少一半是重步兵,這注定會讓韓國的重騎兵在看到魏國軍隊時,感到非常尷尬。

當然,也有可能韓國的將領們並不清楚重騎兵無法克制重步兵,但是相信,只要一場戰事下來,那些韓國的將領們就會意識到,用一名韓國重騎去交換一名魏國重步兵,這絕對虧本的買賣。

正因為清楚這一切,因此,在趙弘潤看著密信上那「五萬(韓國)重騎」的描述時,他就知道,日後他魏國與韓國爭奪中原霸主的那場仗,最起碼已經多了三成勝算。

若非怕走漏消息,他真恨不得大肆慶祝一番,與人分享一下心中的喜悅。

七月下旬,林中郡境內的魏軍,分作了兩撥。

似魏國國內的那些貴族私軍,開始收刮戰利、清點這片草原上的牲畜,以及收編戰俘作為奴隸,在這件事上,這些貴族們已經與朝廷取得了協議。

這份協議是朝廷戶部與國內貴族們簽署的,經過了垂拱殿內朝的一致同意,總得來說,就是國內貴族私軍協助朝廷清點戰爭利益,而朝廷呢,則相應地給於他們一點甜頭。

就比如說,在這場仗中被魏軍俘虜的林胡等異族俘虜,朝廷允許國內的貴族按照一定的價格購入,讓這些奴隸為國內的貴族而工作。

但是像戰馬、耕牛等重要的資源,朝廷嚴令禁止國內貴族私下交易,畢竟魏國攻打河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得到河套地區的戰馬與耕牛資源。

至於像林胡收集的一些珠寶、金器、銀器,朝廷就不怎么看得上眼了,只要國內貴族們別貪地太過分,向朝廷上繳一個大致的數額,朝廷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