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齊國新策略(1 / 2)

『ps:出差香港,各種不方便,一星期後回家,今天感冒了,吃了葯昏昏沉沉睡到九點才起來,時間來不及只能一更了,萬分抱歉。這更也先欠著--』

————以下正文————

「……田驁將軍目前駐軍在彭城,而田武將軍則率領三萬軍隊及時支援了東海郡,這就是目前的狀況。」

在臨淄宮內,在得到齊王呂白的示意後,齊國右相田諱率先闡述了目前他齊國所面臨的困境。

其實鑒於此前的戰況,田諱曾想過是否要將駐軍在寧陽的田耽調回齊國本土,最起碼也要調回幾支在國外的本國軍隊,畢竟在楚國大舉進攻他齊國的期間,他齊國尚有「琅琊軍」、「北海軍」、「即墨軍」這三支軍隊留駐在魯國。

可問題是,魯國的寧陽如今已被楚國上將項末率領十萬楚軍占據,若輕易調回田耽,調回琅琊、北海、即墨三支齊軍,楚國上將項末或有可能對魯國發動進攻,畢竟明眼人都瞧得出來,楚國對魯國的工藝向來是垂涎三分。

因此在被齊王呂白問及時,右相田諱率先講述了自己的觀點:「大王,臣不建議於此時調回田耽以及調回琅琊、北海、即墨三支軍隊,如今楚國的將軍項末占據寧陽,對魯國虎視眈眈,這足以證明楚國對魯國有垂涎之心。在臣看來,單憑魯國一己之力,怕是不能抵擋楚國的攻勢……若魯因楚而亡,必將擴大我大齊與楚國接壤的土地,到時候楚國借助其兵馬眾多的優勢逼我大齊多面作戰,我大齊必將陷入首尾難顧的被動。」

田諱的觀點很直白、很明確,因此聽著他滔滔不絕地陳述其中的利害,縱使是年輕氣盛、考慮事情仍不全面的齊王呂白,此時亦能清楚得知其中的利害。

但前提是,在不調回琅琊軍、北海軍、即墨軍這三支軍隊的情況下,就目前齊國本土的兵力,擋得住楚軍么?

想到這里,齊王呂白問道:「若不調回田耽將軍與琅琊、北海、即墨三支軍隊,不知如何招架來勢洶洶的楚國?」說到這里,他轉頭看在正皺著眉頭若有所思的趙昭,問道:「左相大人如何看待此事?」

趙昭當然會支持田耽的觀點,正所謂唇亡齒寒,以他的智略,又如何會坐視楚國吞並掉魯國,然後調轉槍頭又來攻打他齊國。

但平心而論,就目前而言,趙昭心中也沒有什么御敵良策——他曾經是有的,即在楚公子暘城君熊拓率領的楚軍主力仍駐軍於符離塞一帶,僅僅只有楚壽陵君景雲率領十幾萬良莠不齊的楚軍攻打東海郡的情況下,他便曾提出建議,希望調動「飛熊軍」與「東萊軍」這兩支齊國精銳,在楚壽陵君景雲還未在東海郡站穩腳跟時,將他以及他麾下的楚軍擊潰。

不可否認,在得知楚壽陵君景雲戰敗的情況下,暘城君熊拓必定還會派遣其他人率軍攻打東海郡,但這沒有關系,因為在符離塞尚未陷落的情況下,暘城君熊拓肯定是不敢將麾下主力全部移到東海郡的,否則,鎮守符離塞的田驁、田武出兵截斷他的歸路,這幾十萬楚國軍隊,就要陷入糧道被斷、兩面被包夾的處境。

從戰略上來說,這最起碼能拖延楚軍三個月的戰爭節奏,甚至更久,一直拖過今年,拖到來年的開春。

但遺憾的是,由於士大夫連諶以及臨淄城內許多富紳、大貴族們太過於保守——說得好聽是保守,說得難聽點就是膽怯——以至於飛熊軍這支齊國最精銳的軍隊,始終還是沒能調動,最終只是讓東萊軍帶著幾支尋常縣兵支援了東海郡,使齊國失去了先發制人的可能性,若非田武及時率軍支援郯城,搞不好郯城已然被楚軍攻破。

當然,事到如今再說這些已沒有意義,且趙昭方才也只是在思考,如何在楚軍的猛烈攻勢下,兼顧齊魯兩國。

而在這件事上,如今駐軍在彭城的老將田驁,給趙昭提供了一個戰略思路。

於是在被齊王呂白問起時,趙昭在略微思忖了片刻後,正色說道:「大王,臣這里有個想法,還請大王與在座諸位斧正。」說著,他嚴肅了神色,皺著眉頭說道:「鑒於目前楚軍已突破符離塞、且在東海郡亦取得了許多優勢,臣以為,我大齊若想在此時出兵擊敗楚軍,不是說不能,但相信會很艱難。……因此,臣建議不妨改變策略。臣的策略可分為兩個階段,首先第一個階段,即盡可能地拖延楚軍的進展。在臣看來,以目前的局勢來說,雖然我大齊如今仿佛是如履薄冰,但仔細想想,其實暫時倒也未曾有太大的劣勢,眼下東海郡有田武將軍坐鎮,彭城一帶則有田驁老大人阻擋楚軍,田驁老大人與田武將軍,皆是我大齊赫赫的擅戰之將,且麾下兵力並不少,臣認為未必就不能撐過今年,也就是說,我大齊無需急著將田耽將軍以及琅琊、北海、即墨三支兵馬撤回國內。」

「拖延楚軍么?」右相田諱聞言若有所思。

一旦戰爭進入冬歇期,就要考驗戰爭兩國的後勤力量了,他齊國富裕,在糧食方面當然不會存在什么問題,別說養活目前國內的軍隊,就算是再翻個倍,對於他齊國而言其實也不是什么太大壓力的事;但對面的楚軍就不好說了,此番楚公子暘城君熊拓出兵五六十萬,論兵力是齊國已動用兵力的三倍左右,那么自然而然,在糧草方面的消耗與負擔,同樣也是齊國的三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