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辭舊迎新【二合一】(1 / 2)

待等唐沮、范應、李興、鄭習等派遣出去的使者陸陸續續返回大梁時,興安二年亦即將步入年尾。

這一年,魏國前所未有的和平,縱使這一年天下依舊大亂,各國仍在紛爭不斷,但唯獨魏國,風平浪靜,仿佛超脫於這個時代,獨安一隅。

時至臘月前後,大梁城內的各家各戶開始制作臘肉,一眼望去,滿城肉干。

對此,大梁府府正褚書禮猶感欣慰。

一個國家是否富強,只需看平民百姓的生活條件、日常伙食,而就今年大梁城內百姓的生活條件而言,魏國的國內經濟,相比較前些年確實恢復了許多——雖然還是沒能達到先王趙偲在位時的巔峰時期。

這不奇怪,畢竟魏國只是休養生息了一年而已,這區區一年光景,如何能彌補這個國家近十年來頻繁對外出征的消耗?戶部內部預計,還需要大概一兩年工夫,國家便能全面追平先王趙偲在位時的巔峰時期,而在此之後,那便是全面超越。

當得知戶部的估測結果後,朝中官員們很是振奮,因為他們意識到,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魏國,即將來臨!

回顧這一年,其實魏國也發生了許多事。

比如在今年的四月份,有一伙賊人在「許縣」打家劫舍、占山為王,不過還沒等大梁朝廷這邊做出什么反應,那伙人就被「召陵軍」給剿滅了,為此,朝廷事後嘉獎了召陵軍的陳適、王述、馬彰等幾名將領。

五月份的時候,前工部尚書「曹稚」過世,享年六十九歲。

得知此事後,趙弘潤亦頗覺傷感,遂領著皇後羋姜,親自前往曹府吊喪,讓曹稚的幾個兒子誠惶誠恐之余,亦倍感榮幸——雖然這么說並不合適。

當時跟趙弘潤一同前去的,還有衛驕、呂牧、穆青等在禁衛軍就職的宗衛們。

不誇張地說,前工部尚書曹稚,這是趙弘潤與宗衛們當年最早熟悉的朝中大臣,當時趙弘潤還住在宮內,想要鼓搗什么東西時,就叫宗衛們跟工部去打交道,這一來二去的,雙方也就熟絡了。

在趙弘潤的印象中,當時還擔任著工部尚書之職的曹稚,就是一位看起來頗為慈祥的老頭子,整日笑呵呵的,好多次還捧著茶盞站在旁邊,觀瞧趙弘潤與宗衛們正在鼓搗的什么東西,且時不時地提出一些建議。

也正是因為這樣,在朝廷六部中,趙弘潤對工部的印象最好,無論是當年還是如今。

可惜歲月不饒人,這樣一位讓趙弘潤敬重的長者,終究抵不住歲月,最終還是過世了。

在喪禮中,趙弘潤親筆寫下了「魏之基柱」四個字,賜予曹氏一門,讓曹氏一門的家屬們感動涕零。

畢竟這可是某位殿下在登基為王之後第一份主動送出的墨寶,而且寫的還是「魏之基柱」這種極高評價的字,這足以成為曹氏代代相傳的傳家寶。

而此事傳遍朝野之後,朝野亦對趙弘潤更加擁護:民間的百姓感興趣的是趙弘潤與曹稚君臣二人相識結交的過程,並通過某些閑人的腦補,改編出許許多多的故事;而朝中的官員們,則眼紅於那份「魏之基柱」的評語。

這是多么榮耀的事啊!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前禮部尚書曹稚過世後不到二十日,前吏部尚書「賀枚」也過世了,享年六十七歲。

對於前吏部尚書賀枚的過世,趙弘潤其實倒沒太大的感受,畢竟他跟這位賀尚書非但不熟,而且曾經還發生過一些矛盾,但考慮到在十幾天前,當前工部尚書曹稚過世的時候他非但親自前往,還當場親筆題書,趙弘潤覺得過於厚此薄彼,倒也不好,於是也去參加了葬禮。

雖然這兩場葬禮,趙弘潤皆曾親自到場,但相信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其中的區別:曹稚過世時,趙弘潤可是帶著皇後羋姜一同前去吊喪,且持後輩禮;而賀枚過世時,趙弘潤僅孤身前往,也沒有說持後輩禮的意思。

兩者的差別,仿佛雲泥之別。

不過,看在死者為大、且賀枚生前也稱得上兢兢業業的份上,趙弘潤還是親筆題書,寫下了「文臣風骨」贈予賀氏一門,讓賀氏一門大感驚異。

事後,原宗衛、現禁衛軍大將穆青私底下詢問趙弘潤:陛下不是與那賀枚不合么?為何贈字?

趙弘潤平靜地解釋道:我確實是看他(賀枚)不爽,但並不能因此就磨滅他對國家的貢獻。

沒過幾日,某個嘴巴不嚴的宗衛,便將這次對話傳了出去,讓朝野對趙弘潤這位君主大為敬服。

為此,前兵部尚書李鬻更是歡喜,暗暗思忖著,既然有賀枚這個先例外,縱使他與趙弘潤此前矛盾重重,但相信當他過世的時候,那位年輕的君主還是會賜予高評價的墨寶。

但讓這位老大人感到困擾的是,他在離職後的身體狀況很好,為他診斷的醫師斷定,他最起碼還能再活個數年,這就讓人有點不知所措。

十月至十一月,戶部開始變得愈發忙碌,在這段時間內,地方郡縣將他們當地該年的秋收數額呈報上來,而戶部則在此基礎上,設法調控市價,既不能使國內的米價虛高,但也不能使其跌破,嚴重損害到平民、小地主階層的利益。

不得不說,由於今年魏國的軍隊全面實施了「軍屯」的策略,這使得魏國在糧食方面的壓力驟減,在經過朝廷的縝密估算後,全國的產糧非但可以滿足國人的需要,甚至還能余下一小部分——本來這一小部分可以儲藏起來作為戰爭儲備,但因為魏國此前私底下通過川雒聯盟與南陽羯族人達成了罪惡的奴隸貿易,因此,這一部分糧食,為魏國換取了大量的巴奴,極大的彌補了魏國在同時開啟數個大工程後處於嚴重人手不足的窘迫。

年關將近時,魏國嫁出去的玉瓏公主、秦太子妃趙玦,乘坐船只返回了魏國大梁,對外稱回娘家探親,但實際上嘛,無非就是閑在秦國住得太悶了而已。

誰讓她名義上的丈夫秦少君實際上此刻就在魏國呢?——秦少君在秦國時,她與秦少君這對名義上的夫婦、實際上的好姐妹還能做個伴,可秦少君一去魏國,玉瓏公主就難免感到寂寞了。

於是,玉瓏公主索性就返回了魏國,准備在大梁住上一陣子,畢竟此時此刻,讓她又愛又恨的父親趙偲已經過世,不至於再對她造成什么影響。

對此,趙弘潤感到十分高興,不過最高興的,相信還是趙衛、趙川、趙邯、以及趙楚這幾個小家伙,畢竟玉瓏公主這位姑姑,對他們可是非常溺愛的。

「姑姑、姑姑、姑姑——」

「嘻嘻,看姑姑給你們帶什么禮物了。」

在幾個精致的小禮物的誘惑下,趙弘潤的三個兒子與一個女兒,都被玉瓏公主拐跑了。

對此趙弘潤只是暗暗祈禱,畢竟玉瓏公主先是在宮內被壓抑了十幾年,隨後碰到六王叔趙元俼,跟著這位六叔到處跑,性子一下子就野了——論性格,這位公主可能比出身草原的烏娜還要奔放灑脫,趙弘潤非常擔心那四個小家伙被教壞了。

畢竟,玉瓏公主就是被六王叔趙元俼給帶壞的,記得曾經,這是一位多么恬靜的公主,可後來……唉!

回到大梁後,玉瓏公主先去拜見了趙弘潤的養母沈淑妃。

自從烏貴嬪被睿王趙昭接去齊國之後,沈淑妃就再沒有理由住在皇宮外的寺園里了,因此,在趙弘潤的強烈要求下,沈淑妃最終還是接受了兒子的孝心,雖然嘴里多番抱怨,但心底卻十分歡喜、欣慰地搬到了皇宮內為她而新建的宮殿「福延宮」,成為皇宮內除「壽延宮王太後」外的另外一位太後。

在瞧見玉瓏公主返回魏國時,沈淑妃——如今應該稱作沈太後,她亦十分高興,拉著玉瓏公主的手說長道短,仿佛是對待出嫁返家的女兒。

其實倒也跟女兒沒差,畢竟當年玉瓏公主年幼時的種種遭遇被揭露後,沈太後對這個苦命的丫頭感到莫名的心疼,雖然並未開口,但實際上卻是將其視為了養女,而玉瓏公主呢,也從沈太後這邊感受到了早已忘卻的母親的呵護與關懷。

當日,趙弘潤在母親沈太後的福延宮,擺設了筵席,慶祝家人團聚。

在這次的『小家宴』中,趙弘潤邀請了住在壽延宮的太後王氏,畢竟在名義上,王太後亦是他的母親。

但王太後還是比較識趣的,沒有參合其中,借口身體不適就推辭了。

唯一遺憾的是,弟弟桓王趙宣此刻遠在河東安邑,而趙弘潤身邊最不聽話的女人趙鶯亦守在衛國,隨時准備設法除掉躲藏在魏國的蕭鸞,否則,若是弟弟趙宣領著弟媳、也就是那位韓國公主一同來到福延宮的這個小家宴,再將趙鶯也抓到這兒來,那么,一家人才算是團聚了。

不過沈太後對此倒不介意,畢竟她知道他小兒子趙宣就在安邑,並且目前正忙著軍屯、操練等事宜,倒也不感到擔心,至於寂寞嘛,身邊有大兒子趙潤在,還有羋姜、贏瓔、蘇苒、羊舌杏、烏娜、趙雀等兒媳,還有干女兒玉瓏公主,最最重要的是,還有一口一個稱呼她「祖母」的趙衛、趙川、趙邯、趙楚這四個小家伙,她怎么會感到寂寞?

她只是有些遺憾,遺憾先王趙偲過世太早,未能有機會享受這天倫之樂。

當然,在高興之余,沈太後亦不忘提醒秦少君贏瓔以及趙雀,畢竟這幾個兒媳中,就只有這二女還未生誕。

值得一提的是,沈太後還提及了趙雀的姐姐趙鶯,她當然是巴不得趙潤有更多的子嗣,反正她是不需要去考慮立嗣之事的。

然而讓沈太後萬分欣喜的事,在這次小家宴後,素來坐落大方的秦少君嬴瓔,扭扭捏捏地私底下跟她說,說是肚子似乎有了動靜,喜得沈太後連忙喚來宮內的御醫,為秦少君診斷。

一探脈,秦少君居然還真有了,這可真是喜上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