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九章:坑的就是張家(1 / 2)

義庄有許多功能,不過徐氏義庄的功能只有一項,那就是存放棺材的地方。當然,棺材不會是空的,棺材中都有屍體,大都是一時還未曾找得好地方安葬,或是死者客死他鄉,家人准備運回本土去安葬,或是窮得無以為殮,只好暫時寄放在義庄之中。

這世上最善事的途徑有許多種,而徐家父子做善事,也算是別具一格,直接做起了義庄善事。

按大明律,義庄是不許在城內開設的,只能到城郊去開辦,不過錢塘縣是繁華的大縣,幾十年前修築的城牆早就不能容納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因此就算是在近郊,也照樣繁華熱鬧。徐家父子在這里開辦義庄,倒也沒有觸犯明律。

只是這個時代更為迷信,一聽到義庄二字,頓時就讓人覺得晦氣無比,莫說是現在,就算是在後世,若是誰家附近要規劃一處殯儀館亦或垃圾場,只怕也要發瘋不可。

眾人恍然大悟,得知原來這竟是義庄,自然不免後退連連,生怕這晦氣沾到了自身上。

可是話又說回來,開設義庄,確實是一件善舉,畢竟善人們就算做善事,大多也只是開廠施粥,而死人的事,畢竟沒有太多的人願意去管,錢塘地處津要,經常有客商、游人橫死,客死異鄉的人又不能就地埋葬,只能暫時先將屍首存放起來,等待家人從千里之外趕來處置後事。

徐謙神采奕奕,一臉憐憫,再三說起自己做善事的心理歷程,什么路見客死異鄉的人無處安葬,又被客棧抬出來,暴屍荒野,心里如何掙扎,又如何如何下定決心,最後得到黃師爺的支持,並對他大加褒揚雲雲。

話說了這么多,便有一隊雇來的樂手一起列隊出來,徐謙把手一揚,大呼道:「起樂!」

霎時,嗩吶、銅鑼聲驟響,哀樂傳出,凄凄慘慘切切,那婉轉的音符頓時讓人想到那無數人披麻戴孝、如喪考妣的景象,若是再加幾聲震天的慟哭,那就更加完美了。

人群之中自然夾雜了不少張家的人,張家一直在關注著徐家父子,不過因為注意力太過集中,卻是沒有想到徐家父子暗渡陳倉,把主意打到了張家對面的荒廢客棧上頭。

客棧已廢棄了兩年,所以是糜費不高,可還是讓徐家父子幾乎拿出了全部的積蓄,而這客棧根本就不需要修葺,直接便可以轉為義庄,畢竟義庄這東西也不需要什么裝飾,只需要清掃一下,遮風避雨也就是了。

幾個張家的門子擠在人群里,目瞪口呆之余面面相覷,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這哪里是開義庄,簡直就是坑人啊。

跑到人家豪宅門口開義庄,真是晦氣。

更重要的是,堂堂張家,這是什么家世?要是讓人知道門口停放別人的屍體,還隔三差五奏出這么一段哀樂,經常有披麻戴孝的人抬著棺材往門前走過,這張家還有臉嗎?還拿什么在錢塘立足?

便是放在後世,一個新的樓盤邊上若是有個殯儀館,這房價也至少得斬掉一半,更不必說這個時代了。張家新建的宅子花費巨大,也不可能說搬走就搬走。更何況,張家要是真搬走了,還不笑掉人家大牙?

所以……

幾個門子互換了一個眼色,正要前去通報,這時候卻有人騎著一匹快馬前來,卻是那穿著護衛裝扮,腰間挎著刀的鄧健。

鄧健今日顯得格外的意氣風發,他最是享受這種萬眾矚目的感覺,此前徐家父子也沒有交代到底做的是什么善事,不過以他的理解,所謂善事,無非就是施粥而已,自己受了徐謙的授意前來趕個場子,也不是什么壞事。

可是他意氣風發到了一半,看到前頭人群雖多,卻都是遠遠躲著,又聽到那陣陣的哀樂,頓時愕然了。

這是什么情況?

鄧健突然意識到,這個場子不太好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