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遇貴人(1 / 2)

縣試放榜,引得整個錢塘縣格外的關注,士紳們一直在期待著結果揭曉,可是當榜文放出時,頓時引起了一片嘩然。

名列第一的,居然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

自古讀書人都出自寒門,在大明朝,寒門子弟考中進士的足足占了整個進士榜的六成,因此一個寒門子弟突然冒出頭來,似乎也不算什么。可這里是蘇杭,蘇杭地區和其他的地方不一樣,這里一直都是學霸們的卧虎之地。

什么是學霸?其實就是士紳世家,這些人祖祖輩輩不事生產,專心研究八股,族中子弟從幼時起,便嚴厲訓導,並且由那些有功名的長輩為他們開題解惑,在嚴格的教導之下,這些世家子弟們往往都是蘇杭地區科舉的主力軍。

比如眼下杭州最為著名的謝家,就是杭州最大的學霸集團,族里不但出了個謝遷考中狀元,以內閣大學士的身份致仕,謝遷的弟弟亦是高中進士,這還不算,便是謝遷的兒子,又是高中。

一門三進士,這是何等顯赫?

因此無論是杭州府的府試還是錢塘縣的縣試,名列第一的多是世家子弟,畢竟人家資源多,人脈廣,有數代的底蘊,非同凡響。

可是今日,卻是破例了。

滿縣嘩然,以至於許多人站了出來,大叫不公。

更有一些士紳人家放出了流言,說這徐謙與蘇縣令之間關系匪淺,蘇縣令與這徐謙定是有什么私情,正因如此,所以才將徐謙列為第一。

不過這個流言很快不攻自破,當時考場里的情況許多人都看見了,蘇縣令對徐謙屢屢呵斥,倒是本縣教諭為徐謙的文章折服,甚至直接說出了此生可為第一的言論。

就算是徐謙有人關照,那關照之人也該是王教諭,可問題又出來了,縣試的成績排定只有蘇縣令才有決定權,就算王教諭與徐謙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關系,一個教諭想要推舉徐謙為第一,也未必能過得了蘇縣令這一關。

於是各種心懷叵測的猜測不攻自破,蘇縣令處事公正,這是全縣人所皆知的事,無憑無據之下竟敢污蔑父母官,真要鬧出什么動靜來,那也不是好玩的。

不過仍有許多士紳人家心里認定了徐謙作弊,若不是作弊,一個賤役出身的家伙怎么可能如此博學,竟是把世家子弟們都比下去?這些人心里這樣想,卻是一點動靜都沒有,之所以沒有動靜,並非是願意善罷甘休,而是在等待時機,縣試之後就是府試,這徐謙能在縣試中大放異彩,未必能在府試中奪魁,一旦府試的成績不理想,他們便可以從中做文章,借機滋事。

縣試第一也讓徐謙松了一口氣,他才不管外頭傳什么言論,心思定了下來,想到府試即將開始,也就收了心,專心讀書。

偶爾也會有人到訪,如今咸魚翻身,雖然受到士紳的抨擊,可畢竟身份已經不同,現在好歹是縣學童生的身份,也算是擠入了讀書人的行列。

只是對這些前來拜訪的寒門子弟,徐謙臉上堆笑,風淡雲清,少不得和他們說說風月,甚至說說時政,可是心里卻是恨得牙癢癢。

一群泥腿子,穿著打補丁不知漿洗過多少次的衣服,頭上的綸巾像抹布一樣,提著價值三五個銅錢的腌肉就敢上門,上了門就大吃大喝,還得費心款待,徐家雖說現在也算有了家底,可是人人都學那姓鄧的,難道真當徐家是積善人家?

只是眼下名聲要緊,過門是客,徐謙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這段時間他一直很低調,每日便是有友人來訪,也只是每日做出一副閑雲野鶴的姿態,大念那什么桃花塢里桃花庵,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已經斬斷了紅塵要出家了。

徐謙其實心里也痛苦,讀書人真不是人當的,不但要利欲熏心,要跟人爭跟人搶,要踩著別人的肩膀一步步上位,可是偏偏還要擺出一副淡泊名利的面孔,徐謙忍不住想罵:「貴圈真亂。」

到了三月初一,縣學那邊終於有了動靜,各地的童生們清早紛紛抵達這里,在明經堂里,王教諭摸著他唇下的一小縷胡須,先是宣布了府試的時間,因為新君登基,朝廷有意在秋天加個恩科,提學官要籌備鄉試,所以必須盡快結束府試和院試。

如此一來,所有的時間全部提前,原本擬定在兩個月之後的府試直接縮減到了一個多月,過不了半個月,就要開考。院試的時間安排倒還從容一些,相隔有兩個月的時間,但比往年卻還是過於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