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什么都可以讓,這個讓不得(1 / 2)

想要知道此事前因後果,想要一探究竟的唯一辦法其實很簡單,那便是花上幾文錢去買一份那新鮮出爐的報紙。

凌波樓的人終於還是忍不住心里的好奇了,恰好這時,街上又傳來報童撕聲揭底的聲音,終於有個讀書人探出窗去,大叫一聲:「拿一份報紙。」

一份報紙很快地落在了這個讀書人的手里,明報的紙張很大,信息量也是不小,不過受限於這時代紙張的技藝,所以並沒有讓正反面都刊印文字。不過對於這個看書基本用抄的年代來說,已是十分豐富了。

整個報紙分為了五個版塊,頭版乃是評議,而頭版上的文章也立即吸引了這讀書人注意。

這篇文章竟是謝遷謝學士撰寫,很快,這個讀書人便感覺到物有所值,畢竟幾個銅錢就能看到謝學士的文章,實在值當,謝學士的文章,許多時候便是求都求不來的。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除了那些名門世家之外,家中大多都沒有太多的藏書,要獲取知識,都是靠借閱或者抄錄,而幾文錢便有如此豐富的知識量,對於那些不上不下的讀書人來說,實在有致命的吸引力。

謝學士的文章如行雲流水,滿篇都是懷念於謙之作,將這於謙的事跡進行了藝術加工,讀之讓人心潮澎湃。

而這時候,那讀書人終於明白為何於公子要動人了,這篇報紙第一刊便是吹捧於家祖宗的,可是卻有個家伙跑來說這東西一文不值,還說報中的內容定是胡言亂語,人家祖宗受了侮辱,會肯跟你罷休嗎?不把你打成三等殘廢。這都算是於家手下留情了。

「這就難怪了。」恍然大悟的讀書人忍不住搖頭晃腦,既陶醉在這華美的文章之中,又解開了他心中的疑竇。

其余人並不急著去買,畢竟這杭州是文人就是個小圈子,為了買份報紙而得罪了那些放出風去的名士,似乎有些不妥,就算是買,那也該私下里去買,只是大家心里存著好奇。總是希望能揭開這謎底,他們見這個讀書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心里便想,果然真相在這報紙之中,於是更加心癢難耐。只盼這買了報的人為他們講解。

可是誰知人家看了謝遷的文章,又很快被接下來的一個版面吸引,這第二個版面叫經義時文,顧名思義,是別處抄錄下來的一些精彩八股文,市面上流傳的八股文其實不少,可是得之還是不易。道理也簡單,這時代沒有專門匯編的八股書籍,所以想得到好文章,首先要去找。找到之後,你還不能帶走,還必須抄,來來回回這么一折騰。也不過是得來一篇而已,所以有的讀書人可能讀了十幾年的四書五經。可是看過的八股文,只怕不會超過十篇,這即是所謂的信息落後。

現在這幾文錢的報紙里居然還有八股文,更不知省下了多少功夫,看報的人頓時心花怒放,連忙一字字地將這文章看了一遍,仔細回味,心里便想:「這份報紙要好好收藏,將來要時常拿出來揣摩才好。」

再接下來一版就是詩詞,這些詩詞多是已經流傳出來的,都是一些名士閑暇時所作,有的甚至直接到客棧、寺廟里的牆上直接摘抄過來,不過詩詞都在中上水平,依舊能提起人的興致。

第四版便是故事了,這種故事多帶著趣味性,而且往往是一章一回的套路,看了第一章,便免不了想繼續看第二章,畢竟這時代娛樂活動太少,除了喝酒吹牛,便是無所事事,就算是想出去鬼混,那也必須是青樓,良家女子平時是不出門走動的。

而章回的故事,在後世雖然已經泛濫,早已提不起人的興趣,可是對於眼下看報的讀書人來說,卻是閑暇時自娛的好東西。

最後一版叫做新聞,何謂新聞?無非就是杭州城里新近發生的趣聞,其中有一個是說仁和縣發生了一起殺人案,仁和縣已拿捕了真凶,最後判定是死者妻子與人通奸,與奸夫一道將死者殺害。另外一則說的是錢塘江某處河堤失修,有一孩童失足落水,幸虧被人救回。

通篇報紙看完,足足花費了半個時辰,這看報的人看得一身愜意,他抬起頭,才發現許多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看報的人也沒有多說什么,只是將這報紙如寶貝一樣小心翼翼地收好,畢竟這報紙是極具收藏價值的,里頭不但有經典的八股文章可以讓自己細細揣摩,還有謝學士的宏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