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欽差大人,不好了(1 / 2)

等到胡大人看到了末尾編撰者的署名,王艮二字格外的醒目,不由地陷入沉思。

胡大人對這叫王艮的頗有一些印象,可是一時也想不起是誰,他心里只是料定,這王艮應該是個大儒。

不管怎么說,胡大人心里還是頗為高興的,至少這份報紙還是大大地褒揚了他,雖然注解的經義有點讓人不明所以,而且這編撰者王艮一副和自己很熟稔的樣子,妄自揣測了自己寫文章的用心,胡大人卻不覺得有什么不妥,畢竟這種事以訛傳訛,不是人人都是他肚子里的蛔蟲。

他心情大悅之下,不由地有了幾分得意,只是這個時候,外頭卻有個跌跌撞撞的讀書人沖進來,大聲道:「大……大人……不好了。」

這個讀書人也是個舉人,胡欽差和他家算是世交,這一次南下,便索性充作了胡欽差的幕僚,想來江南見見世面。

此人叫吳華,他和別的幕僚不一樣,其他幕僚大多都駐在欽差行轅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每日埋首案牘,尤其是這段時間,胡欽差鳩占鵲巢,包攬了鄉試,這些帶來的人更是忙得團團的轉。而吳華倒是清閑,仗著自己與胡欽差的關系,每日清早便興匆匆地出去會交友、踏青,日子過得倒是頗為滋潤。

對於吳華,胡欽差倒是沒有太多的責怪,他當然知道,人家不過是個掛個幕僚來游玩的,本來就不指望他做什么事,況且此人學問、品行在胡欽差眼里都是俱佳,幾代深結的友誼讓胡欽差對吳華有著幾分寵溺般的大度。

聽到不好二字,胡大人皺眉,因為他清楚吳華的為人。這個家伙一向散漫,一個散漫的人對任何事都可以漠不關心,這種人大叫不好,多半是真出了什么事。

胡欽差鎮定心神,手撫案牘,雖然心里有不好的預感,可是臉上卻做出從容之色,道:「賢侄不必驚慌,注意自己的儀容。」

吳華喘著氣。道:「外頭出事了,許多讀書人糾集起來,正在幾處議論,說是大人不適合主考,還有人膽大包天。竟敢說欽差歪門邪道,絕不能主持掄才大典,還有人說,要來欽差衙門請願。」

「啊……」饒是胡欽差再如何有涵養,如何心機深沉,此時此刻也不由大驚失色。

這是丑聞,絕對的丑聞。本來他想趁著鄉試,好好地混點名望和資歷,若是再能發現幾個好苗子,暗中給予一些提攜。將來這些人必定高中,一旦入朝,就是他的左膀右臂。

這件事的阻力其實並不大,他是禮部侍郎。按理確實有督學的職責,又是欽差。地方上的許多官員都得巴結著他,唯一的阻礙就是那姓趙的提學,這位趙提學的背景,他也打探清楚了,沒有什么稀奇之處,所以他才借著這個機會,直接來了個喧賓奪主。

可是假若浙江這邊的讀書人一齊反對,這件事就不再是官場爭斗這么簡單了,想想看,你堂堂禮部侍郎跑來這里主考,結果大量讀書人站出來叫罵,這臉皮還往哪里擱?你就算是主考,到時候放了榜出來,落榜的人自然會大叫不公,少不得又要罵他狗血淋頭。

本來主考是好事,可如果發生這樣的事,那就是大大的壞事了。

胡欽差只是稍稍想了想,道:「莫不是那個趙提學暗中挑撥生員滋事?」他不由冷笑:「難怪趙提學不動聲色,原來竟是暗中使絆子,嘿……本官倒是小瞧他了!」

吳華卻是搖頭,道:「問題不在這里,而是在今日的明報上。」

「明報?」胡欽差拿起案上的報紙,略略地又看一遍,除了這頭版有一篇吹捧他的文章,似乎其他地方並沒有什么不妥之處,可問題就在於,這文章又沒有挑唆讀書人來罵自己,分明是說自己學富五車而已,這和學生鬧事又有什么關系?